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正>此次德国大选默克尔虽然获胜,但两大执政党遭遇了严重的选民流失。德国另类选择党支持率则激增7.9%,成为战后首次进入德国联邦议院的民粹主义政党。社民党宣布不再参与组阁,成为最大反对党之后,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将面临异常艰难的组阁谈判。另外,德国目前内政、社会、外交方面的隐忧日显,默克尔第四任期充满挑战,德国和欧洲未来的稳定面临威胁。  相似文献   

2.
德国大选整整一个月后,红黑两大政党握手言欢,大联盟政府以牺牲施罗德的方式成全了默克尔的女总理梦。除了总理及总理府总管,基民盟/基社盟还获得了重量级的内政、经济、国防部长职位;社民党则保有8席,包括副总理(兼任劳动部长)、外长、财长等关键位置。这样,社民党领袖明特菲林真正从幕后走向前台,在后施罗德时代继续主导德国的外交、财政和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3.
2005年5月22日,德国北威州举行议会选举。北威州人口众多,地处莱茵和鲁尔地区,工业化程度高,经济发达,历来是社民党首屈一指的大票仓。然而由于德国经济的不景气,北威州失业人数超过百万,致使选民把气撒在社民党身上,使它在北威州蒙羞惨败,丢掉了已经把握39年的执政权。面对这一重大变故,合法性受到严峻挑战的施罗德突发险招,建议把本应在2006年9月举行的全国大选提前一年举行。这一举措使德国政坛炸了窝,各党派被迫投身到没有预热的直接决赛中。尽管德国右翼的联盟党很可能成为本次大选的赢家并推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但本文主要考察…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2009年德国大选年形势和特点的多角度分析,探讨了大选结果对德国政局、政党体系和选举政治的影响以及默克尔领导的中右翼政府的政策走向.认为选举结果的意义在于:巩固了稳定的"五党并立"政党体制,呈现出多种新型的政治联盟的可能性;社民党选票大幅下跌,宣告了"新中间道路"的终结以及社民党漫长的复兴之路;默克尔蝉联总理职位,联盟党与自民党结成中右政府上台执政,预示着中右翼保守主义得势将是今后四年政府政策发展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5.
法律规范与政治权衡的较量——2005年德国政治危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德国发生严重政治危机。施罗德总理为了获得选民对自己领导实施的改革政策的支持,援引“基本法”第68条规定,向联邦议院提出旨在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的信任案,未获通过。德国联邦总统克勒根据总理建议,宣布解散议会和重新大选。两名议员向联邦宪法法院提起诉讼,指责施罗德总理人为操纵信任案不获通过,是蓄意滥用宪法规定,克勒总统同意解散议会是违反宪法。这场危机反映出德国宪法规范与政治权衡之间的矛盾,是为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孙守亮 《当代世界》2009,(10):32-33
2009年9月27日,德国举行第十七届联邦议院选举。大选初步结果显示,以现任总理默克尔为首的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得票率为33.8%(-1.4%),保持议会第一大党地位,副总理兼外长施泰因迈尔率领的社民党惨败,得票率仅为23.0%(-11.2%),自民党、左翼党和绿党三个在野党的得票率分别为14.6%(+4.8%)、11.9%(+3.2%)和10.7%(+2.6%),其他小党共获得6%的选票,均未进入议会。在联邦议院622个席位中,联盟党占239席、社民党146席、自民党93席、左翼党76席、绿党68席。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21-2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成功访华.正如人们期待的那样,在2005年德国大选与政府更迭之后,中德关系仍然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并继续呈现着全面、快速发展的势头,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对此,温家宝总理22日在与默克尔总理会谈时说:中德关系已进入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8.
赵伯英 《当代世界》2013,(10):48-52
在欧债危机肆虐的背景下,大多数欧元区成员国政府接连被民众用选票赶下台。令人瞩目的是,在2013年9月22日举行的德国第18届联邦议会选举中,中右政党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战胜中左政党社民党,继续保持联邦议院第一大党地位,默克尔三度连任总理。这表明,默克尔政府的内外政策符合民意,符合大多数民众的利益,默克尔本人的执政能力和执政业绩得到多数民众的  相似文献   

9.
梅克尔阴差阳错步入政坛并平步青云,完全是东西德统一造就的一个时代奇迹。5月22日,德国北威州大选社民党失利,社民党籍总理施罗德在败选当天下午即宣布将提前解散议会,并在今年9月18日举行全国大选。为备战即将在7月展开的竞选,两天后,在野的  相似文献   

10.
南方朔 《南风窗》2013,(22):94-94
平庸过日子,不惹大麻烦,不去碰根本问题,把一切问题都推给过去和未来,得过且过,已成了当代的全球趋势。平庸的政客正在创造着平庸的时代。最近德国联邦议会大选,现任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得票率41.5%,比上次大选增加了7.7%,而在席次上,则得到311席,比上届多出了72席。自欧债危机以来,欧洲已垮了12个政府,只有德国的联邦政府不但未垮,反而更加成长,默克尔  相似文献   

