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农习业产业化经营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我们以“两转” (转变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促“两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凭实干求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围绕农业增效做文章,在工作思路上,由指令型变为指导型。推行“两转”是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做好农村工作,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党在农村的一系列基本政策的推行,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形势下,云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又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我认为,除了应采取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等措施外,各级领导必须立足本地区实际,把加速山区资源开发,发挥山区优势提到战略的高度来加以考虑并付诸实施,以期加快农村经济乃至全省经济的发展,缩小我省与发达省区的差距。一、…  相似文献   

3.
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战略提升”。就行唐而言,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在“新”字上下功夫,必须在“构建新农业、发展新工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上求突破。构建新农业新型农业是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的稳定、改革和发展,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邓小平“两个飞跃”的思想,指明了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极其重要的指导方针。实现“两个飞跃”战略构想,必须与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同步进行。发达地区、先进单位的经验,尤其是部分后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滑坡及其后果的严峻事实,警示人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从两者的内在联系分析,只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的基本素质,才能为农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才能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才能实现“两个飞跃”特别是第二个飞跃,进而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张静 《乡音》2015,(3):20
中共中央、国务院不久前下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2015年1号文件)中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个目标一提出,举国为之感奋。2月9日至10日省委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5项举措,即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战略基础,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关键举措,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动力之源,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重要引擎,把农村法制建  相似文献   

6.
宋文豹 《政策》2008,(3):46-47
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卡勾体制,致使城乡居民收入、城乡基础设施、城乡教育资源、城乡社会保障等差距加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思路,跳出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开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供销合作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为农业提供系列化服务是供销社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推进我国农业第二步改革中,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把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战略措施提出来,并提出供销合作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不同形式分别联系若干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为农业提供专项服务或系列化服务。”根据这一要求,供销社必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始终把为农业提供系列化服务,积极参与和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第一、它是农村改革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发生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由于家庭经营的局限性,信息不灵,技术缺乏,生产盲目,产销脱节,规模过小,效益不佳,出现  相似文献   

8.
王淼 《传承》2012,(19):72-73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农民贫富差距主要源于农户占有土地数量,但现代农村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已经转化为就业与分工的差异。这就意味着在农村地区需要更加强调为农民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发展现代农业、加大社会保障,以防止贫富差距的恶性扩大。  相似文献   

9.
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县域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基础地位,而县域治理在空间上主要对应的是广大农村地区。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黄世贤、黎红刚在《江西社会科学》上撰文,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是关于农业的战略地位问题。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战略方针。邓小平在勾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总是首先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总是把农业经济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首位。二是关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邓小平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实事求是地了解了中国农村问题,他推行包产到户绝不是要摒弃毛泽东一贯追求的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