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三俗"文化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如放任自流,传统的优秀道德文化就难以继承和发扬,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会迷失,青少年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三俗"文化之所以泛滥,有其侵扰的生存土壤;抵制"三俗"文化,首要的任务就是在全社会弘扬"三气",即浩气、雅气、骨气;抵制"三俗"、弘扬"三气",青少年须先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少有人能够脱离互联网而交往.在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海量信息和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诸多难题,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本文正是基于对“网络”的反思,论述了网络时代给现代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指出人类要避免成为“边缘人”、“异化人”、“活死人”、“孤独人”,就必须立足科技时代,打破“技术”神话,高扬“人文”旗帜,走出孤独,拒绝异化,发现人的价值,实现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文化"泛娱乐化"的不断泛滥,对青少年形成了很多不良影响:如政治冷漠,信仰缺失;恶搞经典,价值混乱;告别崇高,抛弃理想;道德滑坡,诚信危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是非不分,美丑不辨等,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文化"泛娱乐化"的正确引导,从而使青少年明荣知耻,识美辩丑,追求崇高理想和价值,自觉抵制"三俗"文化。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网络文化特有的开放性、虚拟性、及时性和综合性等特点,给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为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文化背景,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青少年犯罪。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各种消极影响,积极采取对策,使负面影响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惟此才能使青少年在网络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消费文化视野下的青少年审美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既是一场经济革命,给人们带来的是物质文明的进步和消费者的自主,更是一场静悄悄的消费革命.消费主义文化主导下的青少年审美呈现出审美观念模糊、意识偏差,审美标准缺失、价值紊乱,审美品位偏低、偏好畸形等方面的偏差.青少年审美偏差行为的出现,主要在于市场化浪潮与商品经济的强势渗透,在于消费文化中享乐主义逻辑对其日常生活世界的主导,亦在于大众传媒和现代性因素的输入,应从家庭、学校和社区美育入手,加强青少年审美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责任感缺失征候、原因与培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责任感关系到能否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当代青少年责任感缺失的征候表现为个人责任与公共责任的错位和责任认知与责任行为的断裂;错位与断裂的原因在于经济价值的殖民、社会转型的冲击与亚文化环境的熏陶.培育青少年责任感,应当加强价值观的教育,提升青少年的道德价值;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抵制"三俗"之风,形成有利于责任感培育的氛围;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增强其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入世”在政治、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心理状况各方面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更加直接的冲击和影响,也势必会给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多的新课题和难题。因此,面对入世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与渠道,创造更为新颖、更为有效的适应现  相似文献   

8.
张九海 《前沿》2013,(20):7-8
网络谣言是“三俗”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打击网络谣言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举措.要辩证看待网络“大v”;理性、依法、适度对待“大谣”;全面、持续、系统地清理网络庸俗低俗媚俗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权,占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共建和谐有序的网络文化,实现网络大治.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一直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和心理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烦恼、孤独和困惑等不安心理更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过去人们一直是把不安归结为一种因“恐怖”而引起的消极的情绪体验 ,注意到的只是它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近年来 ,人们开始关注心理不安的“积极作用”和“正面影响”。富兰克 (Frankl·V·E 195 2 )认为 :正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伴随着各种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的不安的现象 ,人才能够在克服这些不安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福井康之 (1980 )从青年期临床心理的观…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快速发展,各种思潮纷至沓来,不断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人们在价值取向、网络阵地、语言文字等领域也日渐出现了种种异常倾向.为此,要彻底清除不良思想文化带来的影响和危害,防范和警惕思想文化的“转基因”现象,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在文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张波 《青年论坛》2014,(2):52-55
家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其博大精深一定的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深刻的内涵也涉及到了哲学、政治、文化、历史、教育和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中国,“家族”是人类血缘关系的自然聚合,凝聚起一个“同姓人”的组织群体.传统家族传统中的家规伦理精神,所涉及的不仅是家族内部的人际关系,还有相对应的社会关系.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并对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伦理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家族文化能让青少年认同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它所强调的“忠孝”文化观念、强调人生的社会贡献和价值,对于增强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无庸讳言,近年来的不少选秀节目为“博取眼球”而“娱乐至死”、“恶搞到底”。给青少年教育带来的负面榜样效应非常大,要消除这类负面影响,社会和家庭将付出很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面对"第五代人":新的教育与引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世代传递的角度看,一代总要胜过一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但离开了上一代的文化传递,就会出现文化断层,就会造成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文化上的失教。同样,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如果没有一个被人们所认同的主导文化、核心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将是“一盘散沙”。 因此,面对“第五代人”,成人社会的态度应是:在向新一代青少年学习的同时,不能放弃对他们的正确引导。“第五代人”身上确实有许多值得成人学习的地方。我们确实不能再用过去的框子去套现在的青少年,用自己“想当然”的好心去“引导”和“教育”他们。我们应深入下去,去接触、去倾听、去理解、去掌握他们的“话语”和“秘密”,去认识这一代青少年的特征、优势和不足,同时也要了解他们在求学、求职、生活等方面的烦恼和困难,用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是成人社会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与先进文化要求格格不人,必须旗帜鲜明地坚决抵制.抵制"三俗",既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既是营造和净化健康文化环境的现实需要,也是创作生产高雅文化的迫切需要;既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文艺院团抵制"三俗",说到底就是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性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必须坚持不懈的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褒优贬劣,激浊扬清,追求卓越,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更多健康向上的文艺精品.  相似文献   

15.
商业化语境下的大众传媒文化,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休闲与娱乐,使青少年的生活变得前所未有的缤纷灿烂;同时又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道德建构,使只求一时之乐的道德虚无的文化心态取代了文化应有的道德追求和理性思索,其结果就是导致大众传媒文化更多地凸显出它的负面性。本文从媒体商业化语境角度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保护青少年文化生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但是,由于我国当前市场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加之现代化社会所出现的道德价值、原则、规范的多元化影响,在社会精神生活一些领域中出现了“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并对学校道德教育带来严重冲击和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抓好学校道德教育已成为我们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立足传统道德,汲取外来先进成果(一)正确对待传统道德首先,要批判地继承。对于传统道德中忠君、男*女卑、厌恶…  相似文献   

17.
曹渊渤 《前沿》2006,(12):97-99
网络时代的到来开辟了人们生活的新空间,网络时代的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分析网络给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引导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少年,形成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网络道德,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传媒日益多样化发展的今天,现代传媒的舆论力、信息力甚至价值观均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心理状态、文化生活等产生着巨大影响。现代传媒如同一把双刃剑,给青少年带来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学习模式和价值观念,同时又给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带来负面影响。本文旨在研究现代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从政府、团组织、传媒产业、学校等角度,提出解决构建现代媒体与青少年价值观之间和谐关系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青少年流行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青年文化”的视角看,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商业社会中出现的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从文化趣味的代际差异,特别是从文化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看,“青少年流行文化”并不是“大众文化”,也不完全是“流行文化”。“青少年流行文化”同“主流文化”在某些方面有一致性,但更多地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内在的紧张关系。从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现实状况来看,可以认为青少年流行文化是在青少年中存在的、具有青少年特殊性的流行文化现象。寻求个体意识,而非集体意识,是“青少年流行文化”和“主流文化”乃至“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20.
袁聚录 《前沿》2009,(8):187-190
民主文化指人们的民主取向、民主行为和民主效能的总和。全球化对民主文化转型构成基本规定,并从总的趋势上作用于民主文化转型。全球化给中国民主文化转型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中国民主文化转型有赖于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