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集体土地征收中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在于"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集体"的内涵模糊、忽视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国家垄断农地发展权、征地补偿收益分配秩序不明确、"土地财政"促使地方政府变相或强行征收集体土地及司法救济途径的缺失等方面。本文从法律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现存土地征收制度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中土地发展权的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亮点在于打破了政府的征地垄断权,农民集体可依法享有土地发展收益。这一新政策为正在进行的《土地管理法》修改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给予农民集体的土地发展收益更加稳固确定的保护,在土地管理法的修改过程中,立法者有必要将土地发展收益上升为农民集体的土地发展权。同时有必要将农地转用审批制度与土地发展权制度结合,以实现保护农地与合理分配土地发展收益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3.
农地流转:彰显土地发展权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是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一种发展模式,是彰显土地发展权的新路径。然而,当前农地流转还处于探索和试点时期,相关法律、制度规范缺乏,组织管理机构缺位,流转主体思维理念转变不到位等问题,阻碍了农地流转步伐。因此,必须在正确处理几个关系基础上,搞活农地流转,延续土地发展权。  相似文献   

4.
公共领域、农地产权与农民的土地发展权分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运用产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产权博弈的方法来研究我国农地产权合约,得出我国的"土地发展权"是农民、村集体与政府三方长期博弈的均衡解的结论,并进而论证"农地发展权分享"合约将是我国在既有约束条件下利益各方基于理性选择的结果,从而为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实施"农地发展权分享"的政策性建议作出经济学解释。  相似文献   

5.
农地所有权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我国目前的农地所有权制度存在许多缺失和不足,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主要障碍,理论界为此提出了许多的改革方案。我们应该在全面考虑农地所有权制度变革的收益成本、路径依赖、农民的心理、社会公平和稳定等因素基础上来理性构建我国农地所有权制度。在坚持农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前提下,明确权利的主体,充实权能,分清国家所有权与集体所有权的界线。  相似文献   

6.
论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地产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日益凸显出产权界限模糊的问题。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制约了农业增长、农村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要通过明确界定农地产权的主体、完善农民的土地发展权以及缩小征地范围等措施,加快农地产权改革,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7.
小产权房的帕累托改进及土地发展权配置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产权房的开发改变了我国以政府收益为导向的征地模式,其存在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又将利益分配导向了另一个极端。被列入违法违规的小产权房的开发,又加之政策、及监管的缺失,一直是政府面临要解决的紧迫问题。然而,对待大量出现的小产权房开发,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已陷入两难的境地。建立土地发展权制度,将发展权导入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合理分配各方利益,实现社会总体的帕累托改进,可以彻底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现存的各种制度已形成创新性土地制度安排的基础,而在小产权房建设、土地征用费协商补偿的诱导下,整合各种即存的征地制度,建立我国土地发展权制度,已是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有效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诸多阻碍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因素,但从我国现实来看,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有其存在的基础。根据我国多年的实践和国外土地流转经验,可将我国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方式确定为出租、抵押、转包、转让和入股,但须在某些方面作出限制。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农地流转纠纷仲裁解决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制度逐步确立和深入推行之后,随之而来的纠纷势必增多,农地流转纠纷能否得到高效及时的化解事关我国新一轮土地政策的成败。检视我国农地流转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的现状,结合试点实际情况,反思仲裁中尚存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透视农地流转纠纷的激增给仲裁带来的巨大挑战和考验,从制度规范、组织运行及外部环境优化等层面搭建公正高效的仲裁解决机制。通过举证责任倒置、巡回仲裁庭、多元联动执行等制度创新,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对策,完善农地流转纠纷仲裁机制,为我国新一轮土地政策的推行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0.
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生产,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而且能够实现农业生产与工业原材料需求有效对接,减少农产品无效供给,有利于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但是,我国有关农地信托的法律规则缺失,导致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生产出现严重的"非粮现象",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潜在风险。构建农地信托制度具有紧迫性,但我国农地信托制度绝对不是一项简单的"财产转移及管理"的规则设计,不能照搬国外既有规则,必须面对中国农地经营现实与农业发展现状、立法价值取向,应该在私权与公益之间寻找契合点以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农地利用制度主要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界定为用益物权是导致当前农地征用征收过程中农民利益严重丧失的一大重要原因。我国农地利用制度的设计基础与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不同。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土地物权制度设计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而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这一基础制度目前是不可动摇的。因而我们应在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地产权制度的基础上重构我国的农地利用制度。农地持有权作为一种独立的权利形态,应该替代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我们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永佃权系罗马法之用益物权,其充分保护了罗马时期的财产关系并扩大了其所有权权能。我国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缺陷已迟滞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亟需加以改进;鉴于我国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与罗马法永佃权存在天然的相似性,故充分借鉴该制度以完善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极具现实可行性,此举对最终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乃及农村城镇化均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产权股份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余年,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关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依然困难重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下各种土地权益矛盾的突出,农业的发展速度缓慢,引发了"三农"问题.土地产权国有化改革、土地产权私有化改革和土地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等设想难以真正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实质,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企业化和国际化道路上,农业经营的市场化和规模化倾向将越来越强,势必要求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使农村土地的流转更具有规模.这就要求农村产权制度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也逐步加强,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存在着性质模糊,农村土地承包法没有完全回归民法,行政权力过分介入,流转所需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本文从明确界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物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全回归民法,减少行政权力介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入手,着实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铺平道路,以期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已经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农村村民间进行交易的一种常态,成为一种经济形式,<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法律的实施,为调整农村土地流转关系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但是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和发展,我国农业生产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市场化、国际...  相似文献   

16.
在白银东坪灌区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先外后里”的习惯规则,本文阐述其形成过程、合理性以及对当地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提出如何解决由于该规则导致的“早收”现象的问题。以此为视角来理解通行权的形成过程以及《物权法》对相邻关系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农地使用权的界定及转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缺陷决定了其必须物权化为农地使用权。农地使用权是一项独立的用益物权。我国物权立法应当在确立农地使用权制度的基础上 ,允许农地使用权转让。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当前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有其特殊的经济社会条件 ,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必须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因地制宜 ,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9.
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各项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而土地产权的主体问题更是我国农业土地产权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从农地所有权的界定和完善等方面,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来阐述这一问题,有助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