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了海军列强的航空母舰和主力舰的数量,但是对于排水量10000吨以下的巡洋舰只规定了主炮口径不超过203毫米,数量则未作限制。1930年的伦敦条约对各国的巡洋舰的数量和吨位作出了进一步要求,因此,怎样在条约的规定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巡洋舰的战斗力成为海军列强面临的问题。30年代初,日本率先开始建造最上级轻巡洋舰,装备15门155毫米主炮,满载排水量超过10000吨。美国也不甘示弱,于30年代中期开始建造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装备15门152毫米主炮,标准排水量达9700吨。出现了轻巡洋舰重型化  相似文献   

2.
根正苗红“最上”号本是日本海军最上级轻巡洋舰的首舰。该级是日本海军根据1930年 4月22日签署的《伦敦海军条约》,于当年 7月23日修订规划的8500吨级轻巡洋舰。海军军令部的设计要求是:名义上是轻巡洋舰,但是按照可迅速升级为重巡洋舰的标准设计(在1939-1940年的现代化大改  相似文献   

3.
设计背景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签定。条约限制了各国大型水面舰艇(战列舰、巡洋舰)的发展计划,美国海军的造舰步伐也因此而停滞。条约规定在1934年和1935年美国海军只能各建造1艘重巡洋舰。与此同  相似文献   

4.
彭萨科拉级是美国按照《华盛顿海军条约》标准建造的第一级重巡洋舰。它的设计思想就是为了对抗日本同时期的“条约型”级重巡洋舰。也是在建成时唯一在火力、装甲、速度等方面与日本重巡洋舰相当的舰艇。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艇和飞机的技术和战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战列舰的海上霸主地位由此受到很大的冲击。一方面,战列舰的舷侧装甲和分舱设计需要加强以抵御鱼雷攻击;另一方面,战列舰需要配备更强的防空火力来保护自己,甲板装甲也需要加强来降低炸弹的伤害。因此,各国海军迫切需要这种新型战列舰来应付这种新局面。 但1922年《华盛顿海军军备限制条约》以及后来的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为战列舰的设计和建筑制定了2个基本指标:一、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在35595吨(以下单位均为公吨)以下;二、新战舰的主炮口径上限为16英寸(406毫米)。应条约要求,各国在11年都没有建造新型战列  相似文献   

6.
妙高级巡洋舰在日本海军造舰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日本海军在《华盛顿条约》签署后完成设计建造的第一种万吨级巡洋舰。该级是在设计建造中贯彻了日本海军以质量求胜的理念,与其他国家的条约巡洋舰比较,该级保有了速度和火力的优势,因此甫一亮相就震惊了整个海军界,被西方认为是当时最强大的条约巡洋舰(以至于英国人曾经向日本索取该级的设计图纸)。但是,为了达到  相似文献   

7.
伦敦级是英国在二战的建造的一级条约型重巡洋舰,从技术指标上看,伦敦级算不上十分出色。但在二战中,伦敦级却有着出色的表现,从海浪滔天的北大西洋到危机重重的太平洋,都出现过伦敦级巡洋舰奋战的身影。  相似文献   

8.
设计经过1922年2月6日,各海军强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力量条约》(以下简称《华盛顿条约》)。根据该条约的标准,各国新造的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限制在1万长吨(合10160公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8英寸(203毫米)。由此引发了新一轮建造条约型巡洋舰的热潮,并希望以  相似文献   

9.
克里瓦克级护卫舰可以认为是世界海军界摆脱二战型护卫舰设计思想,建造专用大型远洋导弹护卫舰的发端,虽然设计上还存在缺陷,但之后美国佩里级和英国大刀级与公爵级的设计理念却并未脱离克里瓦克级所定下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美国历史舰艇的保存工作进行得相当成功,共有42艘参加过二战的舰艇——包括战列舰和航空母舰——被保存至今。相比之下,英国在这方面就缺乏必要的努力,二战中规模庞大的皇家海军舰队中只有两艘舰现在依然可为人观瞻,其中除了停泊在泰晤士河伦敦塔桥边、已成为伦敦标志性景点的轻巡洋舰“贝尔法斯特”号外,就是不太为人所知的驱逐舰“骑  相似文献   

11.
1922年华盛顿条约在美国签订后,各海上强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海军竞赛。这次竞争的主角是条约型巡洋舰。法国海军也参与其中,研制了一系列符合条约限制的该舰种。其中在1925-1928年,法国海军开工建造了四艘,它们就是后来的“絮弗伦”号,“科尔贝尔”号,“福煦”号,“迪普莱斯”号。  相似文献   

