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虞震泽 《法制博览》2015,(5):115+113-114
环境责任保险从2007年试点以来已经过去了七年,其开展也已得到国家政策的保障,企业投保率也逐年上升,但是依然存在受害第三人向污染企业或是保险公司索赔困难的问题。本文从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出发,通过对环境责任保险第三人索赔权在立法和实践中的分析与研究,旨在促进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第三人索赔权方面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随着环境纠纷问题的日益严重,行政处理因其独特的优势在环境纠纷的处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与日本和韩国等环保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比较落后。若要使环境纠纷得到科学、有效、合理的解决,当务之急是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制。因此,必须认清我国环境纠纷行政处理的现状和不足,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的经验来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它不仅损害了受害者权益,给企业带来了巨大风险,而且进一步的危害到社会的安定团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能够有效的分散环境污染事故带来的风险,并具有极强的制度优越性。我国虽然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但已经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本文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涵义出发,立足我国实践现状,提出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行政调解制度作为一种行政救济途径在现实的纠纷处理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行政调解是在行政主体的主持之下,通过合意的方式解决争议的行政行为。但现实中,行政调解在制度设计和实践运作等层面还有许多不足。因此,笔者将从我国行政调解制度的现状出发,提出自己的措施完善我国的行政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5.
贾丽娜 《法制博览》2013,(8):217-218
在我国的互联网行业,专利制度的保护水平、实施效果、制度模式等存在缺陷,制度缺陷将造成公平有序的网络竞争秩序难以形成。因此,我国专利法规的制定必须考虑本国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与制约因素,决不可盲目借鉴国际专利制度;专利法应当与其他知识产权单行法相互协调与配合,才能发挥最大法律效果;互联网行业自律组织的自律职能应当适时弥补专利法漏洞;强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系是保障专利权利救济途径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万锌 《法制博览》2014,(2):209-210
行政检举指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为了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依法向法定行政机关披露、揭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活动的行为。行政检举制度的建立源于我国宪法上检举权的规定,其制度本身和法律实践均存在缺陷。我国要从构建模式、法律责任、救济等方面完善行政检举制度,以发挥其监督行政和维护公益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行政复议制度,是我国行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救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健全、高效的行政复议制度,不仅可以提高行政主体的执法水平,还可以有效处理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之间的纠纷。但我国行政复议制度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尤其是复议机构的地位不独立问题。正确对待行政复议制度缺陷,建立独立的行政复议机关,能有效克服行政复议制度的不足,对于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推动我国法治建设、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邹小峪 《法制博览》2015,(5):100-101
目前理论界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范围展开广泛探讨。一方面环境利益的主体多元化且具有交叉性,另一方面环境利益与其他经济利益等具有冲突性。因此,对我国环境及行政制度现状而言,找到最适合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主体,建立多元化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制度,能全方位、有效发挥原告主体的优势地位,从而使环境公益诉讼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肖峰 《法制博览》2022,(13):74-76
近年来,人们加强了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我国行政机关更是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是一种特色的行政诉讼,是促进依法行政、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但是当前我国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执行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完善.基于此,本文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概念出发,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概念以及其执行特性进行了阐述,对当前我国环境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创新:地方经验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经历由行政主导、参与治理到现在的合作治理的发展过程。社区公共服务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基层社会自治共治的重要手段。各地以政社互动为导向、在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扁平化、信息化、定制化、精细化的实践,在社区公共服务范围、手段、主体和类型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经验,同时也面临社区物质保障、社区资源、制度规范和专业组织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今后应以政社互动为改革指南,在合作治理的框架下从完善制度设计、凝聚参与认同、引入市场机制、加强财政投入、统筹城乡发展等五个方面着手促进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治理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