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7月15日,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左江花山岩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消息。一时间,整个广西沸腾了。自此,广西实现了世界文化遗产"零突破",同时填补了我国岩画类世界遗产的空白。申遗带来轰动效应"花山岩画刚刚申遗成功,趁还没涨价,赶紧来看一下。"南宁市民姚女士说,前  相似文献   

2.
正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审议表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申遗成功,实现了广西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也填补了我国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究竟有着怎样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广西在协调推进、多措并举保护并传承这一壮民族历史文化瑰宝及力促申遗成功的历程中,又经历了怎样的不懈努力与扎实进取?让我们沿着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6,(16)
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最新一批"世界遗产",在其漫长的名单上又增添了21个新名字,其中既有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也有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我国的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和湖北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皆榜上有名。近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上,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湖北神农架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荣膺"世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7月15日,中国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了广西和壮族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同时填补了我国岩画类世界遗产的空白。提到花山申遗成功,就不得不提为之努力奋斗多年的申遗团队,崇左市文物管理局局长陆桂芳就是其中一位,她是花山申遗的参与者、推动者、亲历者,同时也是收获者。虽然花山申遗成功已经过去一年,但提起这件事,陆桂芳仍然一脸喜悦:"申遗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7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第一个评审的项目——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顺利通过,成为我国第49项世界遗产。花山岩画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填补了三个空白:广西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壮族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中国没有岩画类世界遗产的空白。花山岩画作为中国和世界独特的物质  相似文献   

6.
正从1991年起,他就不遗余力地投身花山岩画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工作,为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景观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出卓越贡献。27年的跨世纪跋涉,体现了骆越后人坚强的文化自信与不懈的精神追求。2015年7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上,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景观成功  相似文献   

7.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原文及注、译、按》之79,载本刊2005年第5期)80.达巷党人日:“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注“达巷党”:“巷党”即里巷,(《译注》第93页)“达”是里巷的名称。“执”,从事(于)。译达巷党有人说  相似文献   

8.
高翔  朱秋平 《传承》2007,(1):44-45
在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城中往西方向12.5公里,有一座峰峦绵延的断岩山,临明江的西岸山崖,峭壁上布满了神奇的远古岩画,这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山岩画。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7月15日,在第4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一个岩画类世界遗产、广西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使花山真正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迅速提升了花山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为宁明县文化旅游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  相似文献   

10.
一、布依族天文历法的产生与发展 布依族的天文历法历史十分久远,除了广西花山崖画中含有古越人的历法内容外,在贵州布依地区古代岩画中也有“物候历法图象”,如开阳县的“画马岩”、关岭县的牛角井岩画、长顺县的付家院红洞岩画、六枝花洞岩画、花江的马马岩画、贞丰县的“七马图”岩画等。有关专家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岩画“同布依族的关系最大”(《贵州古代岩画的发现与初步研究》见《贵州文化》1990年第8期),岩画中除了有布依族的服饰装束以外,还有“物候历”图象,这些图象系布依族先民记录季节变化的符号,其中的飞禽走兽面朝许多  相似文献   

11.
正7月15日,壮乡因为花山岩画申遗成功而沸腾了。花山岩画作为我国古代壮族先民遗留下来的文化艺术瑰宝,广泛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且让我们看看专家学者眼中的花山岩画,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宗教等方面的价值。法国考古学家让·克劳兹教授:花山岩画非常独特,而独特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列条件中是排第一位的。首先是它的选址地点,绝大部分选在临江或江水拐弯处,这在世界范围内非常罕见。其次  相似文献   

12.
黄文伟 《当代广西》2007,(19):28-29
花山岩画就像是一本还没有被破译的天书,至今还有许多令人无法解开的谜:花山岩画所传达的内容是什么?在两千多年前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在这高耸陡峭的岩壁上,这些图像是怎么画上去的?他们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画?有何目的和意义?岩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为何色彩如今还能如此鲜艳?古人用的是什么颜料?这一系列的疑问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梁莉  罗吉华 《当代广西》2010,(19):28-29
崇左,全国壮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花山文化、天琴文化、歌圩文化……壮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示。"北有漓江、南有左江",谜一样的花山岩画,使左江在广西众多经典山水旅游资源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正>桂林甑皮岩遗址和合浦汉墓群被列入“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百色手斧的发现推翻了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是“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的“莫氏线理论”、花山岩画成功申遗实现广西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零”突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考古遗存遗迹等历史文化遗产则是注释历史、坚定文化自信最好的“活字典”。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6,(9)
左江花山岩画绝大多数都表现为集体仪式活动,而壮族先人自古就有集众踏歌和集体祭祀必以酒助兴和以酒作为人神沟通的物质媒介的习俗。以糯米为主食和五色糯饭祭神的习俗与花山岩画反映的生产习俗相吻合。岩画内容说明壮族以水而不是以火为崇拜对象,这是壮族至今有生食习俗的原因之一,壮族传统饮食习俗是花山岩画中反映的壮族先民生活在当今壮族民间延续的遗存。  相似文献   

16.
<正>"全答对了,你是要牙膏还是要肥皂呢?或者书也行。""我要牙膏吧。""好的,你还可以再答题。"1月5日上午,龙州县下冻镇政府门口的广场上,龙州县图书馆摆了两排图文并茂的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宣传画,并制作了关于花山各种知识的答题卡,答对的村民就可以领取书籍或者洗衣粉等日用品。这是广西"乡土情深"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的第一天,龙州县图书馆以花山申遗成功为契机,别出心裁地宣传花山。带着孙子前来的杨大爷说:  相似文献   

17.
广西称“桂”、“八桂”由来已久。据有关资料介绍,“八桂”之美称是从古代《山海经》中“桂林八树,在贲禺东”演变而来。晋代文学郭璞说:“八树成林,言其大也。”孙绰在撰写《游天台赋》有“八桂森挺以凌霜”的诗句。六朝梁代诗人也有“南中有八桂,繁华元四时”记载。在民间,诗人正式与广西挂钩定位的则始于唐朝韩愈。韩愈在《送桂州严大夫》诗中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湖南称“湘”,  相似文献   

18.
正我与甘草的关联,源自"花山"。那是广西日报的副刊园地,我们一起共事了三年。后来我离开媒体专事文学,甘草则坚守报社,告别副刊,走新闻路线,现已身居管理层,是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在传媒界颇有建树。"花山"是一块文化园地,我的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恰是在"花山"工作时期的作品。而"花山"也是广西左江边上一  相似文献   

19.
“陇峒”(loengz doengh),汉语记音为“依侗”、“侬垌”、“隆峒”、“陇端”等。陇(10engz)或依(noengz)在广西南部壮语里有“下”或“去到”之意;而“峒”(doengh)是指山间有水源、河流或灌溉系统的平地。壮族是聚峒而居的民族,一个或几个自然屯即可成为一“峒”。峒后来发展成为壮族的行政单位,正如明代邝露《赤雅》所言:“壮人聚而成村日峒,推其长者为峒官。”壮族的公共活动常以“峒”为单位举行,如岁末年初的酬神活动“斋峒”、“斋那”,  相似文献   

20.
快乐     
在旧书铺里买回来维尼的《诗人日记》,信手翻开,就看见有趣的一条。他说,在法语里,喜乐一个名词是“好”和“钟点”两字拼成。可见好事多磨,只是个把钟头的玩意儿。我们联想到我们本国话的说法,也是同样的意味隽永,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飘瞥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所以我们又慨叹说:“欢娱嫌夜短!”因为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愈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段成式《酉阳杂俎》就说:“鬼言三年,人间三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