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孝道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炎黄子孙得以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根基。而在现实中,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孝道颠倒、孝道沦丧已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青岛胶州市铺集镇党委和政府自2005年以来对“以孝治官”与“以德化民”的规律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实践,创造了“德孝文化”建设的三大品牌,即德孝文化生产力品牌、德孝文化信仰品牌及德孝文化党建核心品牌,  相似文献   

2.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但由于受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及价值观的影响,一些年轻人孝意识淡漠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隐忧.解决的途径:一是重视孝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二是发挥学校德育主渠道作用;三是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作用,建立“三位一体”的孝德教育模式,把孝文化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使其在当代青少年德育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家庭结构的演变,“空巢”家庭正迅速增加。“空巢”家庭的形成是个人、家庭、社会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来看,家庭照顾是老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随着“空巢”家庭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新型家庭即"421"家庭将成为城镇家庭结构的主要模式。这种家庭模式的出现对养老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421"家庭出现是国家人口政策的产物,由于城市家庭结构模式的变迁,带来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理应得到政府的重视,通过健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缓解"421"家庭的养老压力。同时,由于家庭养老能够给老人提供更多精神、感情上的慰藉,商业保险能够提供更优越的物质支持,增加了老人抵御突发风险的能力,应尽快构建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商业养老保险相补充的"421"家庭的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刚刚结束的沈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由119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的议案》成为这次人代会的“一号议案”。据相关部门统计,至2013年,沈阳老龄化程度将达到20%,每5个市民中就有一位老人。夫妻供养双方4位老人,抚养1个后代的“421”模式将成为今后几十年主流家庭模式;  相似文献   

6.
包咏菲  王婷 《群众》2018,(14):53-55
随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银发浪潮滚滚而来.在我国,大多数老人还是习惯于在家里养老,一方面,居家养老的成本相对要低很多,另一方面我国养老具有“反馈性”,子女对父母赡养的义务受到道德的约束和舆论的监督.但当前“421”家庭结构比较普遍,一对夫妻要抚养一个子女,照顾四个老人,从养老角度讲,无论经济来源、生活照料还是亲子交往、亲情慰藉,老人能得到的都很有限,这种风险型的家庭架构也使得传统的居家养老遭遇很多挑战.  相似文献   

7.
我们生存的地球,面临着一种新的浪潮──“银色浪潮”的冲击。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的预期寿命的延长,人类正发生着变化: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越来越大,老年人数量增多,世界开始变“老”。21世纪将是各国共同进入老龄化的世纪,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是严峻的现实。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中国将同新世纪一起跨入老龄化社会。面对银色浪潮,我们的社会在悄悄地变化着、演进着,诸多没有遇到的问题出现了,诸多没有见到的现象生成了。家庭小型化引起的家庭裂变成为现实,家庭养老功能受到空前冲击,空巢家庭应运而生。家庭养老、社会养…  相似文献   

8.
儒家伦理关于“孝”、“廉”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对于中国目前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为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儒家伦理中“孝”、“廉”的内涵及其伦理特征,指出“孝”、“廉”本身分别属于私人领域中的家庭伦理概念和公共领域中的职业伦理概念;其次,探讨了儒家伦理把私人领域的“孝”延伸至公共领域的“廉”的论证方式,指出儒家伦理通过加深“孝”的伦理深度和扩充“孝”的伦理广度而使“孝”成为“廉”的伦理基础;最后,本文对于儒家伦理关于“孝”、“廉”及其相互关系的思想进行了伦理评价,指出了儒家这一伦理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廉政建设的启示意义,并且分析了借鉴这一伦理思想时应当防止的不当做法.  相似文献   

