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意思表示体现了民法私法自治的精神,是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在民法理论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意思表示瑕疵对法律行为、民法理论甚至交易秩序和安全都有很大影响。因此本文对此问题做了粗浅探讨,以期我国在制定民法典时能够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李林 《中国人大》2011,(3):24-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我国法学研究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条件,同时也对加强法学研究、尤其是加强对我国法律体系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3.
法律行为是法哲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在法学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但法律行为理论却是我国法理学中的薄弱环节,我国尤其缺乏对法律行为的性质、特征及法律行为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模式的系统研究,不能为各部门法学研究具体法律领域的行为提供一般理论。同时,现有的理论与部门法理论又很不一致,这无疑会影响我国法律调整的效果,影响法治进程。如何使法律行为成为各部门法行为的共同上位概念,实现对部门法的指导,改变法理学与部门法学脱节的状况,为未来我国民法典法律行为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是当前我国法律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法学     
社会学法学或者法律社会学具有一部连绵不断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初具规模,这时社会学法学的理论命题完全来自于欧洲学者;接下来是针对英美普通法环境的社会学法学逐渐开始发展起来,社会学法学不仅开始反思自己的特点,而且还推出若干非常重要的理论命题,如利益,社会工程,以及社会学法学的历史观等;在法律现实主义运动之后,社会学法学开始扩展到整个世界。20世纪70年代之后,社会学法学中出现了非常重要的、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分枝。这些分枝虽然也还使用社会学、以及社会学法学的术语和概念,但是它们突出了对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批判,开辟了新的认识层面。社会学法学的核心问题是法律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包括法律如何影响社会,又包括社会如何作用于法律。社会学法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法律发展,贯穿社会学法学的根本精神是重新认识法律,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法学思潮,社会学法学在展示了内部一致性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同的特色,不仅是研究侧重点的不同,而且还有地方化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民法劝学     
于敏在该书《译后记》中说:“本书是星野英一先生从事法学专门人才培育50年之后撰写的大众民法学教育著作。先生认为‘在法、法律方面,专家的统治也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试图还民法学于‘民法的施行者’,以建立起民法的坚实社会基础。本书以法学为核心,涉及语言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认识论等广泛领域的知识,读者无论从哪个部分读起,都能感知活生生社会中民法精神的存在,体验和把握法的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本书将愈显其在法学教学和法律知识普及上的开拓意义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罗马法就有涉猎之于胎儿利益民法保护的内容。同时,胎儿利益的民法保护在各个国家及地区立法例看来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具体规定又各有不同。我国民法规定胎儿不具有民事权利,但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出现,如何设计更好的法律规定以切实加强对胎儿利益的保护,是摆在立法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王聪  陈民 《前沿》2012,(4):75-77
加害给付源于德国积极侵害债权的理论,20世纪初,在德国民法中被提出后即被称为“法学上之发现”,并作为大陆法系债法理论中的一个传统命题而备受关注,争议不断。本文从加害给付的概念、构成要件人手,通过对现行法律规定,特别围绕《合同法》第122条的不足,提出加害给付法律救济途径的研究焦点,提出在适用扩张后的违约责任为原则的基础上,在履行利益的赔偿范围上加以完善,以立法形式在违约责任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救济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私法的理念     
该书译者徐爱国教授在该书的《译者前言》中写道:“真正对民法的研究,停留在法条的整理和解释层面是不够的,民法不仅仅是现象的描述,而应该是私法规范与私法精神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本《私法的理念》值得我们去揣摩。从私法制度中寻找法律的精神,从法哲学的抽象中寻找法律实践所隐藏的意义,应该是民法学界和法理学界共同的任务。当民法学家和法理学家携手起来,  相似文献   

9.
危晓美 《前沿》2004,(8):174-176
无因管理在罗马法上被称为“准契约” ,直到近代德、日等国民法才确立了其独立的法律地位。作为一种法定之债的发生原因 ,无因管理会产生无因管理之债 ,但其法律效力决不仅此。本文从民法基本理论的角度入手 ,着重探讨了无因管理的制度基础 ,其性质及因其而产生的请求权等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书研究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兴起的一股批判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法律传统的左翼思潮——批判法律研究运动,它的社会背景、思想渊源和历史发展,它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它对美国其他法学流派的批判、对当代美国法律制度的批判,后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以及它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法学理论更新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法律是无情的。“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法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然而,懂得法律规定,只是知其然;领会法学理念,才能知其所以然。 本刊自本期始选载这样一本书,它是由黄福宁写作的一本讲述民法知识,传递民法理念的小书,而且风格恰如民法:亲切,平易。 愿读者开卷有益。  相似文献   

