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1931年1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共产国际“钦差大臣”米夫参加了会议。米夫多次使用不正常组织手段控制会议的进行。27岁的王明在米夫的支持下,平步青云。从一名非中共中央委员一举跃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相似文献   

2.
博古──从错误中走出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名酒店,被推为中共中央总负责1931年9月的上海,热得如同火炉。街头上四位穿着简朴的年轻人.机警地躲过国民党侦探的盯梢,绕道进入一条小胡同、尔后闪进一间小酒店。他们便是王明、周恩来、卢福坦、博古。这年6月,时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向忠发在上海被捕叛变,王明、卢福坦先后代理总负责人,不久中央机关遭敌破坏,王明乘组织“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机会将去苏联.周恩来按原计划和决定准备去中央革命根据地,手握实权的王明又不想让工人出身的卢福坦负总责,于是王明等四人相约来到酒店。经过一番商议,决定中共中央由博古负总…  相似文献   

3.
糟羹 《世纪风采》2013,(11):17-21
鲁迅和瞿秋白的文字交往,是从1931年下半年开始的,这时他们还没有见过面。当时,瞿秋白受到以王明为首的“左”倾宗派小集团“无情打击”,已被解除了中共中央领导职务。  相似文献   

4.
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出生于江苏常州城的没落书香人家。1921年9月,在莫斯科经张太雷和张国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八七”紧急会议上,时年28岁的瞿秋白为三名常委之一,受命主持中央工作。后因受到王明及其后台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米夫的排斥和打击,于1931年后退出领导岗位,成为党内无职务又不领津贴的“白丁”。1934年2月初,瞿秋白离开上海到达中央苏区瑞金,协助徐特立主持苏区教育事业,很有成绩,但是遭排斥的境遇并没有改观。1934年10月中旬,中央苏区“三人团”决策苏区战略转移,8万红军由博古和周恩来率领北上,开始长征,留下2…  相似文献   

5.
正1930年9月24日至28日,陈云和瞿秋白共同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瞿秋白是这次会议的主持者,陈云在这次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这可能是两人第一次见面。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瞿秋白受到王明错误批判,被迫退出了中央政治局。由于他曾是中共领袖、国共合作时期的风云人物,以前公开露面很  相似文献   

6.
高淑玲  刘建美 《党建》2009,(4):55-56
在中国革命史上,曾做过共产国际驻华代表的巴威尔·米夫虽然没有长期使华的经历,却一直被称为“中国问题专家”。正是由于他的举荐和支持,才使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长达4年之久,并由此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惨痛损失。  相似文献   

7.
在俄罗斯最近公布的档案中有一封信,即1925年1月26日瞿秋白致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的信①,其中谈及中共“四大”解决了党内意见分歧——陈独秀、蔡和森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瞿秋白之间产生的矛盾,分析这封信的内容,有助于了解中共四大前后党内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刘峰  周利生 《党史文苑》2009,(11):11-12
1929年王明白苏联归国后,只是从事一般的宣传工作。但是王明借着共产国际反“立三路线”的浪潮,不断的写信对李立三、瞿秋白等中共领导人进行投诉,增加了其在共产国际领导人心目中的分量,被视为反“立三路线”英雄,也被认为是忠实于共产国际的,使共产国际决定重用王明等留苏学生。同时王明又借助了来夫的帮助,得以成为进入中共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9.
会后,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进一步巩固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中央政治局委员兼江苏省委书记王明中央宣传部长沈泽民、张闻天(继沈泽民后任) 中央农民部长张闻天(1935年5月重建) 中央党报编辑委员会主任王稼祥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博古在上述名单中,张闻天在王明一派中脱颖而出。张闻天,原名张应皋,1900年生,上海川沙县人,在五四运动中即以文著称于当时,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他与田汉、郁达夫、茅盾等皆有较深交往。1925年被党组织保送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就读,1931年2月回国。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革命史上.曾做过共产国际驻华代表的巴威尔.米夫虽然没有长期使华的经历.却一直被称为“中国问题专家”。正是由于他的举荐和支持.才使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长达4年之久.并由此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惨痛损失。  相似文献   

11.
拥护王明“进攻路线”1931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在上海被捕叛变。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指定王明为中共中央代理总书记,主持党中央工作。这样,王明借此加紧推行他比“立三路线”更加“左”倾的冒险主义错误路线。本来六届四中全会决议对以毛泽东为首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是充分肯定的。王明代理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于9月1日给中共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发出长达1.2万余字的指示信(即“九月指示信”),以大量篇幅严厉批评苏区中央局和总前委及其领导人“缺乏明确的阶级路线与充分的群众工作”,句号于立三路线的错误尤其是国…  相似文献   

12.
1931年扩大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在共产国际支持下成为政治局委员,开始了“王明路线”统治全党的时期。王明及其支持者对毛泽东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击,相继剥夺了其在中央苏区党、政、军的领导权,并试图将他送去苏联。但是共产国际十分赞赏毛泽东的工作成就,反对对其打击,并阻止了将毛泽东赶出中央苏区的计划。  相似文献   

