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2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的又一创新,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一脉相承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与意义,必须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哲学基础进行分析,以文献研究法溯源得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是其群众观的前提,革命性是其群众观的起点,科学性是其群众观的保障,人民性是其群众观的归宿,再结合现实分析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意义,进而提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指导思想,他们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中坚持发扬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文章叙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产生背景、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发展,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并提出实施"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可芬 《理论探讨》2005,2(2):33-34
邓小平的群众观内容丰富,表述深入浅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群众观,表现为尊重人才、关心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固的理论基础,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12)
马克思群众观是唯物史观的灵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用价值。因此,想要深入学习马克思群众观,需要真正理解其形成的重要条件,从马克思群众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入手,阐述了马克思在资产阶级矛盾激烈的时代下,对前马克思的哲学观点进行扬弃,并结合其自身的条件逐渐探索,形成了马克思群众观。  相似文献   

5.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群众观的经典著作。在该论著中,马克思、恩格斯讨论了"人民大众即无产阶级"的主体性和先进性,阐述了革命思想的存在以革命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等群众观的基本理论。我们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同时,要尊重群众的主体性、重视人民群众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的基础地位,避免用虚幻的群众"共同体"任意宰割群众的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等观念,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6.
"共建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和重大原则.这一论断的提出既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客观条件和现实任务,同时又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理论品质."共建共享"思想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群众观,闪耀着辩证法的智慧和光芒,科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7.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群众路线以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为历史渊源,所蕴含的"知行合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十分重视发挥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创造者的地位和作用,他的群众观基本内容包括: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人民群众的智慧成为科学决策的重要源泉;尽力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把获得人民群众的肯定性评价作为党和政府开展工作的基础与动力;牢牢把握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搞好社会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新阐释;用群众观剖析群众运动,强调在社会主义时期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不搞不是出自群众自愿的群众运动。邓小平群众观的重要论述,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和愿望,能够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能力,促使我们党和政府把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重大举措的标准,制定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政策。同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关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是实现中国梦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哲学基础,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群众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更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且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0.
刘士文  向鑫 《党政论坛》2013,(23):14-16
群众路线以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前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正确性不是先验地设定,而是在实践的检验中被证明,在同各种错误群众观的斗争中发展并显示其真理性。但是,当前我们几乎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当作唯一的群众观向宣传教育的受众灌输,使不少受众在面对不同群众观时疑惑无措。  相似文献   

11.
牛芳 《理论探索》2005,(1):55-56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一个简洁明快的大命题,是关系党的前途、国家命运的大问题,是由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了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离开人民群众就会成为孤家寡人,就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群众观,把群众利益无小事落实到关心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最新表述 ;在找到了领导干部群众观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之后 ,乡镇党委书记要严以律己 ,以身作则 ,做实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表率。  相似文献   

13.
浅谈学习毛泽东群众观的现实意义王岸英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毛泽东的群众观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毛泽东一切言论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毛泽东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归宿。当前,在全党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候,我们认为仍然有必要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4.
梅华 《学理论》2014,(1):22-23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观点。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思想,坚持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也对党和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以理论创新为先导,延续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成为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0)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这一内容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也丰富了其理论体系,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对中国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建设发展有很大意义。认真了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哲学知识方面的内涵,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容,揭示它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杜新华 《理论探讨》2003,3(5):110-111
毛泽东的群众观,深受中国源远流长的以民为本思想的影响。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出发点,以向人民负责的原则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有效途径,今天,重温这些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决策。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过程中突出作风建设可以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清廉从政,进一步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推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思想的体现。职业尊严与体面,则是一个人一生中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重要追求。不过,现实语境下,我们的农民却一直是"小农经济、物质贫乏、文明落后"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4)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结晶,"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人民性"。这一论述明确指出了做好新时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20.
蔡奇 《求知》2012,(4):38-39
我们党是依靠群众起家的,坚持群众观点、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防止脱离群众最大危险、经受住"四大考验"的利器。领导干部要从党长期执政的高度,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做好基层群众工作。树立群众观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