12.
舰型规划 华盛顿海军裁军条约和伦敦海军军备条约中均规定,日美主力舰的比例是3:5,而一战后日本的假想敌就是美国。如果两国开战,主力舰数量上的劣势是肯定了的事实。作战方式  相似文献   

13.
建造思路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发展迅速,学习他国的长处是这个民族的特点,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整个国家的改造工程,通过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而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强国。海军,作为日本这个岛国的支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当欧洲白人杀得筋疲力尽的时候,日本帝国海军已是一支让任何“伟大的海权国家”都不敢小视的力量。日本海军为了保持这种势态,一直紧跟着海洋大国的脚步。 1914年,英国开始建造新的林仙级轻巡洋舰,以此来部分代替旧式的舷侧布置煤仓的防护巡洋舰。这种舰有比较  相似文献   

14.
科罗拉多级是美国在《华盛顿条约》签署之前制造的最后一级战列舰,也是“珍珠港事件”时美国太平洋舰队最强的战舰。虽然该级舰在珍珠港事件中受到一定损失,战时也没有担当重任,但它体现了美国海军在20世界20至30年代内战列舰的设计特点和作战思想,对它进行一番回味也别有乐趣。 1917年造舰计划 日德兰海战后,战舰在战争中体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列强国家纷纷开始建造更大吨位更强火力的战列舰,后起之秀美国也不例外。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海军大规模扩充计划,该计划将建造10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和10艘巡洋舰。  相似文献   

15.
高雄级是日本继妙高级后建造的第二批条约型万吨级重巡洋舰。在同时代建造的重巡洋舰中,很少有哪型舰能与它相媲美,所以高雄级在当时赢得了“日本巡洋舰之王”的称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高雄级曾在战争初期得意一时,但是很快就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以舰队决战思维设计的该级并不适应南太平洋岛屿争夺战。而且,海军航空兵和潜艇力量的崛起,使得防空反潜能力异常薄弱的高雄级更加显得落后。最终,在盟军如潮的攻势面前全部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为了与意大利海军对抗。法国共建造了7艘“条约型巡洋舰”,“阿尔及尔”号是其中最先进、最强大的一艘。但由于法国过早战败,“阿尔及尔”号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法国海军悲惨命运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从英国皇军海军的“无畏”号(HMS Dreadnought)战列舰下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近40年时间里.战列舰一直是海军主力舰艇的代名词。各个海军强国建造了大量的战列舰,其中不乏性能先进、火力强大或战功卓著者,但能够活跃于两次世界大战,见证了战列舰从鼎盛  相似文献   

18.
梭子鱼级:法国海军21世纪初最经济的核潜艇 在新世纪,西欧国家海军把战略的重点放在参与对海外的危机干预,并配合陆、空军进行联合作战。各国海军在制定新世纪舰艇发展规划时,都强调建造具有远程投送能力和能遂行沿海支援作战的大型舰艇。法国为确保今后25年舰艇继续在西欧处于领先水平,已作出三项决定,建造三种级别的护卫舰。一是与意大利合作建造防空护卫舰,二是建造可遂行反潜作战和支援陆地作战的护卫舰,三是继续建造拉斐特级隐身护卫舰。  相似文献   

19.
这是加拿大在二战后设计的第一级驱逐舰,也是迄今为止加海军的唯——级驱逐舰。易洛魁人级共建造了4艘,本图为该级舰的第四艘“阿尔冈金人”号(舷号为283),1978年11月3日服役。易洛魁人级采用长艏楼甲板船型,上层建筑布置在舰体中部艏楼甲板之上,结构简捷、低矮、分为两部分。其舰体和上层建筑很少开有舷窗,该级舰设计时对三防要求较高,能够在核污染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各海上强国开发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大型驱逐舰,作为老牌海军强国并且是驱逐舰诞生地的英国在这一时期所设计的部族级无疑是其中最独树一帜的一型。总数27艘的部族级分别服役于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皇家海军,不论是在大西洋的护航任务中、地中海的破袭行动中还是在太平洋与日本联合舰队的决战中,都能看到部族级驱逐舰活跃的身影,它们为盟军海上战斗的最后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而服役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部族级驱逐舰则构成了这两国战后第一代驱逐舰的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