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在公安部的领导下,在有关单位、兄弟学会、各地公安机关和广大刑事技术工作者大力支持下,成立两年来,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围绕公安工作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协会的宗旨和发展方向,按照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确定的任务,克服困难,开拓前进,各项工作富有成效,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极推进学术研究和交流协会是全国刑事科学技术人员的社团组织,组织和促进刑事科学技术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是协会的基本任务,两年来,刑科协一直把它放在协会各项工作的主导地位,以主要精力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一)精心筹划,认真准备,召开了协会成立后的首届刑事科学技术学术研讨会。1996年3月在深圳召开的这次会议,第一次把刑事技术的建设与发展作为学术问题和研讨主题摆上议程,第一次把刑事技术的所有专业集中在一起研讨,是一次多学科、综合性的大型研讨会。研讨会以刑事技术的建设与发展为主轴,从发展战略、体制改革、业务管理以及法制、队伍、业务建  相似文献   

2.
庞伟 《刑警与科技》2004,(7):203-203
5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和广东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刑事科学技术研讨会在广州鸣泉居度假村举行。来自全国公、检、法、司、军队的刑事技术专业人员和政法院校的专家、教授共计180佘人参加研讨会。研讨会收到论文440篇,37篇论文获优秀奖。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安卫星,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全国工业产权诉讼研讨会10月16日-20日在江西省九江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专利、商标、司法等方面的专家学者90余人。会议交流论文约60篇。会议主要研讨当前受理.审理专利、商标纠纷诉讼案件方面的理论上和实践中的问题。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商标方面的代表以及商标方面的论文比第一次诉讼研讨会大大增加。第一次诉讼研讨会就专利方面提出了一些重要问题,会后最高人民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定于1998年召开第二届全国综合性刑事科学技术研讨会。这届研讨会交流的内容限于如下9个方面:1.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如何发展我国的刑事科学技术;2.贯彻"科教强警"战略,如何加强刑事技术业务建设,以适应同刑事犯罪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3.针对刑事犯罪活动和犯罪手段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加强刑事技术手段的对策;4.《刑事诉讼法》、《刑法》修订后,刑事技术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法制健全的需要;5.各专业技术的重大科研成果和新技术、新方法,如何使科研成果转化为检验能力,以及运用新技术检验物证的经验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对我国刑事政策问题的研究,深入探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2007年10月18日至19日,省法学会、省法官协会、省检察官协会、省律师协会联合在福州举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学术研讨会"。本栏目刊载的三篇论文系该研讨会评出的一等奖论文。  相似文献   

6.
1995年河北省民法经济法学术研讨会于8月4日至8月7日在北戴河举行。省法学会副会长马健生同志、省法学副会长、省民法经济法研究会理事长谢土文同志出席指导,省人大法工委员会委员赵玉士同志主持了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代表计39人,共提交论文32篇。本次研讨会与往届相比有三个特色;一是选题多,涉及面广。关于民法经济法与市场经济方面的论文18篇,关于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的论文14篇。二是论文质量有很大提高,研究的问题大都有一定深度,都提到了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三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又上新台阶。会上理论工作者和实…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法学新思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京平 《法学家》2007,(1):45-50
2006年度我国的刑法学研究,在基础理论和实务问题方面取得了进展,尤其就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刑罚改革、刑事和解等问题形成了研究热点.据粗略统计,2006年度出版刑法学著作包括个人学术专著、编著与译著不啻百部;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刑法学术论文2000余篇.①本年度刑法学学术交流频繁,举办了十余次富有成果的学术研讨会.②整体上看,2006年刑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50年代初,公安部和司法部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建立了为全国市、地以上技术部门培训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员的培训中心。聘请了前苏联侦查技术专家、学者,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刑事科学技术各专业工作骨干和科研人员。1956年秋,司法部在上海建立了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培训了一批技术鉴定人员。此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地(市)相继建立起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在一些大学建立了以法医系为龙头的刑事侦查和刑事科学技术的教学部门。60年代,公安部开办了各种小型技术培训班,陆续培养了一批从事刑事科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公安局自 1999年以来 ,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宜昌会议”精神 ,始终坚持“科教强警”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 ,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 ,扎扎实实地作好基层刑事科学技术室的规范化、现代化建设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介绍如下 :1 周密部署抓住机遇我们为了推动我市基层刑事技术工作的发展 ,确保完成公安部三年达标的任务 ,保证首次刑事科学技术室等级评定工作的圆满完成。我们从强化规范化管理入手 ,夯实刑事技术基础工作 ,科学管理 ,健全机制 ,强化建设 ,来促进基层刑事技术等级评定工作 ,真正实现科技破案的目标。例…  相似文献   

