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7月1日,在香港上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香港和平回归了中国,成为中国实行“一国两制”的首个特别行政区,这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住的历史抉择。 一、新中国不用武力收回香港主权是时局的特殊需要 自从1842年之后,英国在香港实行了长达150年的殖民统治,并且把资本主义引入香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一直坚持拥有香港主权,不承认香港是“殖民地”,但鉴于当时国际国内的形势以及香港的实际情况,新中国决定把香港作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留待时机成熟时通过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同时对香港采取了“长期打算,充分利  相似文献   

2.
被邓小平同志称之为“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著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香港基本法),将在明年7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它的实施标志着中国人民实现了彻底洗雪民族百年耻辱的历史夙愿。 香港基本法是“一国两制”方针和中国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法律化。作为1997年以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根本大法,它的实施必将造就出一个全新的香港。 一、‘九七’后的香港是保留资本主义但废除了殖民主义的香港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香港问题的历史研究领域中,一直有一个学界甚至社会各界都颇感兴趣的“热点”课题和话题,那就是为什么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了中国大陆的时候单单留下了一个香港而维持“暂时不动”?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五纵队在解放了广州以后曾经马不停蹄立即挥师南下,“饮马深圳河”,作好了进军香港的一切准备,而深圳河对岸的英国军队也人心惶惶地准备打一场没有办法预期结果的所谓“香港保卫战”,一时间,一场恶战似乎已经一触即发,不可避免。但是,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向对岸发出了“暂时不动”的信息,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前进,“勒马深圳河”,一场即将的恶战转瞬之间烟消云散。这种“特殊现象”一直维持了近半个世纪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其中的“内幕”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届时,在保持香港原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其政治制度仍将发生某些根水性的变革,总的看,它将由殖民性政制向民主性政制转变。 一、英国控制下的港府管治与中国主权统一基础上的高度自治 从国家主权和香港所享有的自治权角度  相似文献   

5.
自199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根据中央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九七回归后.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这是指香港社会基本格局不变.但九七回归,毕竟是一个根本性转变,主权归属的改变必然引起由此而来的一系列变化,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种“变”,只要有利于香港繁荣稳定和发展,不损害香港人的利益,这种“变”是值得欢迎的.我们要沉着应“变”.迎接这历史转变时刻的来临.为此,本文对九七回归后香港社会的变化作点探讨.一、九七主权回归,这是香港社会最大“变”,由此将引起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6.
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至2007年是香港经受住种种考验的十年,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成功推进的十年,也是香港书写新的辉煌的十年。以下本刊从香港的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组织了一组原创文章共同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回首十年,展望未来,人们对香港的明天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7.
香港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这是载入史册的大事,必将有力地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现在,香港人心稳定,社会持续繁荣发展。曾经有一段时间,一些人把“九七”看作“大限”,出现过移民潮。现在,大批移民返回香港,他们当中不少都是专业人士;近年的香港资金流入比流出的多,香港最大的500家企业都决心留在香港发展。绝大多数人对香港的前景充满信心,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方针下,发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使香港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8.
随着1997年7月1日这一时刻的到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一国两制”的特殊方式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工程的大手笔更加为人们所嘱目,然而这一伟大的构想并非横空出世。1949—1978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于十分特殊的香港和香港问题一直实行特殊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涵义 所谓“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6年6月邓小平会见香港工商界访问团时的谈话) “一国两制”实现后,我国的主体仍是社会主义。“我们对香港政策长期不变,影响不了大陆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但允许国内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中心主题,也是其社会主义观的理论前提。与早期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出现了哪些新的历史趋势?如何看待这个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出现的新发展和新变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它的矛盾、异化和危机表现在哪里?其变革前景如何?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再认识所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本文试图对此作出简要的分析。(一)…  相似文献   

11.
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中国社会经历了整整十年的动乱岁月。这就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毛泽东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个动机并非毫无缘由: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的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引起了国际共运内部的思想分歧,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反社会主义浪潮。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的发生,后果恶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工人在劳动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叫剩余价值。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马克思说:“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现在有的同志认为,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殊的经济范畴,而是商品经济范畴。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有,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的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战略构想,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构想的提出,对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了巨大作用,也赢得了海内外华人的广泛赞同和支持。在“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指导下,在中国政府和海内外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和1999年顺利回归祖国,实践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也为我们今后解决台湾问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文对近年来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研究做一个简要回顾,以加深对“一国两…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84年中英签署的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零时起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状况,我国政府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这是全新政治、经济新概念,在中国现代史乃至世界近现代史上都是重大的政治事件,具有深远的政治影响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解决香港问题的战略远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指出,香港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①针对这些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战略远见。一、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的问题不容讨论,英国想用中国的主权来换治权是行不通的1983年4月22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谈判首先要确定前提,就是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这个问题是不容讨论的。第二是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之后,香港怎么办?怎么样…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制定出的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国策。按照这个科学构想,“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29页。以下凡引自该书只注页码。)具体地讲,在香港地区,我国恢复行使主权后,保持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继续保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为我们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开拓了认识的新境界。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作为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可称之为劳动一般,就这个一般性来说的确不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别,它是不同社会形态下人类活动所共有的。“但是,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的概念缩小了。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商品的生产,它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工人单是进行生产已经不够了。他必须生产剩余价值。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者为资本的自行增殖服务的工人,才是生产工人。……因此,生产工人的概念决不只包含活动和效果之间的关系,工人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包含一种特殊社会的、历史地产生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56页)用马克思的观点来  相似文献   

18.
香港二题     
一、“一国两制”是香港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香港,在世界地图上不过是一个小黑点的弹丸之地,却创造了许许多多令世界瞠目的奇迹,多次被全球一些权威性的经济组织和机构评为“最富经济活力的地区”。 香港经济奇迹的取得,除了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大陆因素”外,另一重要原因是实行了自由港式的、高度开放的、国际性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一国两制”方针就是在全面考虑和总结了香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性、地位和种种成功因素之后制定出来的。它保证香港在回归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奉行原有的经济政策,保持原先的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地位,这  相似文献   

19.
历史进入本世纪七十年代末,香港的前途归属问题开始逐渐成为世人注目的焦一点,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开始成熟。1979年3月下旬,英国政府派英国驻香港总督麦里浩访问中国。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香港总督访问中国。3月29日,邓小平接见了麦里浩。邓小平说:我们把香港作为一个特殊地区、特殊问题来处理。到了1997年,无论香港问题上口何解决,它的特殊地位都可以得到保证。说清楚一点,就是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初相当长的时期内,香港还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因此,请投资者放心。麦里浩返港后披露他访华的目哟,同时转述了邓…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国两制”构想,“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科学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同时并存,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人民政府。“一国两制”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允许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同时存在。香港、澳门、台湾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殊组成部分,并不具备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