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史天地》2006,(2):55-55
抗战时期曾传言丁玲离世了,鲁迅写诗悼唁她;后来她出现时毛泽东设宴欢迎。抗战期间毛泽东写的惟一一首词就是为她写的;她的一篇小说,让不少国民党士兵掉转了枪口。毛泽东的“战令词”丁玲因为倾向抗日入狱后,因很长时间没有任何音信, 于是就有了她已离开入世的传闻。当时上海左翼文学的领袖鲁迅先生还写过一首名为《悼丁君》的诗:如磐夜气压重楼,  相似文献   

2.
明镜篇     
《湘潮》1987,(4)
“活到老,学到老”,是毛泽东常常称道并躬行不移的一条准则。毛泽东认真看书学习是有名的。到了晚年,他身体衰老了,视力减退了,但读书学习追求知识的精神丝毫未减。1975年后,他还重读了“二十四史”和鲁迅的一些杂文,还看过《考古学报》、《历史研究》等杂志,并且提出给他印大字本《化石》杂志和《动物学杂志》。到1976  相似文献   

3.
正鲁迅之子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最后一篇中,讲述了一个所谓毛泽东与罗稷南在上海"秘密对话"的传闻,称罗稷南曾当面问毛泽东"假如鲁迅今天还活着会怎样",毛泽东回答说:"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书中这段叙述,一段时间曾在媒体上被炒得沸沸扬扬,在社会上引起争议。然而,经仔细查核资料,发现该传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革命处于最艰苦的长征年代,许多红军指战员把鲁迅看作是导师和战友,从其作品中汲取精神的力量,鼓舞他们在长征中奋力前行。长征出发时,中革军委下令红军限量携带文件物品。然而,一些红军指战员宁可少带别的东西,却舍不得将鲁迅的作品丢下。毛泽东随身携带的一个书包内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鲁迅等的著作。长征到达陕北后,他曾对艾思奇说:"我没有《鲁迅全集》,有几本零的,《朝华夕拾》也在内,遍寻都不见了。"后来,当他得到一套《鲁迅全集》时,爱不释手,放在案头,经常翻阅。红一方面军第五师师长彭雪枫,非常推崇鲁迅。他认  相似文献   

5.
戴茂林同志《真相调查》一书对“毛泽东让高岗查刘少奇档案”一事的质疑 2013年,《高岗传》作者戴茂林同志在《当代中国史研究》上发表《“毛泽东让高岗查刘少奇档案”一说辨析》一文对“查档”一事提出质疑.2016年更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毛泽东查刘少奇档案”真相调查》一书(以下简称《真相调查》),进一步以作者对郭峰、李力群、赵家梁等人的访谈记录为依据,得出的结论是:所谓的“毛泽东让高岗查刘少奇档案”一事,完全是一起子虚乌有的事件.  相似文献   

6.
三年前,仲泉同志的研究文集《毛泽东的艰辛开拓》问世后,引起了党史界的注目。2万多册书在短期内销售一空。最近,中共党史出版社将增订本《毛泽东的艰辛开拓》以新的面目再版,又在党史界产生了影响。说它有“新的面目”,一是增加了一些论著,包括近年来的新作(内容增加了一倍多);二是编排体例作了较大调整,27篇论著按内容分为5编,兼顾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两个方面,便于读者了解作者的研究成果。我接触的不少同志认为,这是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毛泽东的艰辛开拓》(增订本)汇集了作者1981年以来研究毛泽东的主要著述,凝聚了作者10多年潜心研究的心血。纵观全书,大致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7.
到今年10月19日,鲁迅离开我们已经70周年。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就是要深刻认识鲁迅是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时期所产生出来的思想巨人和伟大的爱国者,鲁迅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是鼓舞中国人民创造新的历史的不竭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他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毛泽东的评价代表了全民族的意愿早在1937年,即鲁迅逝世一周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发表题为《论鲁迅》的讲演,明确指出:“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的远见。…  相似文献   

8.
陈云和于若木夫妇育有5个子女。为了帮助子女们更好地学习,陈云专门为他们开出了必读书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并规定了一些必读篇目,如《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扎实地进行毛泽东与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评《湖湘文化与毛泽东》张静如,丁晓强彭大成所著的《湖湘文化与毛泽东》为“毛泽东与湖南”丛书的一种,已由湖南出版社出版。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作者下了苦功的力作,在近年来逐渐形成的关于毛泽东、毛泽东思想与传统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
缘起:为注释人物而四处求证在当代出版史上,除了五卷本《毛泽东选集》,最引人注目的出版项目恐怕要算一九八一年版的十六卷《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不仅因为全集第一次汇集了业已搜集到的鲁迅所有创作文字,更因为在由"文革"向新时期转换的特殊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以  相似文献   