10.
总编致辞     
《刑事技术》1976年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一直以来,《刑事技术》杂志始终坚持为广大基层技术民警服务的办刊方向;坚持以介绍国内外刑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科研成果、案件检验鉴定经验和典型案例为宗旨;坚持向广大从事刑事技术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交流、争鸣的学术园地,向希望了解刑事技术的读者普及相关知识;坚持与时俱进,追踪科技发展的轨迹,为推动我国刑事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繁荣刑事科学技术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读者多年来的热情支持和厚爱下,《刑事技术》现已成为国内刑事技术领域公认的有影响、有学术权威性的综合…  相似文献   

11.
2005年8月21至22日,第三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刑法学会与西南政法大学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与西南政法大学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承办。围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问题,以及中韩两国之间近年来刑事司法协助的实践,与会学者对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跨国有组织犯罪、犯罪所得追征、毒品与偷渡犯罪等问题展开了研讨。一、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法律根据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是国家主权在行使刑事管辖权方面的具体表现,是一国根据本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及与本国缔结、参加的国际条约或国际惯例,为他国代为一定…  相似文献   

12.
周伟  汤晖 《中国律师》2004,(5):37-42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与纽约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的“刑事辩护对策国际研讨会”于2003年金秋时节召开。会议针对过去各次研讨会已经提出和论证的问题,旨在进行对策性研讨,以便为立法机关修改《刑事诉讼法》提供参考意见。来自纽约大学、香港大学以及国内多所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法律实务部门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参加了会议,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刑事辩护权的建议。以下是该次会议的纪要。一、刑事辩护总体问题及对策陈光中(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刑事辩护实际上是人权保障问题。人权保障涉及面很宽。从刑事法律方面来说,应该…  相似文献   

13.
“刑事政策与刑事一体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为庆祝北京大学法学院建院100周年(1904-2004),北京大学法学院于2003年12月20日至21日举行了“刑事政策与刑事一体化”学术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60余篇。与会者采取主题发言的方式,就“刑事一体化”、“刑事政策的基础理论”、“刑法的刑事政策化和刑事政策的法治化”以及“严打与死刑的刑事政策分析”四个主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4.
8月13日至14日,中国犯罪学研究会预防职务犯罪专业委员会年会暨预防职务犯罪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该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来自检察机关、科研院校等单位的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就刑事政策与预防职务犯罪、法律监督职能与预防职务犯罪、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体系建设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在预防职务犯罪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刑事政策视野中的职务犯罪预防关于刑事政策的内涵,以及打击和预防在其中的地位如何确定,是从刑事政策层面研究职务犯罪的基础和前提。对此,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中国…  相似文献   

15.
<正>杨敏,2004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到广东警官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痕迹教研室工作至今,期间曾到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支教一年、美国纽海文大学刑事司法与法庭科学学院访学一年。现任技术系副主任,教授,公安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刑事科学技术学科学术带头人,刑事科学技术专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0月18 -20日 ,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与汕头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主题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与沉默权”的专题研讨会。具体涉及如何对待沉默权和如何遏止刑讯逼供问题。沉默权是国内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倍受学术界和司法实践部门的关注。本次研讨会的参加者均为国内有相当影响力的专家学者 ,共提交了26篇论文。现将本次会议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沉默权的含义、作用(价值)和类型与会代表认为 ,沉默权是指受刑事追诉之人(包括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对刑事指控保持沉默的…  相似文献   

17.
论法院的管理职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召开了“法院管理制度比较研讨会”。这是由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中外专家学者和法官参加的,第一次规模较大、较为系统地研究我国法院管理制度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按照法院管理理论的体系和要求,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并借鉴国外法院管理制度经验,分十个方面进行了专题研讨。作为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完善和高效的法院管理制度是实现司法公正和效率目标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正如沈德咏副院长所讲的:“法院管理是一项有其独立价值和特别规律的事业”,“法院管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是现代司法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重点领域”。本期特别策划就是在此次研讨会部分代表提交论文的基础上组织编发的。发表前多数论文都作了修改。我们希望人们对法院管理制度改革研究的认识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让我们一起关注中国法院管理制度改革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设和谐社会与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甄贞  陈静 《法学杂志》2006,27(4):13-15
2006年5月9日至10日,北京市法学会和西南科技大学在四川绵阳市主办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研究单位和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及四川省政法系统等法律实务部门的领导和同志共4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党和国家的总目标,深入探讨了如何调整和完善我国刑事政策的问题。现将会上专家的发言及论文选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王树茂 《法学杂志》2006,27(4):16-17
2006年5月9日至10日,北京市法学会和西南科技大学在四川绵阳市主办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研究单位和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及四川省政法系统等法律实务部门的领导和同志共4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党和国家的总目标,深入探讨了如何调整和完善我国刑事政策的问题。现将会上专家的发言及论文选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含义及实现方式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黄京平 《法学杂志》2006,27(4):10-12
2006年5月9日至10日,北京市法学会和西南科技大学在四川绵阳市主办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研究单位和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及四川省政法系统等法律实务部门的领导和同志共4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党和国家的总目标,深入探讨了如何调整和完善我国刑事政策的问题。现将会上专家的发言及论文选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