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描写被封建压迫逼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打抱不平的传奇故事为中心的小说《水浒传》,几百年来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名著.它成书于元末明初,即十四世纪中期,是中国最早的两部长篇小说之一(另一部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施耐庵不但经历过元末农民大起义,并和“说话人”(宋元时期讲故事的艺人)有一定联系.他大约在杭州住过,是个终生未仕进或只做过小吏的人.宋元时期,梁山泊农民起义的故事已广为流传;宋代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已初具水浒故事的全部轮廓;元杂剧中有二十四个水浒剧目(现存六个)如《李逵负荆》等.施耐庵对民间传说、话本、戏曲中的水浒故事进行了艺术再创造,写成百回本《水浒传》. 《水浒传》描绘了封建社会一支人民起义队伍的形成、发展、肚大直至毁灭的全过程,是一部反映中国古代人民起义的史诗.  相似文献   

2.
《水浒》自元末明初成书问世时起,就引起人们的重视,明、清以来,不少封建士大夫曾对其评点作序。他们从地主阶级的立场出发,发微探隐,阐发《水浒》宗旨,企图让读者更好领会和接受原作精神,确是煞费了一番心血。李贽的评序就是代表。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叙》中大肆鼓吹说,当时的社会是什么“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于是大德大贤者不“甘心服役而不耻”,大力大能者也不肯“束手就缚而不  相似文献   

3.
刘瑞川 《春秋》2010,(5):43-44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郓城是水浒故事发源地。是北宋农民起义军领袖宋江、晁盖等梁山英雄好汉的故乡。在郓城民间,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99之说,就《水浒传》所描写郓城的风土人情、地理位置看,至今还是那么符合。  相似文献   

4.
《春秋》2017,(6)
正对前人所留的研究,考古界有三大支撑点之说,即"史记、民传、考古发现"。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写的是北宋时期宋江等人聚占梁山造反之事(阳谷县是水浒故事发生较多的县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至今影响深远,是我国文化宝库中耀眼的瑰宝之一。考古"三大支撑点"之则,自然也适用于对《水浒传》的研究。研究要接地气,要实地考察,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重视考古发现。笔者爱好"水浒",因运河申遗中在阳谷段的发现与"水浒"有关,特考察、  相似文献   