11.
王建国 《党的文献》2018,(4):107-116
为了反击国民党右派的进攻,毛泽东写作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以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的身份,选择国民党一大宣言作为文献基础,借用孙中山的话语系统,强化了《分析》的针对性与战斗力,同时也使得《分析》早期文本中的"阶级"与列宁的阶级定义有所区别。为适应中共党内同志阅读,毛泽东对《分析》进行了认真修改,形成了《中国青年》文本。由于毛泽东当时正大力倡导"工农小资产阶级联盟",《分析》才没有重点论述工农联盟问题。收入《毛泽东选集》时,作者又在《中国青年》文本基础上进一步修改。正因为如此,《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对《分析》写作时间的标注和题解的写作都是以《中国青年》文本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传略》是最早出现的论述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的珍贵文献,其作者应该是高自立。主要有这样一些理由:高自立是共产国际七大的中共代表,是中华苏维埃一大、二大时期身处中央根据地的中共干部,并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此外,《传略》中关于毛泽东的一些事例,由长期在毛泽东身边活动的高自立介绍,实属在常理之中;高自立在《传略》中以及在共产国际机关报上发表的《七年来的中华苏维埃》一文中,都使用了"九黑工友"这一较罕见的词语,这也可以窥探出《传略》出自高自立之手。  相似文献   

13.
也论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发展——《毛泽东早期文稿》研读补要利华1994年第6期和1995年第2期《党的文献》连载的胡为雄《〈毛泽东早期文稿〉研读略要》一文,是一篇好文章,作者提出的把握毛泽东早期思想的几个原则也是正确的。但是读罢此文,总觉得有些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14.
1978年9月9日,为纪念毛泽东逝世两周年,《人民日报》在第1版发表了毛泽东的《诗词三首》.《贺新郎·别友》便是其中之一,并附有作者手迹,但没有词牌、题目和题写时间,似乎写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毛泽东的离别感怀之作.1941年,曾当过毛泽东塾师的堂兄毛宇居主持编纂《韶山毛氏四修族谱》,他在"毛泽东"条目中写了"闳中...  相似文献   

15.
读《红色光环下的鲁迅》,比较毛泽东、陈独秀、瞿秋白、潘汉年、周扬、周恩来、叶剑英、陈毅、茅盾、郭沫若、胡乔木、胡耀邦谈鲁迅的文字,不难看出,在共产党人中,对鲁迅有着最深切的感应者当属毛泽东,其次是瞿秋白。而郭沫若和周扬,均系鲁迅生前不甚喜欢,甚至有过冲突的人,尽管这两人晚年对鲁迅的推崇,其文字之多,誉词之高,已大大超过毛泽东和瞿秋白,其实,郭沫若、周扬与鲁迅思想完全是两种存在,他们生前与鲁迅的恩怨和后来对鲁迅的文学阐释,反差之大,给人匪夷所思的印象。①叶剑英元帅的言谈和文字中也有涉及鲁迅的,其特色有四点:第一,作为政  相似文献   

16.
陈云:读好书,做好人陈云和于若木夫妇育有5个子女。为了帮助子女们更好地学习,陈云专门为他们开出了必读书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并规定了一些必读篇目,如《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17.
尹学初 《唯实》2003,(12):99-101
自从周海婴先生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中披露了一段“毛罗对话”后 ,真是一石激起千重浪 ,引来许多名人学者浓厚的讨论兴趣。这也许如周海婴先生所说“事关重大”(《鲁迅与我七十年》第 371页。以下引用此书简称《七十年》)的缘故吧。从去年底黄宗英女士发表了《我亲聆毛泽东与罗稷南对话》(2 0 0 2 .1 2 .5《南方周末》)后 ,讨论的重点由“对话”是否存在的争论 ,变成了如何评价这一“对话”的探讨。既然“事关重大” ,笔者不揣浅陋 ,也深感有说几句的必要 ,并就教于诸位名家学者。海婴先生披露的“毛罗对话”是 :“1 957年 ,毛主席前往上海…  相似文献   

18.
《理论学刊》1992年第1期刊登了署名坚毅的《关于张闻天论著中的“三分法”观点》一文(以下简称“坚文”)。文中第二部分“恢复‘中庸’的本来面目”,作者批驳长期以来把“中庸之道解释成为折中主义、调和主义、中间状态”,认为“毛泽东肯定‘中庸’的论述已公诸于世”,其依据是刊登在人民出版社《毛泽东书信选集》中的1939年2月20日毛泽东《致张闻天》一信。我们认为坚文对毛泽东这封信的认识是片面的,同时也忽视了毛泽东对中庸问题的同期其他有关论述,是不全面的,因此坚文有关毛泽东肯定中庸的结论,是不正确的。下面予以简要考析。  相似文献   

19.
1935年夏季,萧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出版后,立即引起了轰动。而上海《大晚报》副刊《火炬》上却刊登出一篇署名狄克的文章《我们要执行自我批评》,对《八月的乡村》及其作者都进行了批评。鲁迅看后,马上写了《三月的租界》进行反驳。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周恩来选集》上卷第332页)。他为争取中国的民族独立、社会解放和人民幸福,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毛泽东曾经用热烈的言辞称颂鲁迅,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其实,这种性格同样属于他自己。这也是他说自己的心与鲁迅相通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说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那么他自己就是在整个革命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