13.
王蕙 《党史纵览》2003,(6):35-40
王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1931年1月7日,王明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一下子越过中央委员一层直接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共产国际支持下,实际上掌握了党中央的权力,后虽去了莫斯科,但仍遥控指挥博古等执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逐渐成为中共中央领导层的核心领袖。远在莫斯科的王明,失去了昔日的权威,走下了权力的巅峰。  相似文献   

14.
如何看待所谓“江浙同乡会”是中共六大以后受命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瞿秋白与受米夫支持的以王明为首的东方大学宗派集团之间最早的矛盾由来。联共(布)中央撤消“江浙同乡会储金互助会”案件后,中山大学内的政治风波并未平息,为此联共(布)中央书记处两次组织调查委员会,调查中大的纠纷。第一次调查的结果解除了米夫中国劳动者大学校长职务,第二次调查则把有关责任推到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方面。瞿秋白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站在中大多数同学的一边,与王明宗派集团的斗争是必要的,但因得不到共产国际的理解和支持,最终反而陷于逆境。共产国际相关错误决议的传达更是成了王明对瞿秋白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15.
作者与瞿秋白同志的相处,有两个时期。(一)一九二八年在莫斯科,当时秋白同志是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秋白同志和多数同志一起,同受米夫支持的王明宗派分子进行了斗争。(二)一九三四年在中央苏区的瑞金,当时秋白同志任工农民主政府人民教育委员。他在遭受王明等人的排挤打击之后,仍然非常努力地深入群众,刻苦工作,但在精神上是抑郁的。秋白同志曾经谈过,王明那种人,对俄国人奴颜婢膝,阿谀逢迎,丧失伟大民族的气节。秋白同志认为,在党内同志中要进行必要的思想斗争,但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注意团结大多数的党员,采用合乎中国人民崇高道德标准和无产阶级道德标准的正当的方法。秋白同志在苏区的短暂时期的生活中,感觉到他过去在白区工作时的许多想法需要改变。他认为,中国革命是要由毛泽东同志这样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同志来领导的。  相似文献   

16.
1931年初,瞿秋白因遭受王明"左"倾路线的残酷打击和无情迫害而身心俱损。他遂被迫离开中共中央领导岗位而休养治疗,携夫人杨之华入住上海大西路两宜里,整日以读书、写作为乐。  相似文献   

17.
1931年初,瞿秋白因遭受王明“左”倾路线的残酷打击和无情迫害而身心俱损,以致肺病复发且有日渐沉重之势。迫不得已,他便“请病假”休养治疗,携夫人杨之华入住上海大西路两宜里,整日以读书、写作为乐。因此,他得以实际参与领导了“左联”的对敌斗争,并与冯雪峰、鲁迅等文艺界人士相互往来,在并肩战斗中建立了深情厚谊。4月下旬,因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务委员会负责人的顾顺章叛变投敌,上海笼罩在更为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曾担任过党中央负责人的瞿秋白就更成为国民党特务和反动军警捕捉的对象。每逢危急关头,瞿秋白总是要到鲁…  相似文献   

18.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瞿秋白被解除了中央领导职务,他非但没有懊丧,诚如他在《多余的话》中所说,反而庆幸自己“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而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我所愿意干的俄国文学的研究”。他也因此而与鲁迅相识相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知己的同志。上海的3年时光,虽然在白色恐怖的肃杀气氛中生活,可是,瞿秋白的心情是愉悦的,他终于又能“回过去再生活一遍”,读书、写作,重新感觉这“最惬意的事”。可是,当他就要离开上海,离开鲁迅,一种怅惘、寂寞的心情便油然而生了。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没有见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瞿秋白被王明一伙排挤出中央,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利用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特有悟性,开始阅读和写作。“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瞿秋白在从事文学  相似文献   

19.
从1931年9月开始,尽管瞿秋白已离开中共中央权力核心,但国民党政府仍把他作为"共党要犯"重点搜捕。对于瞿秋白这样的"钦定要犯",谁家藏匿,一旦被国民党当局发现,不但免不了牢狱之灾,说不定还得杀头,但鲁迅为了保护瞿秋白却不惜以身试"法"。瞿秋白曾对人讲,鲁迅在他危难之中临危不惧地保护了他。  相似文献   

20.
身经百战驱虎豹万苦艰辛胆未寒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也心甘─—许光达今年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许光达诞生9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环历险象1931年1月7日,中共中央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王明等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取得了在中央的领导地位。王明在取得中央领导权以后,便以教条主义为特征,推行一条比立三路线更“左”。更具“理论”形态、更完备的“左”倾路线。同年3月,根据中央的安排,夏曦作为中央特派员来到了湘鄂西。夏曦在苏联同王明拉扯到一起,深为王明赏识。王明掌握中共中央大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