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执行难”危害不浅“执行难”一直是人民法院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法院的部分生效判决得不到及时执行,被人们戏称之为“法律白条”。“法律白条”的存在,极大地妨碍了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损害了司法的尊严和权威,削弱了人们对法律的信心。我国《刑法》第313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最高人民法院还曾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审理程序等做  相似文献   

2.
“执行难”是当前全国法院普遍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拍卖法院判决书的新闻也已见诸报端“,法律白条”可以说正是对“执行难”问题的一个生动又无奈的写照。近几年来,从我们基层人大受理的涉诉信访情况来看,反映“执行难”的信访量也是逐年上升,现在基本占到基层人大受理信访总  相似文献   

3.
“法律白条”质疑李奎海最近翻阅报刊,发现很多文章称人民法院生效裁决执行不了是给当事人打了“法律白条”,并惊呼法律的尊严何在?人民法院的权威何在?意在说明执行工作的无力。笔者认为,此言差矣!人民法院审理的有给付内容的裁决生效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其偿付义...  相似文献   

4.
自1999年武汉惊爆全国首例判决书拍卖案以来,全国各地拍卖判决书的情况屡见报端。司法审判的神圣性招致民众的质疑,严重削弱了司法公信力,是导致司法权威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法律白条”不断出现。生效的判决是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做出的具有法律强制力的法律丈书,如果连代表着法院最高权成的判决书都无法得到执行,那么司法权威要如何体现?本文通过公民对判决书的拍卖这一现象,分析我国法律的困境——“执行难”,进而揭示司法权威流失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亮 《中国审判》2014,(2):94-95
"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在法官已成为法院、法律缩影的时代,如何让百姓相信法院、信仰法律,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民群众对法官的认同与尊重。法官不被认同和尊重的多重因素就直观因素来讲,表现为:一是"执行难"问题。不少群众认为法院执行不力,法官暗箱操作,或想吃拿卡要,将判决书贬称"法律白条",甚至"打折出让判决书",认为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司法不如不要。二是人为放大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6.
群起告之 胜诉后得到的是一张白条 福州私立光华学校,因其向每位中小学生一次性收取12万元之巨的“教育储备金”而名闻遐迩,老百姓称之为“贵族学校”。但这所学校却有失众望,成立不久就接二连三被告到法院,原告全是该校的学生家长。闽候县人民法院面对40名学生家长状告光华学校一案予以受理,经立案审理后,一一作出调解,福州光华学校应退还给学生家长的“教育储备金”、赞助费等共计150多万元。可是,时至1998年年底,调解生效已长达1年6个月,家长分文未得,手中的一份份调解书,成了一张张法律“白条”。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执行工作一直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难点,诉讼当事人关注的热点,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执行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损害法律尊严和人民法院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扭转“执行难”的状况,芜湖市新芜区人大常委会加大监督力度,努力促进法院执行方式的改革,提高执行质量与执行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深入调查研究,为执行难“把脉”前几年,经常有群众向新芜区人大常委会来信来访,反映区法院已判决生效的案件执行不了,法院判决成了“白条”。针对这个问题,区人大常委会决定由内司工委牵头,专门对此进行调查,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力求掌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笔者在审计监督检查中发现,由财务“白条”引发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用“白条”支付业务招待费用,一张“白条”金额往往成百上千甚至超过万元,却不注明详细的款项用途;有的用“白条”支付加班工资或劳务费用,虽写明了用途但领款人签名不规范,造成调查审计时核对困难;有的  相似文献   

9.
民事执行若干疑难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诉讼是确定权利义务的过程,执行是实现权利义务的过程。在执行与诉讼“两分天下”的程序法理论前提之下,执行的地位却显得十分尴尬:一些法律院校的民诉法课程中,老师不讲执行编而是让学生自学;某些法院的领导不重视执行队伍建设,把不胜任法官的人派到执行庭工作;执行理论学术研究活动相对较少;执行程序有很多不完备之处;执行环境远不尽如人意……这种状况所导致的是与法治原则极不相称的结果:已为法律确定的权利不能实现,“法律白条”使司法权威受损,程序缺陷引起执行活动的不规范,不良环境使“执行难”雪上加霜……正是考虑到这些困扰法律界和全社会的问题的重要性,本刊组织了一组文章,试图从国内、国外的经验教训中寻找启示,发现解决“执行难”的出路。不过,这一特别策划更重要的目的,还是为执行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过程加一把推助力。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法院组织法》也作了“人民法院独立进行审判,只服从法律”的规定。但是在我们的现实审判活动中,却存在一些无视法律严肃性的不正常现象。有的基层法院为了避免上诉审法院改判他们所判的案件,采取“打内堂”方式,把一些案件要定什么罪判什么刑的意见事先拿上去,要二审法院表态。个别二审法院在  相似文献   