9.
“孝”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是中国传统最重要的美德之一 ,在所有的传统道德规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传统的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 ,可以称为孝的文化 ;传统的中国社会 ,更是奠定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孝”的历史嬗变在远古时代 ,当社会由无序的婚姻趋向血缘家庭结构时 ,这种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就孕育了孝的萌芽。孝起源于人类养老实际生活的需要 ,从生命的创造和养育过程中 ,人类产生了返本报恩的意识 ,其具体行为便是赡养和善待生身父母。而作为伦理的孝 ,几乎与中华古代文明同时产生。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有“孝”的内容 ;中国最古的典籍如《尚书》、…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中国已处于快速的老龄化阶段,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推进养老服务规范化,是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截至2015年底,陕西省三原县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7%,老龄化程度较高。目前全县主要的养老模式大体分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以及家庭和社会养老的结合,家庭养老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的转变,社会养老逐步成为现阶段及未来一段  相似文献   

11.
1999年,中国已经进人口老龄化社会。预计201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将达12.37%,2026年达到20.27%。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年儒家文化传统的国家,“孝”是基本社会伦理之一;在西方,老年的收入和生活一般依靠退休金、政府和社会福利机构,子女负的责任很少。费孝通先生把它称之为“空巢”模式,把中国的养老模式称之为“反哺”模式。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趋势。发达国家开始人口老龄化的时间较早,目前,它们的老龄化程度都较高。1999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开始进入老年人口类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过去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老龄化速度惊人,在当前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已经在悄然改变.21世纪中国的养老模式必将百花齐放,新的养老模式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相似文献   

13.
正孝感弘扬中华孝文化的发展思路、经验、模式,对城市建设、国家社会治理、辐射带动乡村治理都很具意义。孝感市把"中华孝文化名城"确定为城市发展战略目标,走出了一条契合现代城市发展的文化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历史方位看,孝感市具有深厚的中华孝文化历史底蕴,城市名称本身就是一个特色文化符号,所以孝感市发展应该在孝文化上做文章。从现代时代坐标看,孝道建设是老龄化社会的题中  相似文献   

14.
<正>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超过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因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老龄化,我国目前"421"家庭增多。所谓"421"家庭,是指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人,爸爸、妈妈两人和一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由于子女白天都要上班,没有很多时间照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等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何汇 《广东民政》2009,(10):19-20
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生活是中国传统家庭期盼的完美模式,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老人大多选择家庭养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1+2+4”模式的家庭不断增多,家庭照料缺少人力以及必需的医疗条件,使得对老人社会照护服务的需求凸显,而慈善救助及商业保险极少进入河南的农村地方,内外因作用下,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孝文化是真正认识老龄化现象、妥善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宝贵资源和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是一把开启我国老龄化问题的金钥匙。本文以山东省单县终兴镇曹店村国学教育基地为个案,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居家养老+新乡绅治理"的养老"乡治模式",创新了农村社会治理,促使传统孝道回归,在乡村治理方面找到了一条破题解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孙月丽 《中国发展》2013,13(3):87-88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行40多年以来,群众婚育观念发生较大转变,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人口结构明显改善,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家庭小型化、空巢化趋势发展,特别是"421"模式(四位老人、二位父母、一个小孩)家庭的形成,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难度增大,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政策机制,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传统孝文化在荆楚大地源远流长,积淀着湖北人民最深沉的价值追求。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孝文化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亦不断变革。在今天的湖北社会,孝文化虽然深入人心,但也存在着行孝方式有待改变、行孝能力不高、甚至不孝现象时有发生等负面现象。因此,需要对传统孝文化进行辩证继承、去粗存精,发挥其促进个体成长、圆融家庭关系、和谐社会建设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晓明 《求索》2008,(3):73-75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曾经发挥了道德教育、稳定社会、凝聚民族等积极的社会功能。在传统孝文化有所缺失的当今社会,弘扬孝文化显得十分必要,它不仅是构建当代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资源,而且弘扬孝文化,有利于构建当代社会道德体系,有利于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应对当今社会老龄化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了老龄化阶段,上海又是我国第一个迈人老龄化门槛的大都市。据有关方面统计数字表明,1982年人口普查时,上海市的老龄化程度已经“达标”。20多年后的令天,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有212万人;按户籍人口算,老龄化程度达到了16%。显然,如何保障老人的“所养、所医”,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课题。“一人向隅,举座不欢”,如果老人们的保障不落实,不但会使他们的晚年“所养、所医”无着落,还会直接加重家庭、子女的负担,有可能因此影响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