12.
该著导论第一章开头写道:“近代私法史要追求一些,较古老的法制史学门不能全然满足的任务。罗马法制史、罗马私法史的研究对象是古代罗马法,而且通常只处理到优帝法典为止;因为由此开始,罗马法在西欧进一步发挥其作用的历史,有截然不同的前提要件及方法。即使有一些德意志法制史的研究一直深探到近代,但其所处理的主要也比较是法源、法院组织及司法裁判,而非法学与法制度的历史;而德意志私法所致力的,向来比较是德意志,而非普通法之法制度的释义学史。最后,近代宪法史的研究对象则是:现代国家本身的法律史。反之,近代私法史必须处理今日私法在人文精神、学术上的前提要件。  相似文献   

13.
王群  尹建平 《求索》2008,(11):129-131
从柏拉图到黑格尔,思辨法哲学一直是法哲学的主流,思辨法哲学以理性主义为基石,力图获得关于支配人类的全部行为和思想的最终性普遍原则,由于其绝对性“狂妄”,使之近于“空想”。于是.实证主义法哲学找到了应有的理论地位,它打破了传统法哲学的纯理论的抽象思辨或逻辑分析的研究模式,积极运用定量的科学方法,为法哲学研究开辟了可行的道路。从思辨型法哲学到实证型法哲学的演进,法哲学实现了自我的批判与创新,这一过程通过对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理论和法学价值进行揭示与否定,对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精神、理想和价值进行适度阐发,实现了法哲学的整体革新。这一革新或思辨的过程也同时为我们的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实践提供了全新的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14.
<正>法律诚信源于古代罗马法。此后,诚实信用成为大陆法系国家民法中的基本原则,德国民法甚至将诚信原则当作法律上的“皇冠”。英国法传统上反对诚信原则,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普通法系传统的国家在合同法、债权债务法和公司法中,广泛规定了诚信原则。我国法律也广泛采用了诚实信用原则,民法、商法、市场监管法和社会法都在不同程度上规定了诚信制度。  相似文献   

15.
亲权是从罗马法中家父权发展出来的制度,我国的监护制度吸收了罗马法上的亲权制度。我国亲权和监护制度分别由不同法律规定的立法体系,既造成法律体系缺乏系统性,还造成两种制度规范的混同与重复。通过设立亲权制度,可以使父母子女关系规定避免过于简单。将亲权和监护权分开设计,有利于明确父母对子女的权利义务,对父母滥用权利进行约束,从而更好地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应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亲权制度,从法律制度上把亲权和监护分开。  相似文献   

16.
法律意识形态的概念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意识形态是一个具有相当分析力与解释力的学术概念。法律意识形态概念的重提具有哲理与法理的双重理论基础与支撑。同时,回顾新中国法学六十年的演进历程,无论从法学研究角度还是从法律实践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形态概念在我国法学界的重提都具有迫切的现实必要性。法律意识形态概念重提与再思应当包括概念分析、结构与功能分析、社会化实证分析等几个向度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17.
严格地说 ,中国古代有律学而无法学。这对后世留下了不良影响。我国部门法学研究水平不高 ,几乎成了清一色的法典注释学。法律是需要解释的 ,但仅此则不能为人们提供可靠的发现法律“真理”的方法。中国民法学研究不应习惯于单因果式的思维 ,而应不断把新的科学方法引进民法学领域 ,吸纳创造性思维 ,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抽象思维法则作为民法学研究方法的认识论基础 ,采用行为法学方法 ,结合案例研究民法 ,为现实的民事法律运动提供思想和理论源泉 ,吸取外国民法学的优秀研究方法 ,采用历史、综合、比较的研究方法 ,采用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采用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等 ,建立起以“公平”为核心的民法学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大学法律系的民族法学是“八五”期间云南大学的校级重点学科。民族法学是中国法学中刚刚兴起的一个新学科。它对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法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云南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在这样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从事民族法的研究,无疑十分重要。云南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丰富的法律文化。云南史学界、民族学界经过多年的调查与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这些都为民族法学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以诸法合体、以刑为主、刑民不分为特点的中华法系。我国古代没有产生诸如罗马法之类的真正意义上的私法或民法。民法学者对此的解释是,“其根源在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因统治者长期推行重民抑商的经济政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市场经济极不发达。且在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统治,个人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观念无由发生,因此不具备民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①如果更进一步,循着历史及在历史进程中沉淀下来的文化轨迹去探求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居住权源于罗马法,后为德、法等欧陆国家所承袭,但在西法东渐中却消失了。近来有学者提出,我国物权法立法应借鉴西方国家建立居住权制度,居住权遂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拟从居住权历史源流、法律特性入手,主张我国物权法应设立居住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