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同志提出:剥削阶级消灭之后,为什么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之后,我国还有反革命分子和敌特分子,还有各种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秩序的犯罪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还有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新剥削分子。“四人帮”的某些  相似文献   

2.
既然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是以人民同各种敌对分子的斗争为主要内容的,因此(?)真研究和掌握这些敌对分子活动的特点,对于正确处理这种阶级斗争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他们活动的特点主要有哪些呢?第一,这些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同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相比较,已是一种残余形态的阶级斗争。在我国大陆,由于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敌对分子已经失去了以往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所赖以存在的那种经济、政治和社会基础,他们不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阶级,而只能作为历史上的剥削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残余存在。从总的发展趋势来说,他们的数量和力量也将是逐渐削弱的。因此,我们对于他们的破坏活动,在任何情况下,既不能放松警惕和斗争,也不能主观随意地加以夸大。应当坚信,依靠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依靠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力量,经过坚持不懈的正确有效的斗争,我们一定能够最终彻底消灭这种阶级斗争现象。  相似文献   

3.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重申:“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盾大多数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我国社会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我们党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所作的这一基本估计,是完全正确的,得到了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阶级消灭了,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列宁曾经给阶级下过一个科学的定义,他告诉我们:“阶级”这样的社会集团,只能是经济关系的产物,阶级是经济范畴,阶级斗争则是社会范畴,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阶级斗争是通过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思想斗争三种形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第一,阶级斗争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上层建筑领域成为阶级斗争的主战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阶级占有的生产资料已经被剥夺,他们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已被摧毁,因而在经济领域内的斗争已经不那么突出。而在上层建筑领域内,剥削制度的残余影响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清除,意识形态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使得剥削阶级残余势力在不占有生产资料的条件下,能够凭借剥削阶级思想的影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大大加强,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之所以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剥削阶级在我国虽然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我们必须教育人民不要忘记对极少  相似文献   

7.
一九五六年九月党的八大正式宣布,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但是,由于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阶级斗争仍然继续存在,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之间的斗争,还会继续一个很长的时间,还有反命革分子和对社会主义采取敌对态度并且违抗国家法律的个别的人,因此还必须继续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面斗争。  相似文献   

8.
三、关于反腐败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反腐败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上,有的人认为,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在我国已经消灭,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不再具有阶级斗争的成份,而纯属人民内部矛盾;有的人认为,腐败现象是党和人民的大敌,腐败分子就是阶级敌人,反腐败斗争就是阶级斗争;还有的人认为,反腐败斗争同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反腐败斗争包含有阶级斗争的内容和成份,但又不等同于阶级斗争。(一)我国现阶段的反腐败斗争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势下的特殊表现  相似文献   

9.
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具有长期和复杂性的特点,各种反动的社会思潮不会因社会形态的改变而消失,反对社会主义的势力也没有完全消灭,宗教还将长期存在,国际反华势力对我遏制、“西化”、“分化”仍在进行。因此,这场斗争的实质就是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一种表现,我们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但更要毫不妥协和退让。为夺取这场斗争的胜利,必须大力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首先要明确激化的含意。激化是相对于缓和而言的,从哲学上来说,是指矛盾斗争非常激烈,已到爆发的程度。但是不同时期阶级斗争的激化程度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双方力量对比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激烈程度比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时期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显然要缓和得多了,而且斗争的总结趋势只能是向着缓和的方向发展。这是因为作为阶级的剥削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的对象已不再是完整形态的剥削阶级,而只剩下一些旧剥削阶级的残余分子和新生的剥削分子,也就是五种分子、两种残余。他们人数极少,由于他们所代表的旧的生产尖系已不存在,他们手里不掌握生  相似文献   

11.
《求实》1990,(9)
来稿认为,农村残余形态的阶级斗争,大量还是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剥削阶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被消灭后,社会上仍然存在敌对的势力和敌对分子,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是,大量存在的是反映这个阶级的意识形态。这是由于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决定的。就农村的现状来看,一是远远落后于时代水平的封建社会基础和传统意识形态还仍然存在,旧的习惯势力作为  相似文献   

12.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没有剥削的问题,我有三点看法: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阶级、剥削制度已不存在。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先后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公有制经济,劳动人民不同程度地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虽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得不允许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的存在,但是这些经济成份对社会的不良作用会受到强大的公有制经济的制约,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思考之一:在民主革命时期,在对待入党资格问题上,我党排除了“唯成份论”的干扰,比较好地把“有成份论”与“不唯成份论”统一起来,既坚持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又放手大胆地吸收非劳动者入党,使我们党在十分险恶的条件下迅速壮大,为革命事业提供充足的骨干力量。当然,劳动者和非劳动者入党还是有所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1、入党介绍人的人数不同。2、入党介绍人的党龄长短不同。3、候补期的长短不同。 思考之二:建国后,党对入党资格问题处理正确与否,都是同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对知识分子和某些非劳动者的阶级属性判断正确与否相联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对当时的阶级和阶级斗争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我国的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已经基本解决,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明确指出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据此,八大党章不再提入党的具体社会成份。但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我们党对阶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10,(15):44-44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表述为: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这种表述,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现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从根本上消灭了剥削制度,但是,剥削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在我国现阶段的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这样,社会主义一方面要消灭剥削制度,一方面又有剥削重新出现,这使人们困惑不解。如何科学地认识和分  相似文献   

16.
(一)是否存在新剥削阶级分子?一种意见认为,只有一个阶级形成以后,才会有阶级的分子。现在没有新的剥削阶级,所以,只能叫新剥削分子,不能叫新剥削阶级分子。另一种意见认为,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阶级消灭不大可能。我们打击经济犯罪活动是防止新剥削阶级的出现,而不是说不可能出现新剥削阶级。一切阶级产生之前都是先产生分子的,是先有削剥分子,再有剥削阶级。因此,现在的新剥削分子,可以叫新剥削阶级分子。  相似文献   

17.
建立在阶级对抗基础上的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集中表现为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的斗争,阶级斗争成为各种社会矛盾斗争的中心,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斗争具有全社会的性质和规模,因而,这时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已结不同了。现在我国地主阶级、富农阶级已被消灭,资产阶级作为阶级也经不存在了。社会基本矛盾不再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矛盾不再是支配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阶级斗争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不再具有全社会的性质和规模。大量的社会矛盾不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因而就不能说阶级斗争仍然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主义已经经历了50多年的实践。从理论和历史来说,社会主义都是以阶级和阶级斗争为基础,或者叫阶级斗争社会。在历史上,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曾提出和谐社会的主张,这种和谐主张,被人们认为是空想主义和改良主义。当然我国现在提出和谐社会,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条件不同,不可同日而语。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条件我国和谐社会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国内外条件。我国阶级已经基本消灭。经过50年的历程,原有的剥削阶级已经消灭,或者已经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阶级斗争已成为过去。我国个体私营经营者,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虽然目前…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允许剥削制度存在。但是我们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尤其在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商品生产不发达,允许资金、技术、劳力一定程度的流动和多种方式的结合,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有利的。因此,对农村中新出现的某些经济现象,应当区别对待。例如,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换工,丧失劳  相似文献   

20.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的总和。 任何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都包括了职业道德,因为社会道德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职业道德又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一般道德原则与职业道德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职业道德只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社会道德的状况,它受社会一般道德原则的制约,不可能离开整个社会道德发展水平。社会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从根本上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对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无论何种职业都是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分工,都是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种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决定了全体劳动者之间具有共同的道德标准——共产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