11.
欧阳晨雨 《南风窗》2013,(20):74-76
一边是自己的声望日隆,一边是羽翼渐去、对手做大。作为德意志的掌舵人,默克尔渴望的不仅是一场个人选举的胜利,更需要为本党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和一针强心剂。9月22日大选迫近,德国全境的草坪、街牌以及其他公共场所早已展开一场海报大战。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贴出9000张大幅海报和约30万张小海报,展现"民众幸福色调",力挺默克尔角逐第三个总理任期。最大在野党社会民主党则采取了负面竞选的策略,海报多为嘲弄默克尔及其现任政府等,  相似文献   

12.
德国对非政策是默克尔政府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默克尔政府而言,非洲不仅是德国发挥"大国作用"的重要依托,来自非洲的资源也是德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非洲近年来的难民危机和恐怖袭击更是清晰地表明,非洲的稳定与德国安全繁荣密切相关。从走势上看,默克尔第四个总理任期的德国对非政策将继续重视联合国和欧盟等多边框架,在注重加强对非经济合作的同时大力开辟新能源和气候保护等新兴领域。此外,遏制非洲难民潮将成为默克尔新一任期对非外交的重中之重。从默克尔首次就任总理以来对中非关系的态度上看,前后经历了从批评到相对温和的转变。展望其新的任期,只要中德双边战略关系不出现大的波折,德国对中非关系谨慎温和的立场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今年年初,由于美国计划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而俄国坚决反对,两国的矛盾加剧。这也使德国的大联合政府的两个伙伴,即联盟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在联邦层次的联合组织)和社会民主党发生很大分歧。外交部长、社会民主党人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等反对美国的计划,提出加强与俄国的联系,与美、俄两国保持等距离外交的“新东方政策”,前总理施罗德今年3月11日在德累斯顿的一次演说中十分明确和坚决地表示赞同这一立场。基督教社会联盟成员、联盟党国会党团主席卡尔-特奥多尔.楚.古腾堡针锋相对,指出所谓“新东方政策”是…  相似文献   

14.
颜谋锋 《当代世界》2013,(10):53-55
2013年9月7日,澳大利亚举行第44届联邦议会选举,反对党联盟党(自由党—国家党联盟)赢得众议院150个议席中的90席,时隔六年后再次执政。9月18日,自由党领袖阿博特宣誓就任澳大利亚第28任总理,国家党领袖特拉斯任副总理,自由党副领袖毕晓普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首位女外长。原工党领袖、政府总理陆克文于大选当晚承认败选,辞去党领袖职务。此次大选为澳大利亚近年来选情最激烈的一次。工党缘何遭遇惨败,阿博特政府将实行怎样的内外政策,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2017年联邦议院大选后,德国形成了碎片化的政党格局。联盟党和社民党两大传统主流政党身陷发展困境,支持率一路走低;2018年德国选择党成功进入全国16个联邦州议会,在德国政党体系中站稳了脚跟;政党光谱的另一端,德国绿党也实现了崛起,目前有成为第一大党的趋势。欧洲议会选举进一步将德国碎片化的政党格局固化。碎片化的政党格局不仅降低了德国政治的稳定性,同时也对欧洲议会的决策效率及德国为欧洲一体化提供动力的意愿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9月18日,拉脱维亚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第11届议会选举初步结果,和谐中心党以28.37%的选票以及31个席位,成为议会第一大党,赢得此次大选。仅成立一个多月的扎特列尔斯改革党获20.82%的选票及22个席位,居第二,成为拉政治史上的奇迹。■9月18日,德国柏林邦举行议会与市长选举。德国社民党维持了在柏林第一大党的地位,得票率为28.3%。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得票率达23.4%。绿党得票率为17.6%,取代左翼党成为第三大党。这是基民盟在2011年以来七  相似文献   

17.
2021年是德国的"超级大选年",年内有六个州议院选举,联邦议院选举也将于9月26日举行,届时将选出新的联邦政府和接任默克尔的联邦总理.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肆虐德国,疫情加剧了德国社会的分化,使德国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更加恶化.而以实现民主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的德国左翼党则一直致力于社会公正,捍卫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本文以即将举行的2021年德国大选为背景,讨论左翼党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所处的政治环境,对左翼党近年来的发展与目前在大选中的方位加以分析,在阐述其主要竞选主张的基础上,论述左翼党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对其与社民党和绿党组成"红红绿"政府的可能性及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今年9月23日,波兰举行了制度剧变以来的第四次议会大选,在野四年的左派重新上台执政,组成了以左派--民主左派联盟党(简称民左联)主席米莱尔为首的联合政府.波兰政治舞台又发生左右易位,并出现"红三角"的新格局:总统、总理和议会议长均为清一色的左派人士,力量对比大大有利于左派.  相似文献   

19.
郑洁 《当代世界》2009,(9):48-48
7月17日,德国执政党基督教社会联盟召开党代会,主席泽霍弗尔连任党首。会议通过了竞选文件,呼吁选民在联邦议院选举中支持默克尔再次担任联邦总理,表示基社盟要在社会市场经济中创造新的起飞,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同步发展。7月18日,博茨瓦纳民主党召开第33届全国代表大会。民主党总裁卡马再次当选,并成为大选总统候选人。  相似文献   

20.
正德国巴登符滕堡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以及萨克森—安哈特州于2016年3月13日进行州议会选举。受难民危机影响,右翼民粹主义政党选择党成为此次州选的最大赢家,"全民政党"——基民盟与社民盟选票流失严重。此次选举反映了德国民众对默克尔难民政策的不满,加剧了德国国内政治生态的分化,或将对德国2017年的大选选情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