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刑事辩护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6年刑诉法的修改无论是在对刑事诉讼程序还是律师权利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突破.巩固了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但与国际刑事辩护制度标准仍有一定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新《律师法》赋予律师更多的执业权利特别是律师的辩护权利,为《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律师法》不是基本法,不能囊括诉讼制度的全部,我国辩护制度存在的立法方面的缺失,仍期待《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鞠启 《法制与社会》2010,(36):23-25
从现代刑事诉讼结构和律师辩护制度之目的的视角考察,律师辩护制度的设立,不仅在于加强刑事被告人的辩护能力,保障其程序主体地位,更在于通过加强刑事被追诉者的辩护能力,以促进控辩对抗,从而保障刑事诉讼发现真实的程序功能,以维系控、辩、审各自独立互相制约的刑事诉讼结构,并维护现代刑事诉讼保障人权的制度目的,以及建基其上的国家刑事司法的法治国诉求。故而,律师辩护之独立性有其制度基础和制度目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律师制度发展迅速。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辩护职能也随之不断加强,作用更加突出。2007年修订的《律师法》,进一步规范了律师的职业行为,加强了律师执业的法律保障,但刑辩律师在执业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的问题与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司法理念上的原因.也与一些刑辩律师未能妥善处理和法官的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4.
律师刑事辩护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佴澎 《中国律师》2003,(7):45-47
我国的律师刑事辩护制度存在许多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认为,在律师刑事辩护改革的问题上,墨守陈规、固步自封只会窒息律师辩护的价值,最终破坏整个辩护制度乃至刑事诉讼制度;而全盘西化,照搬照抄,又难免南桔北枳的困惑。我国律师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应分三个阶段进行:一、磨合改革律师辩护,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1996年《刑诉法》和《律师法》规定的权利。1996年《刑诉法》和《律师法》公布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努力地执行,其中有关辩护律师权利的实现,在实践中遇到了强大的阻力。律师辩护的改革,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磨合期。在这…  相似文献   

5.
阿计 《政府法制》2008,(10):4-6
律师职业的最高境界是刑事辩护——这是西方律师界的普遍共识。但在我国,由于刑事辩护环境不尽理想,许多律师不愿承办刑辩业务。随着律师法的修订,事情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化,但要使刑事辩护真正摆脱困境、彻底解除中国律师界的“心病”,还须在制度层面作出更深入、更实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刑事辩护一度是律师施展才华和出名的捷径。许多名律师就是因为一起成功的刑事辩护而一举成名。但自从《刑法》《刑诉法》修改之后,律师对刑事辩护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放眼律师刑辩领域,现在“罪”辩“无”、“死”辩“活”的扭转乾坤之辩似乎日益鲜见.律师没有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出来,反而把自己“辩”进去了的“无言的结局”偶有所闻;调查取证难、会见难、辩护意见采纳难的呼声仍然不绝于耳;少数律师的异常行为,又使得社会、乃至管理高层对律师行业的信任度降低;“辩护人的辩护意见,本院不予采纳”,则是法院刑事判决书中常见的判词。  相似文献   

8.
律师职业的最高境界是刑事辩护——这是西方律师界的普遍共识。但在我国,由于刑事辩护环境不尽理想,许多律师不愿承办刑辩业务。随着律师法的修订,事情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化,但要使刑事辩护真正摆脱困境、彻底解除中国律师界的"心病",还须在制度层面作出更深入、更实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台球名人涉嫌诈骗案的倒戈律师、杨佳袭警案的双面律师、沈阳黑老大案的落马律师,2008年,刑事辩护界的三个事件,让刑辩律师开始遭遇信任危机。于是,习惯批评制度、批评对手的刑辩律师们开始头一遭的自我批评。人们并不会有一个论坛会改变什么的期望,但找自己的毛病也许是一种出路。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中国律师的刑辩经历了由曲折到恢复发展的历史轨迹。同时,律师刑辩对我国人权保障事业也呈现为不断优化的历史效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原则,2012年刑诉法强化了律师参与刑事辩护的地位。对法治化进程中律师刑辩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高凌燕 《中国律师》2003,(11):91-92
保护人权是现代法制的核心,在诸多与人权广泛联系的权利中,有一项特殊而又在我国时常遭到忽视的权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缺陷以及长期对辩护权的畸形理解,使得国内刑事辩护律师如履薄冰、律师刑辩水平徘徊不前。1996年颁布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引入了很多外国采用的基本原则,使我国的刑事诉讼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刑事辩护体制改革由此开始。然而,受文化、历史、立法技巧、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改革进展缓慢,为此,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与多方协商、交流,并邀请国外司法…  相似文献   

