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勇 《长白学刊》2012,(5):26-30
人民群众需要理论,理论更需要人民群众.但是“理论掌握群众”并不是理论“化大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化大众”是一种主观“灌输”,人民群众只是理论灌输进程中的被动接受者,是被“化”的对象.而“改变世界”的实践主体是现实的个体的人,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推动者和受众者,更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的主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从以往简单的理论“灌输”回归到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世界,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作为大众化主体历史出场者的地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民生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民群众基于内心自觉自愿的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前进。 加强党的建设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密不可分,党的建设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十六大修改后的党章中指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群众》2005,(4)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实践形态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理论归宿在于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紧紧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中国梦实现的逻辑起点,也是中国梦人民主体性的内在诉求和价值旨归。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弘扬中国精神,汇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为根本遵循,是人的主体性的深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要以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从人民群众的意志,把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6.
刘申忠 《传承》2007,(5):52-53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面对新情况提出的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坚持“以人为本”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本文分析了“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和定位,指出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这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坚持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为本”思想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必要而可行的.那么如何进行教育?①要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结合起来.②通过外界灌输的方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③灌输的目的是为了唤起人在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人民群众切身和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是摆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卫生系统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9.
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源头活水,是理解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重要的方法论指南。具体而言,“中国之问”的实质是“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应这一问题必须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自信;“人民之问”的实质是“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回应这一问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朝着更为实质的方向前进;“世界之问”的实质是“如何深入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应这一问题必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之问”的实质是“如何深入推进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回应这一问题必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发挥其主导、核心作用.全民一心、抗震救灾的爱国精神和自强团结的风貌,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彰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郭荣成 《群众》2000,(4):45-46
理顺群众情绪是讲政治的重要表现。这是我在“三讲”教育中,一个最深的体会,或者说一个最大收获。我们共产党人始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以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是进行社会变革的主体和决定性力量。我们取得推翻三座大山的胜利,取得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12.
不断改善民生状况、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我们党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民生幸福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的理论在中国社会的现实体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幸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资本逻辑”实现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目标;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技术优势,驾驭好、管控好和利用好“资本逻辑”的价值增值动因;从劳动者个人劳动付出和国家制度设计劳动保护的两个层面,进行社会主义的“劳动修复”是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价值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具体体现。在当前,要实现、维护和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首要的是树立正确的群众利益观。一、实现、维护和发展好群众利益,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群众利益观历史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物质文化生活在不断丰富。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生产生活条件下有不同的群众利益观。在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实现“耕者有其田”代表了群众的利益要求;解放战争时期,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代表了群众的利益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代表了群众的利益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豫政〔2007〕27号河南省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颁奖以来,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按照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创作原则,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作出一批具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文艺作品,深刻生动地表现了我省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伟大实践,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繁荣发展我省文艺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表彰先进,激励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创作出更多更…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南.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其本质和主体而言,应该是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精神、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先进文化必须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新和进行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艺术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时期。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建设怎样跟随时代的发展,怎样顺应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成为新时期文化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与解决的课题。中国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一支,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应时代的精神呼唤,就成为中国艺术创作研究工作者的时代课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奔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并在此旗帜鲜明的提出了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我们的文化建设事…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社会主义建设统一起来 ,揭示了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 ,揭示了党的先进性与社会发展的三个方面 ,即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内在联系。并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深刻的科学的内涵。具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是坚持以人民群众为历史主体的发展观,是坚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观。广大妇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妇女运动的发展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妇女为本,努力满足广大妇女生存、保护和发展的需求,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唐中明 《湖湘论坛》2003,16(3):18-19
要在实践中贯彻好、执行好、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就必须把握“三个代表”的“三性” ,即统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三个代表”的统一性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的整体。发展先进生产力 ,是发展先进文化 ,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 ,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集中体现为“五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这“五个有利于”具体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