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性”其实并不是施政的要件.它的价值.远远比不上科学精神、民主作风.而后者.不应该是官员的“个性”,而应该是官员的“共性”。许多中国官员长期以来所缺乏的,也并不是“个性”,而是科学精神,民主作风。  相似文献   

2.
《现代领导》2014,(10):44-45
7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的“铁饭碗”将被进一步打破。其实.古代也没有“铁饭碗”一说.很多官员端的都是一碰就碎的“瓷饭碗”。朱元璋时期.全国有七成官员因各种原因离开岗位在明朝。朱元璋对违法乱纪的官员严惩不贷,先是借户部侍郎(财政部长)郭桓“空印案”杀掉官员1.5万人:然后又借丞相胡惟庸、大将蓝玉谋反案.大开杀戒14年.受株连被杀的各级官员4万余人,至于那些被关进监狱、辞退、开除的更是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3.
聂作平 《现代领导》2011,(11):40-41
官员成为社会最大的祸患.这与官员产生的初衷和旨义完全背道而驰。任何一个社会、一个政权走向没落的开始.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从吏治上出问题的。显而易见,道成时代的中国官员们,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刊登郭文婧的文章,文中提及一项对5163人进行的题为“你身边爱讲官话的官员多吗”的调查显示,91.7%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普遍存在爱讲官话的官员;69.8%的受访者表示身边这样的官员“非常多”;71.3%的人认为官话泛滥会降低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76.7%的人期待官员说话能直面问题,不回避、不闪躲;84.1%的人期待不说官话能成官场新风气。  相似文献   

5.
喻军 《现代领导》2014,(9):54-54
吉林德惠因火灾事故被撤职的书记、市长,不到1年均已低调复出。日前,这一事实.再次把“官员复出”的老话题.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近年来.官员被免职主要有三神情况。即突发公共事件、生活作风问题、违反党纪国法。公众可以接受知错改错的官员依法依规复出.但很难容忍“闪电回归”“带病起复”“悄然复出”.按照规定.免职的党政领导.复出起码相隔一年,但现实中一些官员的“闪电回归”.让这条严规铁律颇为尴尬。因女儿吃空饷免职的山西静乐县原县委书记杨存虎.仅隔两个月就起复了;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的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免职9个月后官复原职。“闪电回归”,老百姓肯定不会服气。  相似文献   

6.
颜剑 《小康》2005,(5):23-25
中国人传统最重交友之道。圣人有“损者三友,益者三友”的告诫,这些话今天对我们的政府官员仍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近来报道常有披露说.某某本是一位前途光明的青年官员,却因结交不慎.被所谓的朋友拉下了水.蜕变堕落为千夫所指的腐败分子。这样的事例甚为常见.叫览之者怎能不为之痛心、可惜呢!所以说官员对交友一事更要认真、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7.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5月20日“中国官员大变动.风水师生意大增”一文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官员大变动,使得风水这个古老行业再次找到新商机。”文章说,据广州《南方周末》报道,官员在找关系打通门路之余,重金礼聘风水及算命大师看相、烧符、改名或改迁祖坟,以达到升官、保官的目的,也构成官、商、大师铁三角关系.新型腐败因此而生。据统计,由2006年下半年党政换届开始.中国风水师的生意,由过往以商人为主转到以官员为主。  相似文献   

8.
域外政坛     
《现代领导》2014,(10):46-47
按照瑟利夫的要求,从2012年起,所有的利比里亚政府官员都必须按时申报个人收入和财产。具体申报事项由LACC负责.相关官员需要向LACC提交一份官员财产申报表.其中包括财产表和个人陈述表,对个人收入、财产做事无臣细的汇报,并说明其价值以及来源。如果官员拒绝配合申报,将会面临停职、停薪的处分,直到履行这一规定才会解除。若有申报不实的行为,则必须交代不明财产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王湧 《现代领导》2010,(9):19-19
人之本,在于心,思想决定行为。官员腐败,都有一个“失衡补偿、侥幸支撑、由惧到坦、肆无忌惮”的心理过程.以及“继发型形成、自强性内化、合理化选择”的蜕变犯罪过程。要使官员拒腐保廉,必先从官员的“心理腐败”着手预防。因此,高度重视廉政心理建设.构筑反腐败的心理防线.切实有效地防治腐败心理演变,是从源头上建设反腐败体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顾策  姜锵 《现代领导》2005,(8):17-17
权力一旦插手市场。为了利润.房地产商只有向权力称臣。另一方面.,对于政府官员来说。当巨大的利润轻易就可获得时。权力寻租行为也就不再有其他顾忌。因此.对利润的追求使一些官员、房产开发商以及投机者结成了稳固的联盟。这样的市场。房价焉能不涨?  相似文献   

