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江的女儿     
40年前的秋天。雷公山脚下的一苗寨。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家里这一天吃上了新打的稻米,女婴便被取名为“娜”(苗语“稻谷”之意)。 1997年10月,“娜”在她生命中的第42个金秋,带着她的果实——《西江苗族妇女口述史研究》,走进了曾经养育她的西江——这个全国最大的千户苗寨。书上,她用的是汉族名字:张晓。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09,(5):F0004-F0004
杨秀芝,凯里市人,苗族,9岁学绣至今已40年,是集多种绣艺于一身的苗族刺绣女艺人,她的绣艺在2008“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相似文献   

3.
书林漫步     
《苗族史诗通解》 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6苗族史诗又称苗族古歌,是苗族文化的“元典”,有苗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之称。《苗族史诗通解》是苗族史诗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今旦、吴一文父子共同完成,系吴一文主持的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苗族古歌通解》的最终成果,全书共70万字。该书被学术界称为苗族口头传统研究的扛鼎之作。其特点和创新如下:  相似文献   

4.
1946年11月,南京“国民代表大会”上,一个身着苗族服装的中年男子,特别引人注目。他总是闲不住,利用一切时间,抓住点滴机会,与代表们和有关人士接触,宣传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与组内外的代表联合提案40多条,内容都是有关“民族平等,教育开化边胞,发展苗区经济建设”等少数民族方面的意见。他还对《中央日报》记者发表了长篇谈话,反映历代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在政治、经济上所受的不平等的待遇。他说:“这种情况到民国初年,并没有什么改变,军阀先生们的剥削技术,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向大会呼吁:“…  相似文献   

5.
郭亚 《党课》2014,(12):66-69
有这么一位传奇女性,英国《卫报》将她列入全球“最具时尚感”领导人之一,美国《时代》周刊称其为“21世纪的贝隆夫人”,《福布斯》杂志在“全球百名最强有力的女性”排名将其排在第13位——她就是阿根廷第一位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女总统克里斯蒂娜。这位个性独立、口才出众、有着优雅举止与美丽装扮的政坛女强人,堪称世界政坛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6.
王维博 《党建文汇》2008,(12):10-10
“我喜欢看军事剧,《突出重围》、《DA师》、《士兵突击》、《女子特警队》,每个都看了好几遍。”高中毕业女生于杰说,入伍后她最大的可能是做通讯员和卫生员,即便如此,能让她有机会穿上军装“已经很满足了”。于杰能有这样的机会,缘于今年征兵政策的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7.
《当代贵州》2008,(14):F0004-F0004
《后汉书》描绘西汉时期生活在西南地区苗族、瑶族先民“知五彩,文绣……织成文章如绫锦”,说明了2000年前苗族先民已初步掌握了刺绣、染织等技术,苗族刺绣世代传承,种类众多,苗族服饰上的刺绣符号表达着苗族少女对先祖的追思,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苗族打籽绣分布于贵州黔东南地区台江县革一、大塘,凯里凯棠、地午等地。打籽绣绣法通常用一根白色梗线勾出刺绣所需外围轮廓图案,  相似文献   

8.
喻丹 《当代贵州》2006,(10):54-55
2006年4月16日,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一部讲述苗族、侗族原生态生活的故事片《阿娜依》放映结束后,观众给予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一位观众评价说“久违了的干净!”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教授孟琳赞叹:“《阿娜依》的音乐是纯粹的音乐!”《阿娜依》的编剧、制片人、女主演和电影主题歌的演唱者叫丑丑,丑丑是贵州黔东南苗族和侗族的女儿,200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是目前中国影坛最年轻的一位少数民族女性导演。黔东南州副州长李再勇评价:“一部电影把我们黔东南的旅游资源、民族文化都涵盖了,比我们做一百次旅游推介都强。”  相似文献   

9.
千里草原,春光无限,一朵芳香四溢的文明奇葩在杜尔伯特大草原上绽开斗妍。她,就是四手王旗交通系统——一全旗唯一的“文明系统”荣誉称号享有者。从1992年到1995年,短短4年间,旗交通系统便全部挂上了旗级或盟级的“文明牌匾”,其中3个盟级文明单位,占居着系统单位数的6O%。1996年,旗里特别授予了“文明系统”的称号,并确定为全旗“文明建设试点单位”。要问交通系统的领导有何“回春之术”培育文明奇葩的绽开,其回答十分简单:“抓育人工程,抓全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呼毗雨露沐万物,人无精神业不就。’咬通局一班人是这样…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齐鲁大地上的一株奇葩。她资质聪慧,才力华赡,“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兴新,资态百出”。(王灼《碧鸡漫志》)她的词作一出现,便引起了人们的注目,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从而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最享有盛誉的一位女词人。明人陈宏绪说:“李易安诗余,脍炙千秋,当在《金荃》、《兰畹》之上。……虽秦、黄辈犹难之,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塞夜录》)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评章道:“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这些评价,不是言过其辞,而是很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11.
向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夜航》节目主持人。这个节目的主题是“人生即选择”,她讲述别人做选择的故事,也帮助听众做选择2005年2月至9月,经过她的耐心劝说,3名身负命案的犯罪嫌疑人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2005年,她先后被中宣部、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被公安部授予“金盾特别新闻奖”,被评为“法制新闻人物”和海内外有影响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鉴于本刊版面有限。摘要刊出她劝说其中两名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历史翻开了一页,我们和全省广大党员、党的积极分子一起迎来了1995年,祝大家新年快乐! 回顾1994年,她不是《党员之友》辉煌的标志,但她是《党员之友》创刊史上的一个成熟的转折点……她证明“党员之友”能够战胜征途上的任何困难。 1994年伊始,迎接《党员之友》的是一张严峻的脸。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刊物林立,以往“皇帝女儿不愁  相似文献   