5.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不久前,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一部长达43集的历史连续剧《水浒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连续剧《水浒传》是根据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水浒传》改编而成的,该剧基本遵循了原著的精神,讲述的是北未来徽宗年间(1101-1126)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于倩 《青年论坛》2009,(5):109-111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才貌双全、温柔顺从,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意识。而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却塑造了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三位迥异于传统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她们与中国古代文学中传统的女性形象外在相貌和内在精神意识方面的比较分析可知,她们改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角色意识附属于男权文化和缺乏女性主体意识的狭隘格局。从这三位女英雄身上看到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角色意识的初步觉醒。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中的婚姻描写及其意义叶桂娥粗看《水浒传》关于婚姻制度和男女纠葛的描绘只是为了辅垫情节和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其实另有重大意义。这方面的意义不唯一些读者不太注意,甚至连作者当时的创作也在意识到,有地方还悖离了作者的原旨。此即常说的作品之客观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蓉斌 《前沿》2013,(18):137-140
《八犬传》是日本江户时期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曲亭马琴在创作过程中大量借鉴了中国《水浒传》的素材。青面兽杨志作为《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在《八犬传》的故事中被大量地模仿、借鉴。本文将通过对比两部作品中的相关故事情节,展现了《八犬传》对《水浒传》主人公之一杨志的模仿和传承,说明《水浒传》对日本文学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编剧杨争光访谈录南翔宇,赵良,王朝阳中央电视台“四大名著工程”之一──电视剧《水浒传》获得成功。但像其它三部电视剧一样,人们对其评价莫衷一是,各执不一。近日一些媒体组织专家对《水浒传》的编创展开了讨论。那么该剧的编剧是如何编创出这...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和元明戏曲的用语,往往可以互证。从前戴望舒先生写过《释“盆吊”》和《释“(扌朋)扒”》两文,就是用《水浒传》里的用语来解释《永乐大典》戏文《小孙屠》中的“盆吊”,“(扌朋)扒”二词,胠疑解惑,读之令人称快。现在就平日翻检所得若干元明戏曲(主要是元曲)中的用语,见于《水浒传》而相同或类似,可以互证的,略加条举,以当释例: (一)表壮不如里壮元罗贯中《风云会》剧三折滚绣球曲: “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妻若贤夫免灾殃”!《水浒传》第二十四回:“武松再筛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在塑造了众多行侠仗义的男性英雄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女性的生活被男性所规范,体现了父权为基础的忠义英雄对女性的愿望与要求.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人物的绰号林林总总,有些绰号或因为晦涩难懂,或因为精灵古怪,或因为词义时限,而为人们所误解。有些错误解释甚至被写进了教科书和相关书籍。"黑旋风"本是一种威力火炮。黑旋风李逵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时下,一些报章把"旋风"解释为"行动迅速,像旋风一样快。"其实,《水浒传》中的"旋风"指的是宋代时的一种火炮,引信点着便可发炮。书中之所以称李逵为"黑旋风",一是说他肤色黝黑,二是说他脾气暴躁,像火炮一样"沾火就着"。"混江龙"原本是一种治河工具。《水浒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作为一部来源广泛的诗歌总集,《诗经》无疑是能反映周代女性观、尤其是女性审美观的文学作品。这种崇尚自然健康、强调外在美与内在美合一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折射出周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周代文化和周代女性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看,《水浒传》中所描述的家庭是真实的:家庭规模以两个兄弟的“五口之家”为主,招赘婿的和改嫁的多,做生意和做手艺的多;所反映的家庭观念和亲族关系,也与史书的记载相同,所有这些都是宋代家庭的形象化记录.  相似文献   

15.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代的《礼记》,尽管它是解释先秦古礼的作品,但由于社会结构和社会思想发生了变化,其所表达的妇女观与先秦礼仪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关于婚礼意义和三从之义的解释尤与先秦古礼不同,阳唱阴和、男主女从、夫死不嫁、从一而终成为婚礼的主题,女性的服丧原则三从成为女性的道德规范,三从中的从夫成为汉代礼学家重点强调的内容。这些变化反映了战国至两汉时代夫权的加强。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中存在着大量的"滥杀"情节描写。从小说文本的角度去观照这个问题,"滥杀"情节存在的原因有:一是历史事实在小说文本中的遗迹,二是继承于话本及杂剧,三是小说的浓厚的神学色彩,四是文人在水浒故事的艺术再创造过程中具有的"暴力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而我却偏偏是少年就读了水浒,而不知愁滋味的少年读水浒,留下的还真不仅仅是好汉们的义薄云天。毛泽东他老人家青年时代的行囊中,始终有水浒和三国在,长征时有同志说他:你就靠三国水浒孙子兵法打仗?毛主席反诘道:你读过吗?我觉得这句话也应该是对全中国人民说的,什么洋玩意儿都没有土生土长的东西好使。毛主席在他的《矛盾论》中用三打祝家庄来阐述唯物辩证法,说得真是精妙绝伦:"《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农民起义的教科书,也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投降主义的宣言书,“《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笔者却以为,《水浒传》是一部“腐败全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有多种英文译本,不同的译者对书中地名、人名以及绰号的处理差异很大。通过比较沙博理和杰克逊的译本发现,两名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人名、地名的翻译存在着一些问题;绰号的翻译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译,造成译文的变形,其原因在于译者对原文和中国文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20.
《水许传》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富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以北宋末年平民起义为题材,生动逼真地塑造了梁山英雄群体,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与腐朽.《水浒传》特种邮票,拟分组陆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