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反动派举起屠刀,向曾经是战友、同志的中国共产党人砍去。一时腥风血雨、哀鸿遍野,中国革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关头。 8月1日,周恩来、朱德、陈毅、贺龙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向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八七”会议,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决定建立真正的革命军队,以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无耻叛变与血腥屠杀。 依照“八七”会议精神,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由于当时的目标是攻占城市,在敌我力量极端悬殊的情况下,相继失败了。坚持下来的主要是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  相似文献   

2.
王艳梅 《新长征》2011,(7):26-27
争取国民党第60军起义,是党中央在内战爆发前做出的决策。60军是国民党云南地方部队,又称“滇军”。“滇军”在清末民初拥护共和,发起反袁起义;抗日战争中参加台儿庄战役,令日军闻风丧胆;抗战胜利后,被迫到东北参加内战,与国民党嫡系部队矛盾较深。1946年4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争取或迫使滇军起义,派刘浩负责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1927年南昌起义后,起义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反动军队的重重包围,决定分兵南下,朱德率领一部分起义部队首先出发。起义失败后,部队处境极其险恶,敌人大军压境,而部队内部在组织和思想上都相当混乱。面对人心涣散、困难重重的现实,朱德对部队进行了三次整顿,又称“赣南三整”。  相似文献   

4.
陈汉初 《党史博采》2022,(11):34-36
<正>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一次军事行动,其领导核心是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已于1927年4月12日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决定举起义旗,组织起自己的军队。于是,在南昌成立了以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为主体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以此作为旗帜,领导于8月1日举行的武装起义。起义成功后,中共前委决定主动放弃南昌城。随后,起义部队在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带领下,冒着酷暑,历经千辛万苦,挥师南征,其目的地是祖国南海之滨的海港城市汕头,并准备在那里大干一场,最终夺取广州。  相似文献   

5.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北伐部队3万余人,在南昌起义成功。为了实现我党的政治纲领,起义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工作,有力地配合了起义部队的军事行动。揭露蒋、汪真面目,唤醒群众革命觉悟中共前敌委员会在领导南昌起义的同时,积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在8月1日上午召开的有国民党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领导北伐部队三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起义胜利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军队包围南昌,起义军按原定计划撤离南昌,南下广东,拟占领海口取得国际的援助,进而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再举北伐。  相似文献   

7.
王作化 《党史天地》2007,(11):61-61
1927年4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了“4&#183;12”反革命政变。为挽救革命,对国民党的大屠杀政策实行武装抵抗,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北伐军一部3万多人在南昌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然而,当时起义的部队仍沿用着国民革命军的番号。  相似文献   

8.
<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改造国民党军俘虏是红军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战争中创造的宽待和改造俘虏的成功实践,不仅实现了瓦解敌军的目的,而且壮大了人民军队,为解放战争时期大规模改造国民党起义和投诚部队  相似文献   

9.
1949年11月9日,拥有100余架飞机的国民党“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在其总经理刘敬宜、陈卓林率领下,宣布起义。当日,刘、陈亲率12架飞机,由香港飞抵北京。“两航”起义,切断了国民党在西南地区部队的空中补给线,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进程。同时,在“两航”的影响下,国民党在港10余家银行及其它重要机构也相继起义,投归人民政府。所以,周恩来副主席对这一壮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它“抵得上200万大军”。对国民党起义的有功人员,人民政府一般都作了适当的政治安排,对有些人甚至还安排了相当重要的职位。但是,“两航”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中共中央预先的决定,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应迅速撤离南昌开赴广东,占领海口,以便取得国际援助,恢复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重新北伐。与国民党彻底决裂,起义军终成一支人民武装1927年8月3日,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朱德奉命率领先遣队作为南征第一纵队,从南昌城进贤门出城,朝抚州方向进发。这支部队虽号称第一纵队,但实际  相似文献   

11.
1927年 8月1 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我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入闽,对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12.
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使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以革命的武装对抗反革命的武装,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这次起义的成功,使国民党反动派大为惊恐,数倍于我的敌人立刻从四面八方向起义军包围而来。面对不利的形势,起义前敌委员会当即决定,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撒出南昌,经赣南闽西南下群众基础较好的广东  相似文献   

13.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2万余人,举行南昌起义。 为了争取和团结国民党中一部分愿意继续革命的分子,揭露蒋介石和汪精卫集团背叛孙中山革命精神的丑恶面目,这次起义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后期,中共贵州省工委、中共贵阳特支、中共罗盘地委等地下组织及广大党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活动.有的组织民众开展护城、护厂、护校斗争,维护社会秩序;有的组织游击武装,发动暴动,迎接解放;有的做国民党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策动国民党部队起义投诚.这些革命活动,有力地配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解放贵州,同时为顺利接管贵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南昌起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中共中央对南昌起义的早期评价却认为其犯有机会主义错误。这一评价的主要理由有二:一是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抛弃土地革命之旗帜";二是在政权建设问题上"继承国民党的正统"而缺乏"创造真正工农民众政权的决心"。事实上,土地革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教训,并形成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才能广泛深入地开展;而当时的客观条件以及中共中央本身对土地革命的模糊认识,决定了南昌起义部队不可能广泛深入地开展土地革命。"继承国民党的正统"与恢复左派国民党运动有关,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则一度是不被共产国际允许的;南昌起义部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后期提出了建立工农政权的主张,起义部队余部在海陆丰和湘南分别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可以认为,南昌起义犯有机会主义错误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6,(8):87-88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施帜。  相似文献   

17.
张明金 《党史博览》2002,(10):53-56
1945年7月18日,国民党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官兵,在副师长刘威诚的率领下于洛宁举行起义,开创了解放战争前夜国民党军大部队首举义旗的先河。随后,该军第五十五师和第一七七师官兵在孔从周等人的率领下又在巩县起义,这对于巩固和扩大中原解放区,壮大革命武装力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拉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序幕.根据中共中央行动计划,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应迅速撤离南昌开赴广东,占领海口,以便取得国际援助,恢复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重新北伐.  相似文献   

19.
吴同 《湘潮》2021,(4):57-57
南昌起义的代总指挥是贺龙。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彻底叛变革命,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以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赶到南昌,组成了前敌委员会,准备发动南昌起义。7月28日,周恩来把南昌起义的行动计划告诉了贺龙,贺龙毫不犹豫地说:“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党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周恩来点点头说:“共产党对你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党的前委委任你为起义军代总指挥!”  相似文献   

20.
1949年2月12日,国民党海军“黄安’号军舰在青岛胜利起义。这是国民党海军第一艘起义的军舰,不仅早于国民党海军旗舰“重庆”号起义33天,而且还完好无损地归入人民解放军行列,为国民党海军官兵树起了弃暗投明的一面光辉旗帜。黄安舰起义后,参加了我军解放沿海城市的战斗。在解放一江山岛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回击国民党“反攻大陆”的作战中,与兄弟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