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建设和谐社会,涉及的问题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迎难而上,精心构建社会保障体系,让城乡困难群体生活有保障,老来有依靠,大病有统筹,就学有救助,这是构筑和谐社会的有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已进入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制度建设和创新要有科学的理念。制度建设和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现实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的内涵丰富,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和谐社会。对和谐社会的内涵、条件、基础与形成机理、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的任务和具体措施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梳理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国家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创新。和谐社会的概念是以承认社会差别为前提的。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致力于建设民主与法治,通过建立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本来是隐含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命题中的,政治学则应更集中地关注执政党、国家、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本文就是从这样三个层次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5.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建设现代法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当未成年人的监护权缺失时,国家法律应给予有效的救济.通过阐述我国监护制度发展概况的基础,论述了监护制度缺失的危害及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立法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6.
均富、正义、法治--简论和谐社会的三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它要多方面条件的配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是社会均富和中产阶层的崛起,伦理和价值基础是尊重人权、追求正义和公平,政治和制度基础是建设政治文明和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7.
制度建设和创新已成为现实中国和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的主线和主题。制度是“和谐理论”到“和谐社会”的转化器,只有把和谐理想转化为“必须做”和“怎样做”的有效制度,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是抓住了根本。靠人、靠政治动员还是主要靠制度,是“打天下”与“治天下”、人治与民主法治的重要区别,政治文明建设要求把制度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性建设,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好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党和国家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是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消除“制度瓶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硬件保证。为此,党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着力点应切实实现八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社会主义民主,而社会主义民主也高度契合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因此,依据历史与逻辑高度统一的基本原则,在和谐社会视域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路径在于完善民主的政治沟通机制、构建新型政治文化、培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从而最终确立一种民主国家制度和精神.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国家能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构建和谐社会对国家能力建设的新要求以及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国家能力建设的基本策略。认为国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的、关键的政治主体和主导力量,国家能力是战略性政治资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战略性支撑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的实施,客观上要求国家承担主要责任,发挥主导作用,迫切要求国家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民主化法治化能力、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榜样力量。只有建设一个思想统一、队伍和谐、作风优良、制度健全、执政有方、文化丰润的高度和谐的党,才能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凝聚党心民心、成就宏伟大业。  相似文献   

11.
自从国家诞生以来,国家安全的概念一直占据国际政治的主流话语地位。然而安全研究领域过去一直比较狭隘,更为冷战时期对军事和核武器的崇拜所强化。当今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已成时代潮流。而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人的安全上升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不拘泥于传统的国家安全观,重视的人的安全,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进而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政绩观扭曲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各级地方政府,而部分地方政府的错误政绩观叉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地方政府政绩观的扭曲和地方政府的一些非理性行为是当前制度非均衡状态的必然结果.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变迁中,一方面社会大众缺乏有效的政治参与机制,另一方面作为强制性制度变迁主体的中央政府推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变迁的动力不足,导致这种制度安排的不均衡状态持续存在.地方政府树立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正确政绩观,相应的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政治协商制度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制度安排与理论建构方面,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多重契合性。但是,政治协商制度从其在宪法中所处的地位来看,这一制度的组织结构及其相应功能还存在着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就必须完善和发展政治协商制度,从协商政治、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面充分开发和利用这种体制内的重要资源,切实把政治协商制度与和谐社会的契合性从应然态势转化为实然状况,充分发挥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规划部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重要概念——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代表了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工会的性质一方面决定了工会组织的一切活动必须与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 必须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决定  相似文献   

15.
王舒 《理论探讨》2005,(6):171-17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和谐社会建设概念的提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这样的三体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提出是我们党执政能力提升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  相似文献   

16.
赵静  韩华 《理论导刊》2007,1(3):12-14
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证,奠定道德基石和社会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针对目前执政伦理方面存在的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应深刻把握党的执政理念的伦理意蕴,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牢固坚持党的执政制度的伦理取向,确立公平、正义的执政制度;切实培育党员干部的道德自觉,增强执政主体的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新课题。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本质,构建和谐社会要在党的领导下循序渐进。和谐社会最终得以实现,则是要靠法治建设、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的统一。而这种统一最终也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8.
公正德性是和谐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推动力,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市场经济完善的道德支撑。我国公民公正德性培养面临着和谐社会公正制度建设不完善,社会公正德性教育不系统,现行公正制度执行欠严格等困境。因此,要从完善我国公正制度建设,加强公正德性培养的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为公正德性培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推进公民公正德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李先敏 《党政论坛》2007,(12):19-20
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制度建设正在向制度正义的方向发展,制度正义是当前的社会建设的要义.  相似文献   

20.
从断裂到整合:和谐社会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有效制度来调节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转型时期的制度断裂是导致当代中国社会失序的重要原因。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注重制度创新,更要避免制度的断裂,实现制度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