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调查显示,为数不少的女性遭遇过性骚扰,但性骚扰案例到目前也就那么几起,什么原因让女性在遭遇性骚扰时选择沉默,而不去拿起法律武器?那是因为性骚扰案件目前面临“三难”。一难:立案难。现在有多起性骚扰案,性骚扰案的立案应该不成问题。其实不然,把某某民事侵权案件称作“性骚扰案”是媒体或百姓的一种习惯叫法,法律上没有性骚扰概念。如果想以性骚扰作为案由立案,你连法院的大门都进不了。民事案件要进入司法程序,必须有一个案由。案由既是案件内容的提要,又是案件类型划分的标志,同时它也是案件反映的法律关系性质的体现。名不正则言不…  相似文献   

2.
美国性骚扰法律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胡田野 《河北法学》2004,22(6):123-125
性骚扰是不受欢迎的带有性色彩的言行,是一种非法的性歧视。依美国判例,性骚扰不必源于性的目的,其内容不必是直接的表示;同时,性骚扰行为者在主观上应当是有过错的,受害者在主观上须为不欢迎骚扰行为。构成可诉的性骚扰行为其损害后果须达到严重的程度。依美国最新判例,同性之间也可以构成性骚扰;雇主对员工中的上级职员的性骚扰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美国的性骚扰法律制度对我国的立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公法上的规定并不排除私法的适用,性骚扰的含义应当包含性别歧视,雇主责任应当在立法上得以确立,立法者应当在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中寻找平衡点。  相似文献   

3.
胡健 《法律与生活》2009,(15):22-23
内地应对性骚扰的困境 自从2001年全国首例性骚扰案在西安曝光,2003年第一起有关“性骚扰”的胜诉案件出现在武汉,“性骚扰”在国人的视野中,已经从一个陌生的词汇和隐秘的现象,演变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但在媒体对为数不多的性骚扰案件的报道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性骚扰立法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易菲 《中国律师》2004,(3):65-66
性骚扰时下成为中国社会讨论较为热烈的话题,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例性骚扰案件均以原告败诉而告终,即使是武汉一案的胜诉,部分在于媒体的密切关注和由此带来的强大的舆论压力。有学者提出中国应该尽快通过立法弥补性骚扰救助无门的现状,也有学者认为性骚扰  相似文献   

5.
王克先 《法制与社会》2011,(17):249-251
美国法学家凯瑟琳.麦金侬是提出性骚扰概念的第一人,美国是最早对性骚扰司法干预的国家。2005年8月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将禁止性骚扰纳入了法律,但对性骚扰并没有界定。各地制定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中,对禁止性骚扰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如北京规定,禁止违背妇女意志,以具有性内容或者与性有关的语言、文字、图像、电子信息、肢体行为等形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用人单位、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情况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对妇女的性骚扰。本文认为,法律目前只调整对女性的性骚扰是可以理解的,建议对性骚扰的判断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标准,性骚扰应以侵权行为法调整,法律对职场性骚扰问题应有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6.
自2001年西安性骚扰案件后,在我国建立妥当的性骚扰纠纷解决制度便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是最早关注性骚扰问题的国家,其性骚扰纠纷解决机制也是最完备的国家之一。美国的性骚扰纠纷解决机制由专门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在美国反性骚扰法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的经验说明,建立专门机构反对性骚扰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国在构建反性骚扰法制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西安性骚扰案件后.在我国建立妥当的性骚扰纠纷解决制度便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是最早关注性骚扰问题的国家.其性骚扰纠纷解决机制也是最完备的国家之一。美国的性骚扰纠纷解决机制由专门的单位内部纠纷解决机制、行政申诉制度和特殊的民事诉讼制度三个部分构成.三者的共同作用促进了美国性骚扰纠纷的妥当解决。美国性骚扰问题的研究范围主要在工作场所内—一陛本身不是一个问题.性自由也不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宁 《法律与生活》2011,(15):27-28
十多年前轰动一时的辛普森案判决之后,绝大多数美国人仍然相信辛普森杀了人,但几乎所有美国人又都相信辛普森受到了公正的审判。刚刚审结的凯西杀女一案也是如此。案件引发美国各界强烈反应,也再次拷问美国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0.
目次前言一、性骚扰的法律界定二、两大法系防治性骚扰的立法和实践三、我国的性骚扰现状研究四、我国防治性骚扰的法律对策结束语前言异性相吸本是一件自然的事,但是,如果违背他人的意志,对其做出与性有关的言语、要求或举动,并造成他人的损害,就构成了性骚扰。2001年6月,西安市一位30岁的国有企业女职员童女士向法院起诉,指控她上司对她进行性骚扰,法院以证据不足判决童女士败诉。这是我国首例进入司法程序的性骚扰案。一审法院副院长坦言:性骚扰在我国是一个法律空白。此后,不断有涉及性骚扰的事件被曝光,如《北京一女博士被导师性骚扰,为维护名誉反丢学位》、《面试要牵手搭肩跳慢四,应职女大  相似文献   

