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何泽中 《湖湘论坛》2002,15(6):91-92
剖析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和村民自治进程不难发现,以血缘为纽带的传统宗族活动,是国家管理农村过程中的不协调因素,也是影响村民自治的抗衡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说,当代村民自治是在与传统族民自治的抗衡中推进的,是法治战胜礼治、国法战胜宗法、民主思想战胜宗族思想的过程。而且宗族活动还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农村宗族活动的历史、现状及危害,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并肃清其影响,扫清村民自治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是发展和完善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一、农村宗族…  相似文献   

2.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近年来,一些地方农村宗族活动兴起,宗族内部制定并执行各自的族规。宗族之间为山场土地等争议发生纠纷乃至械斗;有的宗族为执掌乡、村党政权力或明或暗地力举“自己人”进乡村党政领导班子;有的对干部进行打击报复,树立宗族权势,等等,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党支部应该如何应对和解决宗族活动问题,很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新旧两类谱牒有关内容的比较,并结合田野调查资料,对当今鄂西土家族地区宗族组织的变迁和宗族活动的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转型社会国家治理的方式主要是组织化调控。该调控方式在确保国家相对自主性的同时,要求引进体制外的治理资源: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农村社区警务的开展需要调动各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到其中,构建群防群治网络。但目前农村地区却面临着组织和制度缺失的困境。作为一种组织方式和控制系统的宗族,在农村地区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为了弥补巨大的农村社会空隙,应发挥宗族的积极社会功能,为农村社区警务的开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海成 《长白学刊》2013,(1):126-130
传统宗族伦理以儒家伦理为基础,以"孝"为核心,衍化出"忠"、"仁"等伦理规范。当代宗族伦理在继承传统宗族伦理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应时代形势的修改,表现出男女平等、代际平等、倡导遵纪守法等新的特点。当代宗族伦理在构建新型家庭伦理、维护农村地区社会秩序,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宗族势力对村委班子换届选举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宗族文化根深蒂固 ,农村的自然村又是由有相同血缘关系的宗族群体聚居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加上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宗族在农村中的生活互助、处理纠纷、维持社区秩序、婚丧活动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这就使得宗族势力存在于当今的农村。  相似文献   

7.
宪政维度下村民宗族思想对村民自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中领  沈春光 《求索》2011,(7):130-131
宗族思想是在我国长久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演变并保留下来的一种群体意识和思想,这种意识集中的体现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宗族思想对我国村民自治所产生的影响,已经成为了一种存在于农村的普遍问题。在宪政的角度下分析农村宗族思想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我们需要对宗族思想的存在背景和原因进行分析,对村民自治的内涵和模式有所了解,对于宪法关于二者的规定有详细的了解,才能对这一命题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1996~2000年作者四次率课题组在鄂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对当地宗族文化和村民自治的情况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认为该地区农村1999年进行的第四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但仅是实施村民自治工作的第一步。当地宗族意识一定程度上的复苏既是对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小家庭式的较落后的生产和耕作方式的一种回应,也是对当前农村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中存在缺陷的一种自发弥补,在当地农村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经济和文化相对较落后,村委会干部的群体素质不高,村民委员会在当地农村社会生活中多数只发挥了部分职能。要使其应有的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教育组织和社会控制的职能得到全面有效地发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9.
广大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地,但有的地方也是血亲、宗族关系的聚集地、各种利益纷争的博弈点.特别是沿海开发地区.由于涉及土地管理、资源开发、征地补偿、工程建设和社会管理等众多利益分配,在基层组织历届选举中。宗族矛盾突出,成为农村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当代农村宗族组织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当代农村宗族组织若干问题的思考高小健·吕丽娜·余汇元宗族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流布最普遍的社会组织之一。受传统宗族文化的影响,当代宗族组织虽不如古代、近代活跃,但仍然浸润在相当一部分民众的头脑中,尤其在农村很有市场,这就向我们提出一系列问题:农...  相似文献   