11.
于瑶 《法制与社会》2011,(1):132-133
当今社会中,“法律白条”、“法院审判空判”现象逐渐增多,这些标志着我国司法工作“执行难”的问题普遍化。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被执行人财产难寻、当事人双方确有困难、执行人员素质低等因素困扰着执行程序的进行。当然,针对这些干扰执行的因素,也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例如建立执行救助制度,可以在双方都有困难时,国家提供给申请人一部分费用,维护申请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2.
田汉梅 《知识产权》1995,5(5):27-28
一、“科技白条”及其危害 农村中的“白条”现象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和地方采取了一些有力的举措,有效地遏止了农村中收购农副产品和农民打“白条”的现象。殊不知,在科技领域也存在着“白条”现象,而且“科技白条”现象正愈演愈烈,已成一种普通现象,成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的障碍因素。例如,广州电控设备研究所有三分之二以上转让成果的转让费被拖欠,涉及金额达上千万元,这种例子已不胜枚举。“科技白条”已和“专利侵权”、“虚假技术”并列而成为我国技术转让领域的三大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法律白条"现象已经相当突出,执行问题在很多地方已经被视为难以治愈的痼疾,冲击着人们对法院权威和法治秩序的信念,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法律问题,而逐步演变为一个复杂的、危害面极广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交通事故案中,受害者赢了官司却得到一张法律“白条”,有人却大发横财。本刊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了背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2年第4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登了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审理的陆红诉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旅客运输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以下简称“陆红案”)。同年6月,上海《法学》杂志第6期上发表了上海市静安区法院高万泉、丁晓燕撰写的题为“国际航空旅客运输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一文(以下简称“高文”)。文章针对法院审理“陆红案”时所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陆红案”及“高文”中关于当事人选择法律、国际公约与国内法的关系等问题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有些观点既不符合国际私法的基本理论,也不符合我国法律中确定的处…  相似文献   

16.
郸城县隶属于河南省周口市,其管辖内的石槽镇陈桥行政村高庄村民小组(以下简称高庄)原本默默无闻,直到这里发生了一起奇怪的案件.该案中,肆意侵占集体土地的人员无人追究,保卫集体土地的6名村民代表却被以涉嫌敲诈勒索罪被公诉至法院.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后,村民本应得到的国家赔偿又变成难以兑现的法律白条.  相似文献   

17.
法院判决执行难问题近几年来愈来愈突出;就得不到执行的大量案件而言,法律白条已成为审判结果的代名词;并由此导致了国家、集体以及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得不到法律和司法机制的有效保护,脆弱的司法权在种种因素制约下,已不能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特别在合法权利的保护、民事违法行为的制裁、犯罪行为的追究等司法活动的连续性和权威性上所暴露出的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之一,也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8.
吴志强 《特区法坛》2002,(72):36-37
近年来,广大群众对法院“执行难”、“难执行”的问题反映日益强烈,严重的影响了法律的公正和尊严,干扰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特别是在经济民事(债务)案件审判中的“执行难”、“难执行”更为突出。它不仅成为困扰法院的突出问题,也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和对人民对法院工作不满意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案件审判中的执行难问题,究其原因,其中既有法律方面的,也有政策和社会以及法院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是社会各种矛盾,各种利益在执行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公益诉讼”在我国尚不是一个正式的法律概念.只是业界形成的一个基本共识:指法律规定的合格主体按照法律的授权,就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益或不特定的他人利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处理违法之活动。在这个共识中,只是对“公益诉讼”的范围、程序等进行了笼统概括,对于何为“法律规定的合格主体”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专家法律意见书”对审判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在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常出现一方邀请或双 方当事人分别邀请法律专家举行“专家论证会”,并向 法院递交“专家法律意见书”的现象,这对法院审理案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正确认识和评估专家法律意见书对审判工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司法独立”在现代社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