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体内聚力与领导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内聚力是影响领导行为和组织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利益、领导者的素质和群体成员的角色特性等。群体内聚力大小并非同群体绩效呈简单的正比对应关系,群体内聚力对领导行为和群体绩效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当群体成员努力方向与组织目标一致时,群体内聚力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领导者就要通过各种手段、措施来增强群体的内聚力。当群体努力方向与组织目标不一致时,领导者就要尽力把群体内聚力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2.
通过群体理论研究,认清民主党派的特质,了解整个组织活动的特点,了解成员的行为和心理,认为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制度设计必须围绕强化组织机能、提高成员素质、促进组织良性运作、实现党派事业可持续发展来进行.通过成员与成员,成员与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增强内聚力,提高工作效率.以权力监督为核心,监督权民主产生、独立行使,以积极干预成员违规犯罪动机为主要技术手段,宽范围全过程多角度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3.
群体心理是指由若干个人组成的为实现组织目标利益而相互信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规定其成员行为的心理。在公安英语教学中利用群体心理的规律,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目标,建立良好的群体规范,形成积极的群体压力,保持高度的群体内聚力,实现对英语教学组织的科学管理,实现公安英语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充分激发老年消费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生代老年群体线上与线下相并行的社交可以提振消费,表现为促进消费规模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并且主要基于跟随效应、炫耀效应和认知效应产生影响,其中认知效应不仅可以切实改善消费结构并提升其幸福感,还可以有效激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正外部性。并行社交对参与频率高的新生代老年群体消费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线上社交对西部和第一代新生代老年群体消费规模提升作用更大,对中部和第二代新生代老年群体消费结构改善效果更强;线下社交对东部和第二代新生代老年群体消费规模提升作用更大,对西部和第二代新生代老年群体消费结构改善效果更强。研究结论为提振消费活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农村群体事件具有内聚力强、抗外张力大,呈突发性、暴力性,传感性强、呈往上走态势,及数量递增、规模不断扩大等特点,文章提出治理农村群体事件,一应立足治本,即加强农村基层政权;二要重在预防,即扎实有效进行综合治理,强化信息网络;三应发挥公安机关的参谋作用,上下左右协调,形成最大的治理合力,群体性事件就可消弥在基层及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社会心理学家卡特·勒温(Kurt Zadek Lewin)的群体动力理论,对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程,从群体心理动力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中国共产党的群体心理动力是一切内外部助推因素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其群体心理动力结构包括高成就动机、高目标同一性、高群体认同感、高群体归属感和高群体效能感等五个基本要素,同时,这一心理动力结构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能够为中国共产党的持续发展提供长久动力。  相似文献   

7.
群体非法事件是当前影响社会稳定、危及社会治安的一个最直接、最敏感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最普遍、最棘手的难点问题。认真分析群体非法事件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努力寻求对策,对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群体非法事件的界定及构成条件 群体非法事件是指多人为达到一定目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采取围攻、冲击国家机关,阻塞道路交通、非法集会、游行、示威,妨碍执行  相似文献   

8.
邪教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世界公害之一,有效治理邪教是任何一个负责任政府的必然选择。通过研究邪教教主人格特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对邪教群体心理机制的影响、互动作用,以及邪教群体心理机制在对痴迷者精神控制过程中所产生的具体作用,对于尽早发现和瓦解邪教组织,挽救邪教痴迷者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产生,是大学生多种个体需要与社会影响双重作用的结果。主观因素:随着中学时代的美梦变为大学校园的现实,经过了这一跳跃式的转折期后,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也会出现一系列矛盾变化。具体表现为,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孤独与交友的矛盾,成就欲高与能力低的矛盾,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史上,在抗击中外反动势力救亡图存的斗争中,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侠士群。与一般侠士相比,近代侠士群体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到人员构成以及价值追求方面,都有很多不同的时代特征。研究它的产生和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建立在权益平等的基础之上.当前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公众对社会公平的敏感性持续上升,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关注公平的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未来的精英和中坚力量,他们对于社会公平的看法与感受,不仅影响着自身的成长与进步,而且对社会未来的发展起着晴雨表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社会公平感抽样问卷调查与理论分析,了解大学生群体社会公平感状况,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对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平感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承认班级非正式群体产生与存在的客观性。应该在认真分析其成因、性质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给以正确的评价、合理的对待、积极的引导乃至适当的利用。只有当班级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协调一致、互为补充,班级的目标、规范和活动能使每一个成员的需要都得到满足时,整个班级才能是一个有机的集体,班级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同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因而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产生、发展和现状也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殊性。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产生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即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当时城镇劳动者的工资水平都不高,相互差别也不大;农村居民则普遍在为解决温饱而努力劳动,因此既没有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也没有真正符合此概念内涵的群体。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  相似文献   

14.
边缘群体——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城乡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边缘群体在社会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他们的产生、发展和壮大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当前最应引起社会关注的就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问题,这也是他们之所以被称为边缘群体的根源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大量的民事群体纠纷也随之产生,完善我国的群体诉讼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利益格局下的群体凝聚力问题,是当前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和难点,它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繁荣与进步意义重大.要形成利益格局下的群体凝聚力,就要增强群体成员对共同利益的认同感;增强社会群体成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增加群体成员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增强社会群体对其成员影响力;营造一个保证群体成员安全与自信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利益群体对地方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已经成为影响地方政府善治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群体的重要特点,利益群体对地方政府善治的积极与消极的双重意义,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新失业群体"的特征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失业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失业群体,即"新失业群体".""新失业群体"的存在带来许多的社会和家庭问题.文中从对"新失业群体"的界定入手,分析了其特征,提出了解决"新失业群体"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群体围攻事件,这里特指由公安民警执法活动这一刺激因素作用于某一群体而产生的破坏性聚群行为或聚偏行为,其群体思维对围攻事件的发生起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应通过控制、利用群体思维来应对与防范群体围攻事件。主要措施有:加强服务、引导与信息工作,控制观望、围攻群体的形成;利用群体思维,促使观望群体向有利方面转化;合理配置力量,消除围攻情境;做好善后事宜,防止新一轮群体围攻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教养说,十分重视父母及家庭对儿童个性的发展,认为父母及家庭是儿童个性发展的主要动因.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则认为儿童个性的发展取决于同伴群体.本文试从二者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理论观点等方面做一比较,旨在澄清模糊不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