11.
徐劲 《政府法制》2006,(21):38-40
本刊2005年11月(上)曾以《女教师状告校长“性骚扰”》为题,报道了重庆市巴南区女教师文静以19条短信等证据,将校长林涛告到法院,起诉林涛对自己进行了性骚扰。2006年9月26日,这起历时一年多,引起广泛关注的女教师状告校长性骚扰案,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2.
马军  李光 《政府法制》2008,(19):58-58
在警方内部和检方内部都各有分歧的一起性骚扰案件,最终被提起公诉,29岁的人事经理因此被判“拘役5个月”。这就是曾被多家媒体报道的“全国首例性骚扰判刑案”。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台湾师大披露了一起教授强暴学生疑案。顿时,在岛内各大学校园内产生了极大反响。由此,又揭露几起校园性骚扰案,在台湾各阶层中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校园内的性骚扰事件成为4、5月岛内传媒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美国工作场所性骚扰雇主民事责任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作场所性骚扰在美国被认为是性别歧视行为和对妇女平等工作、就业权的侵害行为,包括交换利益性骚扰和敌意工作环境性骚扰两种形式。对于交换利益性骚扰,雇主应承担严格责任;对于敌意工作环境性骚扰,应根据性骚扰者属管理者或职员的不同身份,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但雇主得以自己无过错而提出抗辩。美国联邦法院通过合理的证据规则、专家证人制度以及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运用,更有利于对受害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杜颖 《中国司法》2006,(1):90-92
最近,我国关于人格权保护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性骚扰的问题,这一社会问题在中国呈演烈之势,性骚扰案也被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要案之一。本文分析几起典型案件的审理经纬,结合学者的观点,参考国外有关立法的规定,谈谈性骚扰问题困扰中国法律的几个因素,以期对从法律角度推动这一问  相似文献   

16.
一年前修正的《妇女权益保障法》,首次增加了“禁止对妇女进行性骚扰”的条款,曾被乐观地认为是保护妇女权益的“护身符”。然而,修正案实施一年来,全国进入诉讼程序的性骚扰案不足10起。  相似文献   

17.
2017年10月6日,美国好莱坞金牌制片人哈维·温斯坦被《纽约时报》爆出自1990年以来涉嫌性骚扰多名女性.美国媒体指出,温斯坦丑闻只是好莱坞“肮脏秘密”的一角,好莱坞必须认真对待和反思该丑闻. 金牌制片 1952年3月19日,温斯坦出生于美国纽约皇后区法拉盛的一个犹太家庭.1979年,从纽约州立大学毕业的温斯坦和弟弟创立了电影分销企业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20世纪80年代初,他们的公司获得了两部英国电影的发行权,温斯坦兄弟与制片人马丁·刘易斯密切合作,将这两部电影改编成一部为美国市场量身定做的电影《秘密警察的另一场舞会》,于1982年上映后一炮走红.  相似文献   

18.
性骚扰,在我国目前并不具备法律上的含义,但却普遍存在社会现实中。近年来的几起“性骚扰”案,让人们看到,职场性骚扰已经成为职业女性的一大困扰。相对于起诉来说,更多性骚扰受害者面临打击、报复甚至失业的可能,往往是屈从忍受着。本期“大讲堂”请来的专家从司法实践、立法现状和社会学角度,畅谈了女性该如何处理好性骚扰这一问题,希望能给女性读者些告诫与启迪。另外,自上期刊登“汉语外语孰轻孰重”讨论后,编辑部收到不少读者反馈,本期对此话题继续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9.
性骚扰,在我国目前并不具备法律上的含义,但却普遍存在社会现实中。近年来的几起“性骚扰”案,让人们看到,职场性骚扰已经成为职业女性的一大困扰。相对于起诉来说,更多性骚扰受害者面临打击、报复甚至失业的可能,往往是屈从忍受着。本期“大讲堂”请来的专家从司法实践、立法现状和社会学角度,畅谈了女性该如何处理好性骚扰这一问题,希望能给女性读者些告诫与启迪。另外,自上期刊登“汉语外语孰轻孰重”讨论后,编辑部收到不少读者反馈,本期对此话题继续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0.
性骚扰,在我国目前并不具备法律上的含义,但却普遍存在社会现实中。近年来的几起“性骚扰”案,让人们看到,职场性骚扰已经成为职业女性的一大困扰。相对于起诉来说,更多性骚扰受害者面临打击、报复甚至失业的可能,往往是屈从忍受着。本期“大讲堂”请来的专家从司法实践、立法现状和社会学角度,畅谈了女性该如何处理好性骚扰这一问题,希望能给女性读者些告诫与启迪。另外,自上期刊登“汉语外语孰轻孰重”讨论后,编辑部收到不少读者反馈,本期对此话题继续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