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案件的社会学角度审视,可发现错案存在一个社会结构问题:一是错案中受害人大多生活在社会中下层且居住在农村与市郊;二是错案中的侦查机关在程序中的强势地位与社会中的经济劣势并存;三是错案中受害人所聘请律师呈现整体无用与偶然奏效的局面;四是侦查人员的观念与民意同质化,且其多数成为犯罪被害人一方的支持者,而让错案受害人无力抗争。为避免案件社会结构因素推动错案的生成,应借鉴案件社会学的理论,在侦查环节做到:第一,通过组织、律师支持,提升被追诉者的程序主体地位;第二,加大办案机关的资源投入,提高案件质量;第三,强化办案机关案件审核,避免一错到底;第四,主体改造与客观建设同步进行,以减少侦查机关及侦查人员的社会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反思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异于城市社会,对于农村社会的纠纷解决,不能完全套用基于城市社会而建立的法则。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为视角,审视现有农村社会纠纷,完善并创新纠纷解决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学角度审视,可发现错案也存在一个社会结构问题:一是错案中受害人大多生活在社会中下层且居住在农村与市郊;二是错案中的侦查机关在程序中的强势地位与社会中的经济劣势并存;三是错案中受害人所聘请律师呈现整体无用与偶然奏效的局面;四是错案中侦查人员的观念与民意同质化,且其多数成为犯罪被害人一方的支持者,而让错案受害人无力抗争。为避免案件社会结构因素推动错案的生成,应借鉴案件社会学的理论,做到:第一,通过组织、律师支持,提升被追诉者的程序主体地位;第二,加大办案机关的资源投入,提高案件质量;第三,强化办案机关案件审核,避免一错到底;第四,主体改造与客观建设同步进行,以减少侦查人员的社会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传统社会纠纷解决一直受到民间习俗和国家制度的影响.民间习俗和国家制度共同建构了传统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习惯的沿用、皇权的干预、空间的隔离等方式存在纠纷解决机制的维度中,对复仇案件处理与复仇文化的修成有着和合作用.同时传统社会解纷的核心观念是情理法的和谐,具有经权理论的特色,不仅重视国家稳定,同时也会适时调整、灵活变化.所以对复仇案件解决范式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当今社会纠纷解决的方式,有利于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立峰 《理论前沿》2006,(16):19-20
建设和谐社会,必然要解决社会纠纷。在纠纷解决中,基层政权的地位非常重要。基层政权解决社会纠纷应遵循公正、效率、人道和宽恕原则。  相似文献   

6.
我国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并不存在经过设计或者立法明确规定的系统化的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现实中所采取的是以地方政府的政治行政性解决方式为主导、以司法机关的司法解决方式为配合、以社会调处解决为补充,结合诉讼与非诉讼方式并以非诉讼方式为主体的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其对已经发生的群体性纠纷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化解作用,保证了社会的基本稳定,但在整体和局部层面皆面临着无法全面解决群体性纠纷的困境,机制本身存在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对此必须运用理性的力量,创新调处方式,即:矫正其主导目标和价值取向,调动民间力量,转变地方政府的群体性纠纷解决方式,弱化政府在群体性纠纷解决中的地位,完善群体性纠纷的司法解决方式,确立法院在解决群体性纠纷中的中心地位,加强与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相关的配套机制建设,从而全面完善我国现存的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调解、仲裁、微型审理、中间人制度为主要形式的环境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在美国环境纠纷解决中运行效果显著,其成长历程是一个社会需求——个案推动——司法回应——立法支持——普及发展——影响社会的良性循环过程。民间组织在环境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的发生、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深厚的历史沉淀、成熟的民众基础、广泛的适用范围、成功的示范案例、公信力高的中间组织是环境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利益的日益分化和社会的急剧变迁,社会纠纷大量涌现,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在社会控制机制相对削弱和社会治理体制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如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尽可能的在可控范围内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纠纷,就成为当前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60年代以来,鉴于纠纷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纠纷及其解决机制日益成为各国学术界,特别是法社会学、法人类学、诉讼法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文章和著作,成果斐然。在诸多的纠纷解决成果中,刘加良博士的新作《当下中国纠纷解决的基本立场》,从中  相似文献   

