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注意公论失真李廷海,隋晓红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衡量干部的德和才,应该主要看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绩,选人用人要注意社会公论"。把实绩和公论作为衡量干部德和才的标准,是我党干部路线的重大发展。特别是"公论"原则的提出,更是我们党坚持群...  相似文献   

2.
选拔干部必须坚持社会公论梁国川“选人用人要注意社会公论”,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原则,对于全面准确地考察和识别干部,选准用好干部,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推荐干部中采用民主测评的办法 ,充分体现了《条例》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 ,有利于选准用好干部 ,但也会出现“公论不公”的现象。如何解决成为摆在组织工作者面前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民主》1998年8期刊有《慎提“公仆”》一文,读后有些不同想法。谨与作者商榷。我认为对领导干部有时美称一声“公仆”,未尝不可。“仆”的意思虽原指封建社会里被雇到家里来做杂事、供役使的人,但我们现在所说的“公仆”,其根本意思已经变化了。这里“公”,是指“国家”、“人民”。古为今用,为国家、为人民“做杂事”,供国家、供人民“役使”,是一种光荣,是一种共产党人或领导干部终生的追求。今天,对“公仆”,更应赋予新的具体的含义。我认为领导干部必须具有朱镕基总理在会见全国公务员代表会议代表时所说的三个条件才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公仆”。它们是:  相似文献   

5.
关于高度民主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之一。但是,什么是“高度民主”呢? 民主发展的辩证过程是:从专制制度到资产阶级民主;从资产阶级民主到无产级阶民主;从无产阶级民主到没有任何民主。(见列宁《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第24页)这里主要是指阶级社会民主的发展过程。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阶级性质的民主消亡,更高阶段的民主——全社会的民主便来到世间。列宁所说的“没有任何民主”或“民主消亡”都是相对于阶级民主,否则不好理解。其实,民主是与人类共存的永恒的历史现象。因此,对民主的发展过程还可以作如下的划分:原始社会的民主;阶级社会的民主;未来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的民主。  相似文献   

6.
对“群众公认”的几点认识蒋永文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选人用人要注意社会公论",要选群众信任的干部,"多数群众不拥护的,不应提拔。""群众公认'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选人用人尤其是提拔领导干部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一、现实意...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社会 ,不要一提起“个人所有制”就谈虎色变 ,就主观地把它与私有制联系起来或等同于私有制。“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著作中的一个具有十分深刻理论内涵的政治经济学概念。认真研究马克思关于个人所有制的理论 ,对于我们深刻领会邓小平的物质利益观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著作中“个人所有制”的含义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 ,实际提到“个人所有制”的地方一共有五处 ,而且都是围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阐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所说的一段话而讲的。这段话是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谈到“文明时代”时指出:“奴隶制是古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马恩选集》第四卷,第172页)这里恩格斯未把社会主义社会囊括到上述的“文明时代”中,因此,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困惑.事实上,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阶级社会的文明与社会主义的文明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他之所以把文明明代的外延限定在阶级社会,是为了揭示这一时代的内在矛盾及其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我国劳动力充裕是经济发展的优势,同时也存在就业的压力,要把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作为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出发点。”这是首次在党中央的文件中正式使用劳动力市场这个概念。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一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劳动力的流动日益频繁。正如马克思所说:“承认劳动力的变换,从而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  相似文献   

10.
胡军 《民主》2006,(12):27-30
“和”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中国传统的各派哲学思想都追求天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及天下国家间的和谐为自己思想的终极目标或最高宗旨。这种和谐用中国传统哲学的术语表述就是“太和”。比如《周易》的核心思想就是追求以“太和”为最高目标的整体和谐思想模式。因此可以说,追求“太和”或最高和谐的理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根本精神,中国各派思想都强调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始终处在一种极其密切的和谐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正如宋时的哲学家张载所说的那样,人民都是我的同胞,周围的物体或东西都是我的朋友。中国传统思想…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居于何种地位7这个问题过去长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一样,也是一部“叙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的主要的著作”。《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而《资本论》的问世则是科学社会主义从诞生走上成熟的标志。正如恩格斯在评述《资本论》时所说的:它为“社会主义的意图”奠定了“科学基础”,“任何人,不管他对社会主义采取什么态度,都不能不承认,社会主义在这里第一次得到科学的论述”,“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5,(34)
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王建功最近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指出,要做好党的干部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必须端正干部工作指导思想,理清干部工作基本思路.要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以突出政绩选拔干部,凭社会公论识别干部,靠竞争机制引导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干部”,坚持重实践、重政绩、重公论的干部工作导向.  相似文献   

13.
近来读韩非的《说难》,颇受启发。《说难》中有一句话:“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服人的真正难处,在于把握被说者的心理特点,在于我说的话能不能打动被说者的心。从这里,我联想到我们的思想工作。尽管我们的说服对象和韩非所说的说服对象不同,但是,我们要以理服人,也有一个“知心”的问题。我们在做思想工作时,首先察知被说服者的心理,这是一个基本功问题,要做好思想工作,必须注意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写道:在个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同属如马克思所说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形态。”这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说法。对这个说法,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1988年12月26日《瞭望》杂志上摘登的马仲良同志的文章是赞同这个说法的。这个说法究竟对不对?在这里,愿就马仲良同志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意见,并请教于赞同这个说法的其他同志。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也称“伦敦手稿”)中,讲过这样一  相似文献   

15.
我们这里所说的“理念”即“理论观念”,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的传统观念 ,涉及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研究。而“理念跃迁”则主要指某些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理论观念必须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或跃迁 ,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知识经济在我国虽然初露端倪 ,但“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 2 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江泽民语 )。因此 ,我们应该未雨绸缪 ,对此进行必需的前瞻性研究。  一、传统哲学理论观念转变 :知识经济的社会历史哲学视域   1.社会历史观念。人类社会的历史 ,已经开始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16.
经济体制与经济管理体制不同:经济管理体制的中心问题是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劳动者如何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四卷第44页)这种“社会结构”和“经济时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体制。所以,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就要研究社会主义劳动者究竟应该如何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以及“这种结合  相似文献   

17.
据清乾隆年间《绍兴府志》记载:“在府城禹迹寺南,会稽地,宋时池台极盛。”这里所说的“宋时池台”,就是宋代绍兴府城内的私家园林——沈氏园。当时的沈氏园,也无非是假山叠石、曲桥流水、楼台亭榭、桃柳梅竹,却因为大诗人陆游  相似文献   

18.
2011年3月3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发表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的题为《让“包容”牵手“和谐”》的文章。文章指出,“包容性增长”对于中国而言,决不是一个简单借用的外来概念。正像胡锦涛主席所说的那样,“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  相似文献   

19.
一、马克思主义的一贯要求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 1872年 6月的《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 ,一方面肯定 :“《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另一方面又强调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 ,正如《宣言》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① 恩格斯在 1885年 4月 2 3日致查苏利奇的信中又指出 :为找到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 ,就需要“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② 。尔后的…  相似文献   

20.
张瑞东 《学理论》2012,(17):84-85
《仪礼》、《礼记》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两部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产物,作为“礼”、“礼制”文化的承载体,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礼仪社会及礼乐文明本身.李安宅先生强调要客观地将《仪礼》和《礼记》这两部书用社会学的眼光来检讨一下,看看有多少社会学的成分.即用“内证的研究”(internal study),客观地审视书中对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及其对人们的行动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批判性地对国粹主义赋予其之神秘性进行“祛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