11.
正宗族是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的基础构成,在传统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全方位的作用,至今根深蒂固影响着农村地区的发展。本文着眼于当前乡村治理中面临的宗族问题,作者从历史文化研究与现实走访中重新考察审视宗族在乡村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提出在乡村振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农村宗族势力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日益发展而早已偃旗息鼓,然而,近年来这种封建宗族活动沉渣泛起,愈演愈烈。由宗族势力操纵的集体上访、宗族械斗、围攻党政机关,非法扣押、殴打党政干部和公安干警,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13.
今天,宗族观念和文化的影响仍时隐时现,在我国广大的城市和农村都有体现,具体有这样几个方面:有组织的宗族活动、自给自足的城镇社会组织、有形无形的家庭势力、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这些残余影响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政治生活的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乡贤文化是中国人宗族意识与乡土意识的集中体现,自古以来,就极大地维护了我国社会稳定。在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尚待提升的情况下,可以大力发展乡贤文化,树立乡贤形象,使乡贤起到足够的带头与推动性作用,引导农村地区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宗族势力是宗法制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农村里没有农民自己的阶级组织,宗族有时能在同族人中起一点互助作用。但宗族的领导权通常掌握在有钱、有权势的人手里,所以农村宗族势力主要是地主阶级借以维护其统治的社会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组织农民协会,进行土地改革,民主选举村政权,宗.族势力逐步销声匿迹。但是,近年来农村的宗族势力再度抬头,并有继续扩大之势,成为农村基层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性力量。自然村是宗族势力形成的环境基础宗族是由同姓同一祖先的人构成…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宗族社会的现代转型尚未完成华南师大林济博士尽管宗族组织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但当近代社会在开始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时,建立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与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宗族转而成为现代化的巨大障碍,发生不可逆转的社会变迁。宗族是以个体小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农村复兴的宗族组织是以“家——户”生产生活形式为存在的基本依据的,在我国农村彻底走向现代化、市场化之前,宗族组织还会长期存在于农村社会。现实条件下,宗族组织依然具有社会政治秩序的控制功能。其对村庄权威、村民自治、乡村治安秩序和农村经济发展秩序都有着较好的调解与整合功能,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当一方面积极利用宗族组织社会控制职能促进农村社会政治的稳定;另一方面,又要通过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消弭宗族组织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并使其最终归于解体。  相似文献   

18.
王昌荣 《今日浙江》2010,(17):41-42
温州区域发展不平衡,民情社情村情复杂,又是市场经济先发地区之一,农村的各种社会关系、农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后进村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应有的执行力,少数村十部自身不廉、违法乱纪,宗族宗派势力干扰严重等现状,已影响到党在农村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杜靖  李耕 《思想战线》2020,46(1):35
甘肃凉州达氏宗族的祖先是畏兀儿人,明初来自哈密。他们于明代中后期到清代初年在军事领域里取得了成功,并将这种成功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兼象征资本投入到宗族建设中,使得宗族制度及其实践延伸到河西走廊,在那里创造了中心地区汉人移民边疆之外又一类型的"边汉社会”。宗族制度是汉人社会的一套符号表征系统,它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意味着被汉化的可能。达氏世系群通过军功与宗族建设,参与了帝国的边疆变成华夏或中华的历史叙事和过程。客观而言,宗族制度及其实践是军事之外的一个配套工程。宗族制度是汉人社会的核心特征,是判断边汉社会存在与否的关键。但作为一种文化,它又可以超越种族而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宗族、自然村和村“两委”三个层面来看,赣中农村地区展现的农民的宗族、社区和国家认同较强,此村庄社会基础塑造了其特定的乡村治理逻辑。对研究者而言,只有将经验置于本体性地位的前提下,获得农村生活内部性视角,方可能理解其治理逻辑,避免对经验的切割与想象。真正深入经验,研究经验,而非将经验当作一种附庸风雅的装饰,是目前中国乡村治理研究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