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湄潭县是贵州茶叶第一县,2014年当选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并获得全国重点产茶县第2名。如何扬湄潭茶之名,打造黔茶航母,引领黔茶出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一、充分发挥湄潭茶产业在贵州茶产业发展中的优势(一)茶文化优势湄潭茶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清代湄潭眉尖茶成为贡茶。1939年,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开创了近代贵州乃至中国茶科研的示范。1940年,浙江大学西迁带来  相似文献   

2.
<正>湄潭将茶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上下游发力,产业链联动,农文旅融合,以茶产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围绕茶、做足茶、突破茶”的发展逻辑,推动湄潭县茶产业成为遵义市乃至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的典范。近来,一则“三连冠!湄潭再次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的消息在湄潭人的微信朋友圈不胫而走,茶农、茶企、民宿老板等频频刷屏点赞。茶,是湄潭的“饭碗”。全县茶叶种植面积60万亩,“吃茶饭”覆盖了8.8万户35.1万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3.
李坤 《当代贵州》2014,(14):22-23
当前,贵州具备了打造黔茶品牌的基础,未来三年,贵州要集中精力、重点突破,打造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四大全国知名品牌,努力打造全国优质生态安全茶叶原料中心、加工中心和品牌中心。  相似文献   

4.
金忠秀 《当代贵州》2023,(25):16-17
<正>随着普安、水城等地早茶“炒”醒春天,湄潭、都匀等47个茶叶主产县抢节气、抢时令,把开春好茶送进市场。每年,“茶未上市客先到”的景象都在贵州各大茶叶产区上演。贵州春茶产量、品质连年提升。今年茶叶市场需求旺盛,大批外地客商涌入贵州茶山抢收新茶。“今年我们普安接待的外商超过千人,茶青市场价上涨,给茶农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普安县茶叶协会会长、普安红集团(公司)董事长黄仕洪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5.
<正>5月28日至31日,2015中国(贵州·遵义)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在湄潭开幕,本届茶博会包括大小活动13项,其中,最具规模的贵州省第六届茶艺大赛、"醉美遵义·生态茶香"旅游宣传活动、中国茶叶市场发展高峰论坛、中国茶叶市场专业年会、"标准与中国茶叶的未来"、茶旅一体化参观考察论坛等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友,他们齐聚湄潭,共同论道千古茶文化。  相似文献   

6.
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的湄潭,被人们誉为“贵州小江南”。湄潭不仅拥有高产农业、生态农业的良好基础,还拥有“湄江茶”、“茅贡米”等一批知名品牌和优质烟叶、桑蚕等市场畅销的农产品。湄潭不仅是全国商品粮、油基地县,全国瘦肉型生猪基地县,还是全国优质烤烟基地县、上海烟叶供应基地县。   “湄潭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这种特殊的县情,决定了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首位。”当我们就“西部大开发,湄潭怎么干”这一问题采访中共湄潭县委副书记鞠洪时,鞠洪爽直地作了这番回答。   鞠洪说,西部大开发是加快湄潭…  相似文献   

7.
正走遍全国,走向世界,2017贵州茶一节一会在此之上做出努力,多方位助推黔茶出山。绿色是多彩贵州的主色,茶叶是绿色贵州的珍宝。4月28日,2017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贵州茶一节一会)在中国湄潭正式拉开序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友"在此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共话茶事、共谋茶业。根据贵州茶一节一会发布的《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6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贵州具备了打造黔茶品牌的基础,未来三年,贵州要集中精力、重点突破,打造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四大全国知名品牌,努力打造全国优质生态安全茶叶原料中心、加工中心和品牌中心。从茶叶大省迈向茶叶强省:日前贵州省政府出台了《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以下简称《计划》),制定了下一阶段全省茶产业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计划》提  相似文献   

9.
莫治江 《当代贵州》2009,(12):63-63
2009“贵州十大名茶”评选于6月3日在贵阳启动。此次活动旨在以“十大名茶”评选活动为契机,宣传贵州、推介贵州、提高黔茶知名度,整合品牌.做大、做强黔茶叶产业,同时提升贵州绿茶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是贵州实现名牌战略,打造茶叶强省的重要措施。据悉,2009“贵州十大名茶”评选将由各地经过筛选后报送,评选对象为茶叶公共品牌或主导品牌,有一定知名度、明显的市场优势和市场覆盖率。期间将开设网络投票渠道,并面向全国征集贵州十大名茶标志。评选活动将于7月28日结束。  相似文献   

