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越南的农业革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6年实行革新后,越南农业生产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良好发展势头,粮食自给有余,出口逐年增长.通过实行家庭承包制、建立庄园经济、重建新型合作社、科技兴农、搞多种经营等措施,越南的农业革新取得令人欣喜的成就.前进道路仍有困难,但只要政策符合客观实际,越南农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农业金融之于农业生产,恰如血液循环之于人体。肢体能否运作自如端视血液循环是否顺畅;农业生产各阶段活动之顺利进行,端赖农业金融之适时注入。早期农业发展的重点在增加粮食供给、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提高农民所得等等。发展农业需要资本累积以及科技革新配合,因此更有赖农业金融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3.
从1958年开始,越南农村在经济恢复和土改完成的基础上开展了合作化运动,农业进入高度集体化、国有化时期。到1960年底越南北方以飞快的速度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合作社达41.4万个,有240万户农民加入,占北方农户总数的85.8%和耕地面积的76%。但规模日益扩大的集体经营和集中统管的行政管理方式,使农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差。集体化的农业体制引起了诸种弊端,导致70年代越南农业生产的停滞。  相似文献   

4.
1986年越共六大启动了社会主义革新事业,这使越南从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中走了出来,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越南社会主义革新事业的启动及其重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长期担任越南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长征同志.作为越南革新开放的倡导者和创始者之一,长征不仅以巨大的勇气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酝酿了革新事业,而且在越共六大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亲自参与六大革新文件的准备和起草工作,并保障了革新纲领的顺利通过和执行.  相似文献   

5.
私营企业占越南企业绝大多数,近年来一直是越南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越南私营企业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发展缓慢、革新开放后逐渐扩大和《企业法》出台后蓬勃发展的过程。但总体而言,越南私营企业仍面临大中型企业缺失、盈利能力低下、企业间联系薄弱、生产方式转型缓慢、高度非正式性以及不公平商业环境等内外部挑战,需要政府和企业积极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和越南加入众多自由贸易协定的机遇,努力改善商业环境,加强国内私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联系,解决私营企业“中间缺失”,支持私营企业转变生产方式等途径,不断提高国内私营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2010年5月,我作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赵胜轩同志率领的中共友好代表团成员之一访问了老挝、越南两国,在切身感受老、越两国党和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深情厚谊的同时,亲眼目睹了老挝革新和越南革新开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7.
越南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十三届一中全会于2021年1月在河内召开.这是越南在革新事业进入关键时期、国家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过程总体平稳有序,重申越南将坚持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回顾总结了越南革新35年来的经验教训,出台越南"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国家发展新目标、新方略,并选举产生新一届越共中央领导集体.十三大为越南政治、经济、社会、国防、外交以及党的自身建设下一阶段发展作出明确规划和部署,对越南继续按照既定方针政策深入推进革新事业、创造更多社会主义发展新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越南革新     
希望越南和越南人民通过革新获得长久的幸福和进步,同时仍然保有翠绿稻田上的纯净气息。  相似文献   

9.
革新以来,越南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越南国情相结合,不断对越南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理论探索,逐步深化对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发展阶段理论的认识,不断推动越南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理论的发展,逐渐完善越南共产党党的建设理论等重大问题.这些探索对越南共产党带领越南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新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台湾农地制度改革之分析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卿 《台湾研究》2001,(1):56-62
台湾土地制度改革前,在“工业日本、农业台湾”殖民地政策的长期统治下,农地成为投资的主要对象,而极不合理的租佃条件成为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抗战胜利初期,台湾农业人口占总人口55%以上,总农户中佃农占36.1%,若包括半自耕农,那么农户总数中有60%以上与租佃制有关,总耕地中近半数为租耕地。可以说,租佃经营是台湾土地改革前主要的耕作型态。此外,战后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