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2008,(47)
2008年10月27日,以开放的西部,美好的未来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世纪城新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九届西博会的赞助商,水井坊系列酒亦是本次大会官方惟一指定白酒,满怀对灾区重建,振兴西部经济的热  相似文献   

2.
在西部大开发中 ,实现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 ,用 10年时间 ,把四川建设成西部经济强省 ,这是四川省委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是要加速推进农业大省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目前制约四川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产业升级缓慢 ,工业竞争力较弱。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 ,在跨越式发展中把着力点放在四川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上 ,这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我们对四川省德阳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研究报告就是对这一重大课题的探索与思考。德阳是我国三大重型机械、动力设备制造基地…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9,(24)
四川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近日表决通过,任命张中伟大四川省人民政府代理省长。会议还同时通过接受宋宝瑞辞去四川省省长职务的请求。张中伟,四川都江堰人。196O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6月参加工作。四川省函授自学考试党政干部管理基础专业毕业,大专文化。1956年至1959年任四川灌县放口服装社、太平铁器社会计员。195{年至1964年任四川灌县太平公社、中心区委干事、灌县县委组织部干事。1964年至1972年任四);l温江地委办公室干事。1972年至1978年任四川温江团地委副书记、书记O1978年至1982年任中共四川彭县县委书记(其…  相似文献   

4.
论四川经济发展应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赵鸣四川作为中国西部的大省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之一,历经四十五年的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较之其他省市,落差仍较大。四川要在经济成长新阶段取得更快发展,应注意处理好发展进程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个关系。一、动态省...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5日,朱鎔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阐述实施西 部大开发战略,内容之一即是“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加大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力度。”2天后的3月8日,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郑重承诺:“通过10年的努力把四川建成西部的经济强省,同时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周永康说,“长江上游主要支流都在四川,现在每年流入长江的泥沙有6亿吨,我们准备通过10年的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使流入长江的泥沙减少5…  相似文献   

6.
四川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发展,必须切实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结构调整、科教兴川和加大改革力度这“五篇文章”。同理还应理顺五大关系。工业作为西部开发中的重头戏,应增强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认识机遇,珍惜机遇,抓住机遇,实现“追赶式”、“跨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比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的经济增长数据,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四川省经济的“增长陷阱”现象,即由于经济相对不发达、增长缓慢,地方缺乏足够的财力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基础设施),从而制约经济增长,导致市场需求不足,无法完全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吸引足够的非政府资金进入。本文将从分析四川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出发,提出利用资本市场腾壳让壳,做大做强上市公司促进四川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志跃  尹桂清 《民主》2005,(12):4-6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 10月18日-20日在江西老区进行考察。21日应邀出 席“江西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高层论坛,并发表了 热情洋溢的演讲,他指出要用世界的眼光来看待中国 的发展,同时对江西老区永续“绿水青山”提出了“生态 强省与文化大省”同时建设的建议和希望。许嘉璐主席 高屋建瓴,关注江西,关爱老区,为老区建设提出的建 议和调研成果,将成为江西人民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四川民族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路径依赖及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民族地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经济模式是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民族地区现有的路径依赖已不能满足生态经济的发展要求,只有政府主动地进行制度创新,通过确定合理的制度目标和整体规划,以产业制度创新为基础,以市场制度建设为核心,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0.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省“西部大开发,四川怎么办”的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四川行政学院于5月16日在成都天辰楼宾馆举办了“西部大开发专家论坛”。大家就西部开发中的思想意识、人才资源、引资融资、旅游开发、国企改革等问题纷纷发表意见,对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四川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势行业的判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是我国人口大省之一,人口规模处于全国第三位,经济总量位于第9位,四川的发展对全国具有重大意义。在当前“西部大开发”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形势下,四川应该抓住机遇,使经济、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使工业发挥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的主导作用、支撑作用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中国西部论坛?”9月4日在西安开幕,来自海内外政界、企业界及专家学者众多人士,围绕“西部投资环境与对外开放”这一主题,“会诊”西部大开发遇到的突出问题。 西部大开发的主要行动之一是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向这个地区流动,而吸引这些要素的环境就成为西部发展最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已有的事实表明,改善投资环境已成为觉醒的西部各省区着力解决的问题,同时,解决它的历程仍然非常艰难。  相似文献   

13.
吴从环 《党政论坛》2002,(10):37-38
“西部大开发”被称为中国改 革开放从“第一个大局”向 “第二个大局”迈进的历史转折点,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江泽民总书记1999年的“西安讲话”也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的上下篇。中国现代化的困难之点,不是在东部,而是在西部。中国现代化的全面实现,最终也有赖于西部地区的发展。选择“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讲到“西部大开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产业结构的地区性转移、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拉动中国内需、为中国经济寻求新的增长点,等等。毋庸置疑,这些经济上的反应确实是“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新的世纪和新的发展环境下,重新认识西部大开发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对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促使中国在节能减排上必须采取更切实有效的行动,这对中国,西部不发达地区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机遇,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屏障在实行低碳经济方面有天然的能源、地理优势,也存在因西部大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难题。如何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夺得先机?四川省广元市的系列做法值得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赖小民 《理论视野》2012,(12):35-36
“转型与机遇:绿色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华融绿色湘江论坛”,是由中国华融主办,华融湘江银行承办的一次“问策绿色湘江”、促进绿色经济金融发展的大型主题论坛。这次论坛是继中国华融2011年成功举办华融绿色湘江主题活动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活动。论坛贯彻党的十八大发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号召,它对于践行科学发展观,唤起和培育人们的低碳与生态意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绿色湘江,助推湖南绿色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下面,我想就“加大金融服务创新,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简单谈几点新缌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四川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全国构建生态文明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应从四川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四川的生态地位及生态省建设深入分析,在构建“和谐四川,生态四川”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力求为四川在构建未来生态文明过程中提供主攻方向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成都要真正发挥其作为四川工业强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必须超越以直接发展一般制造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化模式,而应发挥其作为"省府"和"西部中心"的独特优势,吸引一批大型龙头企业的"龙头"--企业总部,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带动工业强市,进而带动工业强省乃至西部大开发的推进.  相似文献   

19.
四川农村奔小康的重点难点与对策研究○四川省“丘陵地区”小康建设课题组作为农业大省的四川省,本世纪末实现小康不仅是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且对全国实现小康有重要意义。在剩下不到五年时间的时候,四川省农村小康的进程和态势怎样?重点和难点何在?对策如...  相似文献   

20.
王立胜 《求知》2009,(1):7-8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何应对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挑战.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无疑是解决这个难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姜春云同志对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理论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性的重要观点.这些观点主要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偿还生态欠账——人与自然和谐探索》、《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以及《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探索》等著作和文章中。这些观点的提出为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切实提高认识.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