13.
造纸不仅是文化,而且是文化中的文化。贵州的造纸文化,在全国占有突出的地位。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但作为古代造纸技术的物证,古老文明的遗存,保留下来的已为数不多了。1982年,有关部门组织一个包括传统造纸技术在内的《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在世界闻名的加拿大多伦多科学中心表演,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100多万人。外国朋友称赞造纸表演“就像变魔术”、把造纸工人誉为“魔术师”。造纸工人和设备来自苗族聚居的丹寨县石桥村,工人名叫杨大文,设备后来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石桥苗族村民,用“构皮树”(即楮树)的树皮制造白皮纸  相似文献   

14.
祝志伟 《湘潮》2011,(9):49-49
江鹜原名廖哲平,昆明人,早年立志献身人民解放事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解放战争,创作了许多优秀诗文和歌曲,是云南进步文艺团体“海啸——南风”合唱团的创始人和指挥,《学教唱》专刊主编,昆明“音联”、“文联”常委。她于1946年激情创作了《金凤子开红花》。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声私远扬的南街村,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一座美丽的“乡村都市”,她就像中原大地上盛开的一朵奇葩,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畸形的“革命样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命现代戏绝对不是江青的发明创造。 早在1958年,京剧《智取威虎山》和《白毛女》就分别在上海、北京引起轰动。1964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推出了37个剧目。其中就包括几乎所有后来“样板戏”的改编原作。也就是在这次会演期间,江青发现了一次绝好的历史机遇:她除了擅自安排毛泽东接见演员外,还在座谈会上发表了“文革”中被称为《江青同志谈京剧革命》的讲话。在讲话中,她说:要在舞台上塑造当代的革命英雄形象,要由领导亲自抓创作,抓剧本。于是,“三突出”和“高大全”的创作原则,就在她的“亲自”炮制下出笼。 上海的柯庆施、张春桥,全力支持江青插手京剧改革。1965年3月16日,《解放日报》的评论称赞《红灯记》“是京剧现代化的出色样板”。“样板戏”之称,始肇于此。  相似文献   

17.
苗绣领带     
《当代贵州》2009,(3):F0004-F0004
苗绣是苗族民间传统工艺的一枝奇葩,以其技艺精湛,历史悠久,美观秀丽而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18.
1988年《党史博采》试刊号,刊出了我的一篇拙文,从此,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的“学术命运”同《党史博采》连接起来。倏忽十载,我同全省党史工作者一样,在这块园地上耕耘、收获,执着地关心她、爱护她、学习她。 《党史博采》的“重头戏”是汇集研究成果。各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在贵刊基本上都反映  相似文献   

19.
读者可能要问,照片上立在花丛中的秀丽女子是谁?她是茅丽瑛。这是烈士生前在参加中学毕业典礼时的留念,今天是首次面世。幼年时的茅丽瑛,家境穷困,依靠亲戚的资助,就读于启秀女中。初中时,她一边继续勤奋读书,一边在学校幼稚园当“小先生”,以筹措准备上大学的费用。1925年,五卅运动反帝风暴,唤醒了茅丽瑛和她的同伴们。从此,茅丽瑛和她们经常阅读《学生时代》、《妇女周报》等刊物,开始接触新思想,接受新观念,一起畅谈人生,满怀抱负,憧憬未来。1927年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震撼了茅丽瑛,她和伙伴们激动地把耳闻目…  相似文献   

20.
“江城金秋逢盛会,木兰故里迎嘉宾”。9月20日,在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胜景广场隆重演出了大型音舞诗画《木兰山组歌》。《木兰山组歌》根植于“木兰”深厚而悠远的文化,她从某种意义上再现了华夏儿女坚韧执着、自强奉献的精神,既可作为提升黄陂和武汉乃至湖北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优秀文化品牌,也是新时期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一,它旨在弘扬木兰文化,宣传黄陂、宣传武汉、宣传湖北,提升黄陂、武汉乃至湖北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认知度和美誉度,也是为了更好地挖掘木兰文化内涵,打造木兰文化品牌,为木兰文化百花园中再添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