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信息不对称使信贷市场产生了逆向选择,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下信贷市场的效率状况;指出银行为弱化逆向选择效应而实行的信贷配给,使信贷市场产生配给均衡。信贷配给均衡比信贷市场的瓦尔拉斯均衡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社会福利,但仍未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本文最后讨论了提高我国信贷市场效率、降低金融风险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融资:基于信贷配给均衡的解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贷配给均衡是信贷市场上银行面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时所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由于信贷合约存在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两种情形,所以,信贷配给均衡本质上产生于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可以从信贷配给上得到解释,既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决定了其信息披露不规范,这导致其融资的边际信誉成本高于大企业。因而,改变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上被配给出去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特别机构、建立中小企业间的金融互助系统、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构建信用咨询评价体系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李娟 《学理论》2009,(14):38-40
依靠物质资本和依靠消除信息不对称实现信用增级均无法彻底规避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而社会成员通过彼此之间存在的社会资本以及连带责任对借款人还款积极性的影响,依靠社会资本实现信用增级却不仅可以较好地适应农村小额信贷客户缺少资本、消除信息不对称成本过高等客观制约,可以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发放小额信贷风险,还可以提高农村小额信贷的效率,保持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运行的效率是和“信息”的充分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般地,在具有完全信息的市场中,市场的运行是有效率的。而现实市场常常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或不对称等使市场失灵。本文将讨论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信息与市场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一、“完全信息”的假设与市场效率市场经济的运行是通过市场信号发生作用的。完全信息就是指市场运行的各个主体对于双方所交换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完全信息”包括以下内容:1、消费者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偏好函数,了解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存在何种质量的…  相似文献   

5.
略论证券市场信息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证券市场信息效率高春涛●王庆仁有效市场作为证券市场的理想状态,其证券价格是证券投资价值的可靠估计。然而,现实的证券市场中,过高的信息成本,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从而使得帕累托最优的交易不能实现,这就需要国家权力的介入以纠正信息偏差,通过制度安排来...  相似文献   

6.
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谈我国国际贸易风险的防范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信息不畅乃至信息不对称使国际贸易风险加大。在贸易实践中,贸易风险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选择适当的转嫁风险方式等措施,把国际贸易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7.
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实质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追求目标本来就不尽相融 ,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原因加剧了委托代理问题。为了降低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负效应 ,在公司长期发展过程中 ,公司控制权市场应运而生 ,这种内外部控制机制的结合体对委托代理问题的缓和及抑制具有相当重要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风险投资的制度性障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多数风险投资机构的“国有”性质,使其难以发挥风险投资原有的克服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的优点,导致许多需要并具备资格申请风险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难以得到风险投资。因此,需要改革风险投资的政府介入模式,为民营风险投资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信息披露是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重要环节。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销售—运行—结算"各个阶段都负有向投资者披露理财产品投资管理情况的义务。作为理财产品的设计者与发行人,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实际盈利和风险水平有着全面、真实的了解,在市场交易中处于信息优势地位。投资者获取理财产品相关信息依赖于银行所作的信息披露。银行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根源。银行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往往对投资者进行局部披露,甚至进行虚假披露。建立和完善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制度是解决理财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加强银行对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有利于推动公开、透明金融市场的建立,保护理财产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的信息约束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我国公共政策的设计、制定、执行、评估和反馈过程中均存在着信息约束问题 ,本文探讨了公共政策中的信息不完备、信息不对称、信息失真问题 ,旨在提高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何秋洁 《学理论》2010,(23):77-79
现代经济学的许多假设是未经实验验证的,在经济学中引入实验方法是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必然。首先整理了实验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发展,然后结合经济学课程的特点,运用“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实验的具体设计阐述了经济学实验在实践教学中的设计方式,最后反思了经济学实验方法得出的结果与现实经济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   

12.
《廉政文化研究》2010,(1):92-92
在民主政治中,客观存在着公共权力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与合约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容易诱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当公共权力代理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滥用委托人的授权,获取未经委托人同意的个人私利时,就产生了腐败。由此,可以在发生形式上区分出直接的贪污型腐败与间接的贿赂型腐败:前者是指政府官员直接贪污、盗窃、侵占国家资财,直接获取私利;后者是指政府官员敲诈勒索、索贿受贿,收受第三方支付的贿赂,间接换取私利。  相似文献   

13.
目前农产品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明显,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产量与价格的剧烈波动,导致农产品丰产不丰收,严重打击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对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产生了不利影响。解决农产品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主要有:建立有效的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平台和基层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收集制度、建立严格的农产品市场交易规章和制度、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组织和农村专业协会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和仓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与激励相容理论,分析资本市场监管缺乏效率和执行力的原因、制约瓶颈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优化资本市场监管的路径和策略。监管当局的网络位置特征造成了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造成了资本市场参与各方存在激励不足问题,从而导致监管低效。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效率的基础是从制度上解决网络位置所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关键是建立责任跟踪和认定机制及利益切断机制;重点是解决参与方的利己主义所导致的行为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任利兴 《理论探索》2005,(4):154-155
消费欺诈即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欺诈。消费欺诈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消费信息的不对称。只有通过民法和经济法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的规制实现双方消费信息占有的相对均衡,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消费欺诈,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6.
人们的认知能力、权力配置和决策信息机制等因素对信息分布产生影响.在决策过程中常见的信息不对称包括决策者与一般公众之问的信息不对称、决策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与政策主客体相关的信息不对称.我国目前的权力配置和决策信息机制强化了决策中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不仅影响了决策成本、质量、公正性和复杂程度.而且还对决策者的决策动机、心理产生影响,并强化了决策参与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增加了决策中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7.
缪国书 《行政论坛》2002,1(5):15-17
政务信息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常以不对称的状态分布,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困,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政务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腐败的产生,增加了行政成本,降低了行政效率,不利于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因此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政务信息传播和政务信息公开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治理政务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的党政干部组织制度,存在着考评与选拔合一的缺陷,这种干部组织制度难以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还加剧了信息不完全,使得现有的组织制度存在着很大的"逆向淘汰"和"道德风险",为"跑官卖官"提供了便利,从而对党的执政能力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本文从信息经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现行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信息特征,得出考评和任免主体合二为一制度的弊端,提出了建立考评和任免主体分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的党政干部组织制度,存在着考评与选拔合一的缺陷,这种干部组织制度难以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还加剧了信息不完全,使得现有的组织制度存在着很大的"逆向淘汰"和"道德风险",为"跑官卖官"提供了便利,从而对党的执政能力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本文从信息经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现行党政干部管理制度的信息特征,得出考评和任免主体合二为一制度的弊端,提出了建立考评和任免主体分离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从国际证券投资者和国际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研究新兴市场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信息不对称影响下,从中长期来看,伴随发达国家财富的增加和资本市场有效性的提高,投资资本将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短期来看,国际和国内投资者分别由于接收到关于国际市场和新兴市场的负面信息而改变投资决策,从而形成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