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953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党中央主席毛泽东休假一段时间,这期间由刘少奇代理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由毛泽东着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相似文献   

2.
1927年9月上旬的一天,毛泽东在安源开完准备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后,由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陪同,赶往铜鼓组织武装起义,二人急匆匆地走在山间小道上。毛泽东一身商人打扮,右肩挎着背包,迈着大步一摇一晃往前赶,有时与潘说上两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全国到处白色恐怖。毛、潘二人走出安源,沿途岗哨林立,团防局的清乡队时隐时现,一不小心就会辽到逮捕,甚至杀害。下午3时多,二人行至湖四交界处的湖南侧阳张家访,毛泽东停住脚,扭转身,朝着活心原边做手势边开玩笑:“张家坊是你的臣民间!臣民要烧香磕头,跪…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诗词的第一篇白话译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吉 《党史文汇》2002,(3):37-38
1946年10月20日,解放区晋冀鲁豫边区出版的《人民日报》第三版,在显著位置刊发了范文澜用白话翻译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雪》(以下简称咏雪词)的文章,题为《沁园春译文》。该文是毛泽东诗词的第一篇白话译文。与该文一同发表的,还有范文澜鼓励音乐工作者为咏雪词配制的曲谱(见影印件)。这一曲谱,是毛泽东诗词的早期曲谱之一,也是正式发表的第一首毛诗曲谱。译文和曲谱,都是我们今天研究毛泽东诗词传播史的珍贵史料。笔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知道历史学家范文澜所作的这篇白话译文,更不知道在范文澜的鼓励下音乐工作者创…  相似文献   

4.
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从保安率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当天延安各界群众代表在城内最好的“三仙园饭馆”盛情宴请了毛泽东、朱德和中央党、政、军领导人。不几天,毛泽东又代表苏维埃抗日民主政府回请了延安的各界干部群众代表,席间他鼓励延安人民借贷资金,发展经济,公平买卖,繁荣市场,把延安建设成和平繁荣的模范城。延安呈现一片祥和似春、人民安居乐业之景象。  相似文献   

5.
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反复强调,要使人民群众真正拥护支持革命事业,就要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相似文献   

6.
1949年9月19日下午,天坛公园。一群特殊的人在这里信步漫游,谈笑风生,显得十分轻松、愉快。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再有两天就要开幕了,毛泽东忙里偷闲邀请前来北平参加政协会议的前国民党起义将领程潜、陈明仁及前清进士、文化巨人张元济先生等到天坛游览。陪同前来的有我军著名军事将领刘伯承、陈毅、粟裕等。1918、1919年,毛泽东曾两次来过北平,但始终未到天坛一游。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游天坛。(一)1949年8月4日,国民党湖南绥靖行署主任兼湖南战区司令程潜,国民党军第一兵团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陈明仁毅然…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读《新唐书·马周传》时,在马用于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写给唐太宗的一份奏折上写下了这样的评点:“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在这里,毛泽东指斥宋朝苏轼等人的文章为“纸上空谈”,而把马周的一篇奏折盛赞为贾谊写给汉文帝的《治安策》之后“第一奇文”。马周究竟写了些什么东西,值得一代伟人毛泽东如此推重呢?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反“围剿”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是诱敌深入作战方针的胜利,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为保卫苏区合力歼敌的结果。在第一次反“围剿”战役的全过程中,从毛泽东“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提出、周密部署到正确实施,都充分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毛泽东“诱敌深入”军事思想在红军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革命史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诞生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出版于太行山上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在省级地图上都找不到的阜平县马兰村,编辑出版人是邓拓。1944年初,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为了让晋察冀边区人民系统地学习毛泽东思想,征得毛泽东为书记、王稼祥为副书记的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的批准,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分局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时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的邓拓。早在1937年邓拓来到晋察冀边区之后,他就在自己主编的《晋察冀日报》上连载毛泽东的著作,还将这些著作印成单行本在边区甚至敌占区发行。1942年7月1…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一生有过许多第一次经历,而且这些“第一次”是中国革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久远的影响、,正是他的这些“第一次”,才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国历史改变了发展方向。为纪念毛泽东120周年诞辰,我们特在“红色记忆”栏目中选载中共党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毛泽东的81个第一...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人》2009,(18):54-54
《毛泽东选集》收录了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革命斗争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奋斗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文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唐春元 《学习导报》2013,(19):40-41
有人作过统计,毛泽东一生登天安门城楼的次数总共有40多次。但第一次是什么时间,却往往被人忽视,大多数人以为是1949年lO月1日的开国大典。其实,毛泽东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是1949年7月7日晚上——  相似文献   

13.
北京空军航空博物馆展出的代号4202的苏制伊尔——14型运输机,很多人都以为是毛泽东的专用飞机,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它只不过是毛泽东乘坐过的为数不多的飞机中的一架。毛泽东生前不仅没有专机,而且连坐飞机的“权利”都不能随意“享受”。 建国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共和国组建了自己的空军,民用飞机也从无到有,按理毛泽东和周恩来一样该有专机了,但中央为保证毛泽东的安全,作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禁止毛泽东坐飞机。因此,毛泽东几次向空  相似文献   

14.
最为神秘的韶山滴水洞到底藏有多少件“主席瓷”?毛泽东缘何只喜欢用梅花碗?是谁设计和制作的主席用瓷?当年毛泽东下榻的松山一号,“红色禁区”九所的一号楼、二号楼中的主席遗物到底保存怎样?“红色收藏热”席卷全国,一对“主席瓷”碗被拍卖出178万元的“天价”,又有传言“数百万元主席瓷神秘失踪,流散到海外”……真正的毛泽东生前用瓷今在何方?史书无记载,众说更纷纭,这是一个神秘的世纪之谜。  相似文献   

15.
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诞生1944年初,经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批准,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将这项任务委托给邓拓。当时,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军区和边区政府等领导机关,已搬到阜平县五区史家寨、田子口一带,晋察冀日报社在雷堡。当时由于敌人...  相似文献   

16.
1966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一位黑人朝毛泽东走了过去,他拿出《毛主席语录》,请求毛泽东为他签名,而毛泽东愉快地答应了这个请求。他成为自《毛主席语录》发行以来,第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得到毛泽东签名本的人。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一张毛泽东主席的标准像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毛泽东这张照片,神采奕奕,面带微笑。合体的中山装更显得毛主席姿态端庄,自信而坚毅。从1950年初到1951年,这张照片印制大小不同规格11种总共2000多万张,在国内外广泛发行。据有关资料统计,这张照片还发行到全世界40多个国家,许多国家的左翼报刊都采用了这张照片。但是,关于这张照片的来历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50年初,身为中国新闻总署副署长兼新闻摄影局局长的萨空了,偶然看到了美国的《工人日报》同时刊登的毛泽东、斯大林的照片。斯大林的照片是一张身穿大元…  相似文献   

18.
1938年1月1日至3日,延安市工会和工人合作社,举办了延安工人制造品竞赛展览会。这是陕甘宁边区举办展览会的第一次尝试。为了办好展览会,毛泽东等人捐款捐物赞助。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既出席了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来又成为党的领袖的,只有毛泽东一人。所以,毛泽东对于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印象很深。后来,他是这样回忆的:  相似文献   

20.
徐特立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毛泽东主席最尊敬的老师,同时也是一名老党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许多人公开脱离党组织,而时年50岁的徐特立却在这年的秋天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1月,徐老60岁生日时,毛泽东亲自写信祝贺,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高度赞扬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崇高品质,并号召全党同志向徐老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