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方志敏、陈昭礼、黄道、徐履峻及其战友先后拼搏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早创建的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苏维埃模范省"。在这里,方志敏领导苏区军民进行大量的创造性工作,如"首先创立股份制,发行红色股票""我军开展地雷战的发源地"等,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有很好创造""是坚强的苏维埃阵地"。闽浙赣苏区的创建闽浙赣苏区的创建从1927年开始,党组织  相似文献   

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熟悉我党历史的同志都知道,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尝试使用金融工具为红色政权服务.在各苏区相继成立银行、发行纸币及公债.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闽浙赣苏区的廉政建设是在以方志敏、邵式平、黄道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领导下,在极端困难的斗争环境中,团结和领导苏区人民不畏艰难、  相似文献   

4.
由福建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闽浙赣党史办公室、福建省委党校、福建师大联合举办的闽浙赣党史学术讨论会,于2月2日至6日在福建省委党校举行。出席会议的老同志、专家和党史工作者共35人,提交讨论的学术论文13篇。与会同志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热烈讨论:1、关于“三大创造”问题。与会同志一致肯定福建省委在抗日反顽斗争中所创造  相似文献   

5.
中共革命转入农村之初,乡村工人是苏维埃最可靠的群众力量,尤其是贫雇农、手艺工人的普遍入会。从根本上改变其经济关系与生活条件不仅是打破传统社会规则的关键环节,也是巩固农村革命基础的紧要工作。伴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乡村动员方式也逐渐转变为增产运动。此后苏区社会的革命劳动伦理之所以能够快速取代旧社会规则,其根源在于实现了乡村动员与生存诉求的高度契合。集中以赤色工会所属会员为主体,革命化生产关系的持续发展,推动了会员劳动观念的更新。经过前所未有的社会革命再造,中共不仅成功扭转了工农群众的社会地位,建立了完整的社会组织体系,也完成了革命化的乡村社会变动。  相似文献   

6.
闽浙赣苏区曾使用过的货币,在今天虽然没有流通价值,但从探讨和研究苏区经济、金融、文化的需要来说,却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一、闽浙赣苏区货币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苏区共发行纸币100万元左右,但流传至今的已寥寥无几,而且都是苏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保存下来的。闽浙赣苏区沦陷后,国民党军和由地主武装组成的“清乡队”对苏区进行了无数次“清洗”、“清剿”,其中包括收缴、销毁苏区文件、票证、报刊等。面对敌人疯狂的浩劫,苏区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将手中的文件、报刊、票证秘密隐藏起来。闽北苏区有一个名叫茶花的老人,方志敏曾在  相似文献   

7.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地雷战是抗日战争的产物。其实,首创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领导下的闽浙赣苏区。1928年闽北崇安上梅暴动后,在反动地主军阀部队省防军的进攻下,暴动农民武装转入山上打游山,主要依靠古老的挨丝炮打击敌人。他们把挨丝炮改成挨丝地雷,埋在敌人进犯的路上,极大地杀伤了来犯之敌,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相似文献   

8.
闽浙赣苏区政权建设是从政权体系建设着手,辅之以法制、廉政建设以及特色的干部培养方式,形成了赣东北苏区独具特色的政权建设模式。方志敏率先提出"依靠农民,建立苏维埃",并且自下而上建立了完整的政权系统,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紧密结合,使赣东北苏区成为全国模范苏区、"方志敏式根据地"。闽浙赣苏区的政权建设是成功的,对于巩固新生的闽浙赣政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重要苏区,闽浙赣苏区是方志敏等人在闽浙赣边区创建的地方苏区,是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央苏区的东北屏障和右翼。在苏区中央局的指导下,方志敏带领闽浙赣省人民在经济上无私支援中央苏区,在军事上多次击退敌人"围剿",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为了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战略大转移,方志敏带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英勇战斗,牵制了国民党的很大兵力。闽浙赣苏区对中央苏区的壮大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自1983年从事《闽浙赣党史文件资料选编》工作以来,有较充分时间查阅了福建省档案馆馆藏的闽浙赣省委全宗二百多案卷数百件历史档案资料。与此同时,为丰富充实汇编内容和配合党史专题的编写与研究工作,专程到省内外收集  相似文献   

11.
<正>闽浙赣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苏区之一。从1927年10月开始,历经了弋(阳)横(峰)初创、信江“割据”、赣东北发展、闽浙赣鼎盛、苏区丢失等5个时期达8年之久。鼎盛时期地跨闽、浙、皖、赣四省几十个县,100多万人口,被毛泽东同志盛赞为“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获得“苏维埃模范省”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2.
正1929年冬天,在江西省贵溪北乡苏区,四幕口语体话剧《年关斗争》火热上演。此剧反映的是1929年6月周坊暴动的情形,剧本由方志敏编写,他还亲自出演贫农团长张三。该剧创下了两个"第一":是苏区舞台上第一个多幕话剧;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第一次正面歌颂共产党领导和农民运动的戏剧。后来,戏剧家李伯钊高度评价这个剧本说:它的政治性、艺术性都是很高的。剧本很逼真,概括了当时农  相似文献   

13.
方志敏烈士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闽浙赣苏区创始人及闽浙赣苏维埃第一任主席。方志敏、陈昭礼、黄道、徐履峻及其战友们前仆后继、共同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早期称赣东北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著名的苏维埃区域之一。在闽浙赣苏区的斗争中,方志敏领导苏区军民进行了创造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由福建省档案馆和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征委会闽浙赣办公室编的《闽浙赣党史文件资料选编》上、下集,列入福建档案史料丛书,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系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九年六月间中共福建省委、闽浙赣区党委、中共闽浙赣省委  相似文献   

15.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从筹备、研究、编写到正式出版,历时10年,数易其稿,足见其工程之艰巨,也表明了这部著作领导小组和编写人员对历史高度负责的党性和严肃科学的治学态度。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包括正文、附录共计51万余字,另附有3幅作战示意图。这部史书的编写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蕴含着丰富红色资源与厚重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形态,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正>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方志敏式根据地”和“苏维埃模范省”。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在致力于根据地建设时解放思想、勇创新路,使各项建设事业在创造性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中这样写道:“解决其他许多重要问题,都不是照抄前例的,  相似文献   

18.
赣东北苏维埃政府自1930年10月16日创立“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闽浙赣苏区银行前身)至1934年9月。先后发行股票、债券近30万元。股票和债券的发行,正如当时苏维埃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的《财政与经济问题的决议案》所指出的:“在发展苏区生产,调节金融,帮助政府解决某时期的财政困难,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紧密配合闽浙赣党史的编写研究工作,福建省档案馆和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征委会闽浙赣办公室合编的《闽浙赣党史文件资料选编》一书,经两年多的收集、整理、编纂,最近已完稿,并经省委领导同志批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将于今年内部发行。  相似文献   

20.
党史之最     
《湘潮》1989,(9)
最早在湘发起留法勤工俭学活动的人 1917年10月,华容籍青年罗喜闻、戴勋等人在广州结识广东留法俭学会会长黄强,遂起留法勤工俭学之念。他们返回长沙后,筹备组织留法预备学校,后因经费、校舍无法解决,只好作罢。1918年2月,罗喜闻等人赴京参加留法勤工俭学预备活动。不过,罗喜闻等主要是解决自身求学,所以未在湖南造成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