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全球变暖问题所引致的国际利益冲突中,美国因为其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受到举世瞩目。正因如此,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才会在美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引发巨大反响,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热议,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运用修正的利益基础解释模型,纳入了三个重要的分析因素,包括生态脆弱性、减污的经济成本以及国内政治因素,分析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背后考量,并重点分析了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影响可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导致《巴黎协定》的成效大打折扣;《巴黎协定》履约中的领导力赤字问题显著恶化;引发不良示范效应,重创国际气候合作信心;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压力增加;导致全球减排这一紧迫问题遭受重大影响。在未来全球气候治理问题的博弈中,中国需要做到长远谋划、审慎决策。  相似文献   

2.
2017年6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特朗普宣布美退出《巴黎协定》.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退出《巴黎协定》,称要摆脱其“给美国带来的极其残酷的金融及经济负担”.特朗普此举引起全球震动,遭到美国和国际社会广泛批评.众议院民主党领导人南希·佩洛西批评特朗普此举是“美国领导人的惊人之举,对地球的未来构成严重威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说,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是一件令人极其失望的事”.  相似文献   

3.
拜登上台后,美国的气候政策出现重大调整,最突出表现是重返《巴黎协定》,将应对气候变化列为国家战略的优先事项,并计划恢复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一系列环境法规。这种转变有利于美国国家自主贡献预案的实现,亦可促进其低碳经济发展。对美国重返《巴黎协定》这一重大国际事件的过程追踪,有必要回顾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美国气候政治衰朽、分析拜登政府重返《巴黎协定》的动因和气候政治新变化,并展望新时代中美气候政治竞合之前景。  相似文献   

4.
《亚洲打击海盗及武装抢劫船只的地区合作协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4日,正式生效的《亚洲打击海盗及武装抢劫船只的地区合作协定》(以下简称《协定》)将对该地区的国际关系和打击海盗与武装抢劫船舶活动造成重要影响。对于同样是该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中国来说,国内学界未对《协定》进行专门分析与论述。本文就《协定》产生的背景、《协定》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关于“海盗行为”与“武装抢劫船舶”定义之异同、缔约国在《协定》中享受的权利与义务、《协定》的意义与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5.
吕江 《东北亚论坛》2019,28(5):64-80
卡托维兹一揽子计划是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之后,国际社会出台的第一份关键性气候安排。该计划包括了多个重要议定成果,但最为关键的仍是,其正式出台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这意味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正式开启了《巴黎协定》法律规制的全面适用,但同时也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的缔约方将面临新的法律挑战。为此,须高度重视《巴黎协定》及其实施细则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巴黎协定》是国际气候合作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是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纲领性文件。在主要缔约方的共同努力下,《巴黎协定》达成一年内即正式生效,转入执行阶段。但因该协定本身法律约束力较弱,加之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转变恶化了履约环境,其落实进程势将面临重重挑战。长远看,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趋势不可逆转,《巴黎协定》中的原则、规定、理念等具有深远政治、经济意义,将影响各国气候、能源、环境等政策取向,塑造出新的全球气候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巴黎协定》是国际气候合作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是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纲领性文件。在主要缔约方的共同努力下,《巴黎协定》达成一年内即正式生效,转入执行阶段。但因该协定本身法律约束力较弱,加之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转变恶化了履约环境,其落实进程势将面临重重挑战。长远看,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趋势不可逆转,《巴黎协定》中的原则、规定、理念等具有深远政治、经济意义,将影响各国气候、能源、环境等政策取向,塑造出新的全球气候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美国-撒哈拉以南非洲贸易与经济合作论坛"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结束带来的世界格局的变化,及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下“非洲”均特指“撒哈拉以南非洲”)政治、经济形势的好转,美国对非洲政策开始发生变化。2000年5月,《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AGOA”,以下简称《法案》)获国会通过。此后,美国又分别在2002年8月、2004年7月修正和延长了《法案》。该法案对美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等相关问题作了详细规定。为了配合法案的具体执行,使美国与非洲之间的经济对话机制化,美国-撒哈拉以南非洲贸易与经济合作论坛(“U.S.-Sub-Saharan Africa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Fo…  相似文献   

9.
郑伟 《西亚非洲》2004,(5):71-73
《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概述美国的《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 (AfricanGrowthandOpportunityAct,以下简称《法案》) ,于 2 0 0 0年 5月 4日和 11日分别在众、参两院获得通过 ,5月 18日由克林顿总统签批 ,并于 10月 1日起生效 ,期限至 2 0 0 8年 9月 30日。 2 0 0 2年8月 1日 ,《法案》修正案 ,即《法案》第二期获得通过。《法案》为 4 8个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以下简称“黑非洲”)国家提供了单方面贸易优惠条件 ,符合该法案条件的黑非洲国家在 8年内可按普惠制 (GSP)向美国免税出口 4 6 5 0种商品。其中在《法案》安排下受益最显著的是纺织…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是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而建立起来的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其在解决受援国国际收支失衡、防范并治理金融危机等方面扮演了国际拯救者的角色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1月1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智利外长瓦尔克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韩国釜山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智利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简称《中智自由贸易协定》)。《中智自由贸易协定》是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之后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二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根据协定,中智两国将从2006年7月1日起全面启动货物贸易的关税减让进程,智利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中将有92%的产品被免除关税,而中国销往智利的近一半的产品也将实行零关税,占两国税目总数97%的产品将于10年内分阶段降为零关税。进…  相似文献   