12.
一、律师执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律师执业存在“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的问题比较严重,律师和社会各界反映强烈。有律师参与辩护的刑事案件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刑事审判仍有50%多没有律师辩护。1、会见难。1997年开始实行的《刑诉法》第96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这是《刑诉法》修改的重大意义。但实践中这一规定不能很好落实,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1…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刑事辩护律师,是一个令人向往又令人生畏的职业。说她令人向往,是因为发达国家所有的大牌律师,无不出自刑事辩护;说她令人生畏,是因为刑辩道路荆棘丛生,随时有”触雷”.”牺牲”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律师刑辩难,侧重于揭示中国律师在刑事诉讼中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的处境。在立法层面,直指《刑法》第306条、《刑事诉讼法》第38条以及《律师法》的部分条款;在司法实践方面,则披露和检讨刑辩律师执业的外部环境,感喟在刑辩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相似文献   

15.
李云虹 《江淮法治》2013,(20):18-19
“刑事辩护工作给了我做律师的感觉和激情。我会在刑辩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相似文献   

16.
以S省D县为样本的研究发现,律师辩护对案件的实体处理具有一定影响力,尤其鲜明体现在量刑辩护方面。进一步考察辩护效果的形成机制则发现,律师通过多种方式促生辩护效果,但不同方式的效果差异明显。律师会见、举证、质证等辩护方式的形式化与有限性,致使这些活动难以成为辩护作用的主要发挥方式。相反,为人们所忽视的研究、撰写、提出、表达律师辩护意见则为重要的实质性方式。这形成一种表面上的悖论:这种相对有限但却有效的辩护效果,并非以学理上、法理上所主张的应当中心化的辩护方式实现。实证研究揭示了悖论所掩盖的实质:中国式的辩护效果是以中国式的方式达至的。中国刑事辩护的程序性活动方式和实体性结果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特征,中国刑事辩护未来的改革走向可能在于强化律师发表辩护意见的方式,而不能简单沿着对抗化的思路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7.
马军 《中国律师》2000,(11):43-44
写过一篇文章,叫《刑事辩护──中国律师出名的摇篮》。现在看来,当年写的这篇文章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因为这篇文章只谈及了一个方面,就是刑事辩护作为律师制度的基础,在律师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证法律正确实施方面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而也为律师成名创造了条件。但是,一方面它又是律师业务的一大尴尬。当你站在法庭上,为一个案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无罪辩护,而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中,对律师的辩护意见不予采纳,坚持作出有罪判决,几年以后,却是该人民法院运用审判监督权力改判无罪,如此这般,我们当年提出…  相似文献   

18.
辩护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制度。近年来,司法改革为刑事辩护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以下称新《刑事诉讼法》),规定律师可以充分介入审判前程序,律师介入刑事审前程序的法律规定使刑事辩护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一、新《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审前辩护权及程序保障机制(一)刑事审前辩护权的发展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使得我国法律第一次允许律师介入刑事审判前的程序,辩护律师可以参与审  相似文献   

19.
罗力彦律师的《找到辩点》出版了。读罢掩卷沉思,欣喜于刑事辩护界又多了一部让人欣赏、让人欣慰、让人得到启迪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律师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其中刑事辩护业务又是律师的基本业务之一。本文力图从实践的角度阐述律师在刑辩业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对实践工作有点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