10.
王艳霞 《当代贵州》2014,(33):46-46
正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坚定而执著:到2016年,全省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500万亩,形成加工企业3000家以上,茶叶年产量2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农民年人均茶叶收入达到1000元。作为"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的原产地,遵义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茶产业,从几年前小作坊抱团冲击全国市场,到今日茶企兵强马壮集结出征。2006年,遵义作出推进百万亩茶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是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全国茶叶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截至2018年年底,贵州茶园面积752万亩(其中投产面积561万亩),产量36.2万吨,总产值394亿元。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品尝贵州春茶的好时节。"如果大家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时发出邀请,他  相似文献   

12.
湄潭翠芽     
正湄潭翠芽产于贵州茶产业第一县——湄潭,是贵州扁形名优绿茶的典型代表。产品选用湄潭苔茶、福鼎大白茶等国家级良种的单芽至一芽二叶初展优质鲜嫩茶青,通过20多道复杂工序加工而成。外形扁平直、匀整、黄绿润,栗香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叶底黄绿明亮。富含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水浸出物高达40%以上。"湄潭翠芽"于2005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  相似文献   

13.
湄潭县坚守“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理念,坚定茶产业“6456”(60万亩生态茶园、4万吨茶叶产量、50亿元茶业综合收入、亩均收入6000元以上)发展目标,大力实施“质量安全、基地提升、品牌打造、市场拓展、茶旅一体”五大工程,交出高分值茶产业转型升级“湄潭答卷”。  相似文献   

14.
正贵州分布着各类野生及栽培茶树品种600余种,是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湄潭苔茶和石阡苔茶两个品种,是中国茶树品种的优良品种。同时,贵州是茶树和茶文化的故乡,2020年贵州省茶园总面积700万亩,排名全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15.
贵州茶叶,早在唐代就享盛名,陆羽<茶经>将播州、思州列为全国六大产茶区之一.播州、思州均在今天贵州的遵义县、岑巩县境内.明代,贵州的名茶如贵定的云雾茶和都匀毛尖茶已列为朝廷供品,进入宫廷内府.到清代,贵州茶叶已大量外销到川、湘、桂、粤诸省,色、香、味诸堪与杭州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媲美.1915年,都匀毛尖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优胜奖,1983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1941年,我国茶叶科学研究先驱之一的李联标先生在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茶场工作期间,发现务川大树茶、习水大茶树,开启了中国古茶树研究的大门;1980年,贵州省晴隆县与普安县交界处发现四球茶茶籽化石,将世界茶历史推进了164万年。贵州是茶的故乡,存在着许多珍稀特异古茶树资源,是宝贵的茶树基因库。随着贵州省茶产业的加速发展,贵州古茶树资源被不断发现,经国内权威  相似文献   

17.
秦涛  李唯睿 《当代贵州》2014,(35):52-53
正湄潭农商行把思想统一到"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的发展理念上来,全力支持茶产业发展,加大对茶叶产业的信贷投入。发挥信贷资金的资源配置作用,引导和扶持地方特色农业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直至其成长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是一个地方金融机构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湄潭农村商业银行所扶持的客  相似文献   

18.
<正>7月2日,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金骆驼奖获奖品牌揭晓,我省湄潭翠芽、雷山银球茶、凤冈锌硒茶、遵义红4个公共品牌入选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野春姑牌凤冈锌硒茶、贵天下牌都匀毛尖等8个企业品牌茶叶斩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一举摘得十一块金牌,标志着贵州茶叶正跨步走向世界。"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是第一次由国际茶叶协会、欧盟茶叶协会等国际茶业组织和国际国内茶叶专家、茶文化专家参与的国际性名茶评鉴公开活动。经过报  相似文献   

19.
<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相聚在多彩贵州、醉美遵义、茶海湄潭,一起呼吸清新的空气,品味馥郁的茶香,共同探讨茶产业、茶文化发展大计,这是一件美丽的事情,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盛会。绿色是多彩贵州的主色,茶叶是绿色责州的珍宝。"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有机质、无公害"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创建活动中,湄潭县茶海生态园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湄潭茶海生态园,是一个以核桃坝村为中心的,具有黔北风情和茶园风光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享有"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美誉的核桃坝村,位于湄潭县城东北角,是湄潭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示范点。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