12.
法国巴黎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即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经过两周艰苦谈判,最终达成一份全面、均衡、有力的《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制定出行动框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气候谈判已走过20多个年头,成为全球多边治理中最重要的领域.本文拟系统梳理气候谈判所走过的历程,以及巴黎气候谈判进展,并展望未来气候谈判问题走向.  相似文献   

13.
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4月16日至18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日本,同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举行了首脑会谈,并发表了酝酿已久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面向21世纪的同盟》(以下简称《联合宣言》)。在此以前,即1996年4月15日,双方还签订了《日本国政府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日本自卫队同美利坚合众国军队之间相互提供后方支援、物资和劳务的协定》。在此以后,双方又着手修改1978年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南洋问题研究》1989年第三期、《亚太经济》1989年第三期分别刊登了李滋仁同志撰写的《评<泰国经济发展战略>》(以下简称《评战略》)与《应如何认识泰国经济的发展》(以下简称《认识》)两文,对拙文《泰国经济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刊于《南洋问题研究》,1988年第二期)和《关于泰国工业化几个问题的商榷》(以下简称《商榷》,刊于《亚太经济》,1989年第一期),提出了多方面的质疑。对于李滋仁同志所提出的如此众多的质疑,作者只想选择其中一些比较重大的问题,比较系统地进行辩析,因为学术争论的目的在于“促进对一些比较重大问题的认识深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研究东南亚的著名学者冯承钧先生在其1928年译作《占婆史》的译序中说:“西贡附近有一地名‘宅郡’,为越南华侨最大之城聚。乃居其地之华侨,竟不知其名,而称之曰‘堤岸’,本国地图亦译其音为‘绍沦’。长此以往,以讹传讹。” 今日越南南部的胡志明市,在1975年4月30日以前称为西贡市。这是个双联市,由东区的西贡和西区的堤岸组成。东西两区交通相连,看不出两区的间隙和距离。当地华侨惯称“西贡——堤岸联区”,简称“西堤”。  相似文献   

16.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协定”)自1994年1月1日生效以来已逾半年。人们对它的兴趣有增无减。由于“协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由北方大国和一个南方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其实效如何不仅为成员国所关注,其他发达国家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也都十分注意。  相似文献   

17.
吕江 《国际观察》2016,(3):92-104
2015年12月12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此举正式启动了2020年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进程,从而打破了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自2009年以来陷入的法律僵局。虽然该协定将发展中国家纳入温室气体的强制减排中,但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确立了国家自主贡献减排的法律模式,创建了包括可持续发展机制在内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机制。然而,《巴黎协定》在实体和形式方面仍存在诸多不完善和不确定之处,这需要国际社会进一步加强合作与努力。对中国而言,在国际上,仍需发挥其大国作用,积极筹划相关制度安排。在国内,应考虑后者与"十三五"规划的衔接,探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发展中的制度选择,实现地区气候治理模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从经济学或从政治学角度分析美国政治问题 ,或认为经济因素决定了美国的政治行为 ,或认为党派政治决定了美国的政治行为。而美国西景出版社 2 0 0 2年出版的著名记者罗伯特·肖甘的专著《没有终点的战争 :文化冲突与对美国未来政治的争夺》(WarWithoutEnd :CulturalCon flictAndTheStruggleForAmerica’sPoliticalFuture)则从文化角度分析政治问题 ,认为文化因素在塑造美国政治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首先 ,文化因素不仅与美国政治密不可分而且左右…  相似文献   

19.
《拉丁美洲研究》2 0 0 1年第 2期刊登了笔者撰写的“《哥伦比亚计划》是怎么回事 ?”一文 ,文中就这一计划作了比较详尽的论述。下面 ,笔者仅就布什政府如何看待《哥伦比亚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谈些看法。2 0 0 1年 1月 2 0日 ,布什当选美国总统。在看待《计划》这一问题上 ,布什政府的做法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 ,继续支持。2 0 0 1年 1月 1 7日 ,布什通过刚任命的国务卿鲍威尔向外界宣布 ,由于“哥伦比亚的民主正处于极其困难的时期”,布什政府将继续支持克林顿政府推行的《计划》。“美洲对话”组织也承认 ,布什总统对《计划》给予了…  相似文献   

20.
近 2 0年来 ,专门撰写与出版揭露美国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书 ,似乎已是一种“久违”了的学术现象。现在摆在我案头的这本题为《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战后美国对拉美的干涉》(以下简称《干涉》,徐世澄主编 ,世界知识出版社 ,2 0 0 2 )的书 ,正是这样一本“久违”了的书 ,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