11.
官员代表降至25%行不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导刊》2007,(12):26-27
我国人口众多。人大代表的结构和分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公允性和代表性.一直受到老百姓的高度关注。前不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做出明确规定.将人大代表中的官民比例倒了个个。被认为是破解了一个长期备受关注的老问题。但也有人认为,就人大代表的代表性来说.官员代表把握全局的能力肯定要强些。如果把官员代表比例调低,会影响整个人代会的质量。客观的说。新疆的做法也只是一种尝试。需要实践检验。至于官员代表的比例达到什么程度为最佳,仍需探讨。  相似文献   

12.
罪加一等的法理依据 千百年来,在人们的道德期许中,官员是不能犯锚的。更遑论犯罪了。因而对犯罪的官员.民间舆论向来持以极低的容忍度。这也使得国家在寻求对官员犯罪的治理时,不得不采取更加严厉的举措,以凸显吏治之清明。  相似文献   

13.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3,(1):4-4
官员财产公开试点遇瓶颈 从2009年初新疆阿勒泰推行官员财产公示至今.四年间我国已有29个市、县试点官员财产公开改革,有些只是县花一现。多数试点地方只是内部公示拟提拔干部的家庭财产,公示对象仅限于科级干部,其共同难题则是缺乏监督和问责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矿难频出的山西省矛盾突出.中央频繁任免该省官员,以求治理之道。作为一位“学者型官员”,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是否能为山西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深受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要辞职?“复出”刚满一年的孟学农因为襄汾溃坝事故再次请辞.成为公众视野中第一个两次请辞的省部级官员。与上一次请辞时的滔天指责不同.这一次,舆论赋予他更多的“悲情”色彩。表现出惋惜情绪的也包括山西当地官员。山西省市厅级官员说,孟在山西一年来口碑良好,“但既然出了事故,总要有人负责”。  相似文献   

16.
章轲 《时代主人》2007,(3):25-25
到今年年中才结束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领导干部换届工作.目前正在加紧进行,且日益显示出其广泛深远的影响。专家分析认为,种种迹象表明.这次换届工作将与机构改革并行.贯穿着中央一系列精简、改革干部制度的新举措。有关专家估计,本次换届可能最终导致多达10万名以上的政府官员需要重新安置甚至退出官员行列.规模之大前所未见,  相似文献   

17.
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被全世界公认为“阳光法案”。有鉴于此.我国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引入这个反腐利器。2009年以来,全国已有7个地方出台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重庆市将官员财产申报公示提到了省级层面。人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从局部地区发展到全国,从纪律层面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直至成为全国性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文 《中国减灾》2008,(8):29-29
自古以来.我国涌现了许多民间慈善家。他们以个人名义进行慈善义举,或是大商人.或是地方官员.以自家的资财资助贫困和孤病之人.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10,(3):54-54
4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离京赴美,开始了今年首次出访之行。当地时间4月12日ll时,胡锦涛主席乘坐的专机抵达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停机坪上,美方官员和中国驻美大使等热情迎候。11时03分,胡锦涛主席走下舷梯.同美方官员和中国驻美大使等一一握手。  相似文献   

20.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12月,因松花江污染事件,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吉林石化爆炸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还牵涉到与俄罗斯用水的外交交涉,举国关注,公众热议。主管环保的最高官员引咎辞职.充分表明了中央对环境保护工作和建设法治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在发生天灾人祸后对民众的交待。官员引咎辞职不是新闻,在权力良性运行下本该如此。从非典疫情爆发到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吉林商厦大火,这一系列事件中,都伴随着相关官员的引咎辞职。然而解振华辞职是否真如某些评论所说,表明官员引咎辞职已经制度化了呢?笔者以为,恐怕还不能如此乐观。就在2005年11月.除了松花江的这次重大污染,还有“11.14”沁源惨案、邢台“11.6”石膏矿坍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