10.
中西纠纷解决的规律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对这七个方面的准确把握,利于中国在法治进程中体现中国特色和国际经验,从而利于中国当代社会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法院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作用的理性定位是该机制建构及顺畅运行的基础性问题。鉴于法院专司法律的职责、法院的司法权威及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法治化发达程度,法院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构及运行过程中应该发挥协调作用、准则输出作用、指导作用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进入社会转型期,因城市房屋拆迁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行政争议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大原因,应根据新的社会实际和矛盾特点,建构立体多元的群体性行政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案件社会学角的度审视,可发现错案也存在一个社会结构问题:一是错案中受害人大多生活在社会中下层且居住在农村与市郊,二是错案中的侦查机关在程序中的强势地位与社会中的经济劣势并存,三是错案中受害人所聘请的律师的作用呈现整体无效与偶然奏效,四是侦查人员的观念与民意同质化,成为犯罪被害人一方的支持者,让错案受害人一方的无法抗争。为减少案件社会机构导致错案的可能,应做到:第一,通过组织、律师支持,提升被追诉者的程序主体地位;第二,加大办案机关的自愿投入,提高案件质量;第三,强化办案机关案件审核,避免“一错到底”;第四,减少侦查人员的社会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从权威客体角度看,纠纷解决依靠的是权威施与的影响力。近年来警察出于对乡村社会治安管理的需要承担了相当数量的民间纠纷解决工作,此现象建构在权威客体对警察权威的有效性预期之上,既体现警察作为公共资源的易获取性,也是权威客体对警察权威合法性产生认同的结果。这种认同本质上发展于警民实践活动的利益共同体中,应通过对乡村社会警民利益共同体的建设强化民众对警察权威的认同,借此重塑警察权威,提高基层警队的纠纷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5.
熟人社会中的关系与非正式纠纷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熟人社会是最讲求人情、面子等伦理化的“交往理性”社会,即使发生纠纷时,其解决方式、过程和结果都与关系紧密关联。很多熟人间的纠纷都是非正式方式化解的,这其中关系作为变量与纠纷的7种因素紧密联系,包括纠纷利益、纠纷解决方式、规范援引、解决结果、关系变化、社会资源和关系恢复问题,关系作为纠纷援引的渊源左右着纠纷解决的妥协,这是中国民间纠纷解决的独特伦理逻辑。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个人利益未得到尊重,社会自治能力过度柔弱,消费者纠纷解决机制缺乏可及性,无法承担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应建立消费者协会调解与仲裁相结合的制度,发挥行政机关解决消费者权益纠纷的作用,完善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17.
如何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解决纠纷的机制,使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纠纷能够及时而且成本较低地得到解决,是长期以来世界各国不断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英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这一机制中的关键机构既包括法院,同时还有一种叫做裁判所的不太正式的司法机构,它们在纠纷的解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还有一些替代性的纠纷解决方式,能够以较小的代价解决问题是这些方式的优势,这些方式包括自行和解、仲裁以及调解与调停。  相似文献   

18.
农村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重要的要求。转型时期农村的社会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主要分为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群体。在农村解决利益纠纷的主要途径即现代法治途径与传统伦理关系方面,不同类型的群体有不同的选择倾向,这种差异性根源在于群体的内在本质性特征。实现农村治理需要以村委会、基层党组织构成的基层组织作为中间环节来弥合三种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将在此基础上,逐步贯彻现代法治理念,并使传统伦理与其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间纠纷的多样性与纠纷解决机制的系统性决定了以系统思维分析、完善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近年来,我国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司法实践,但对于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仍需要继续推进.借鉴系统论的整体性、最优化和模型化方法,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系统内部的各要素,即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第二,协调诉讼解纷机制与非诉解纷机制,以及非诉解纷机制内部各具体解纷方式.第三,完善一站式在线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中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群体性纠纷的基本特点,借鉴民事诉讼中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模型,比较分析了各种解决机制的特点和对应的纠纷类型.提出了建立以政府应急机制下的行政处置、协商谈判、居间调解方式,与司法救济方式共同组成的多元化群体性纠纷解决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