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我从基层农村信用社调到市农村信用联社工作,报到那天,我认识了《党员干部之友》。从此,她成了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2.
我是上海市浦东新区环保市容局的一名退休党员干部,从今年开始自费订阅《党员干部之友》。每当新的一期杂志邮递到我的手里,我都会如饥似渴地阅读。我喜欢《友》刊,会把她作为我终生的伴侣。  相似文献   

3.
十二年弹指一挥间,我从事政工工作走过了十二个年头《,党员干部之友》也整整陪伴了我十二个春秋。2000年初我从矿山的供电管理站被抽调到枣矿集团联鑫公司政工科,成为了一名宣传干事。此时我初识《党员干部之友》,并深深地喜欢上了她。对于一个从事供电管理具体工作,刚刚转行到文字写作,编发企业政令文件新闻的二十七八岁的青年来说,企业的宣传工作枯燥无味,少有新鲜感,茫然、乏味时常萦绕在心头。失去了往日东奔西走、走家串户的忙碌与欢欣,取而代之的是听报告、开会、编发企业新闻,"爬格子"写文章、  相似文献   

4.
《党风与廉政》办得好《党风与廉政》杂志是我最喜欢阅读的刊物。我认为,她在我所能看到的各种刊物中应名列榜首。她不仅深受广大党员干部和纪检工作者的厚爱,也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本刊立足纪检工作,面向社会各界,不仅敢于对一些贪污受贿的党员干部进行公开曝光,而...  相似文献   

5.
《党员干部之友》顺利出刊100期,我感到非常高兴。我谨代表省新闻出版局,向省委组织部的各位领导,向《党员干部之友》杂志社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尽管她创刊时间相对短一些,在我们全省众多的期刊中还基本上属于一个年轻的期刊,但在省委组织部的领导下,在《党员干部之友》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已经成长为期刊之林中的一棵大树。从1992年创刊到现在,《党员干部之  相似文献   

6.
1999年末,一汽集团公司党委收到了一位中层干部妻子的来信,反映她的丈夫作为党员干部,一方面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另一方面吃喝玩乐、败坏党风等问题,希望公司党委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抓一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一汽集团公司党委对这封来信极为重视,站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高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认为这封信反映的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却表明社会的不良风气已经侵入一汽,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在党员干部中孕育一种腐败温床,侵蚀党员干部队伍的肌体,毁掉一汽的事业。同时,这封信又对新时期如何…  相似文献   

7.
读者之页     
我对《党员干部之友》改版后的看法和建议从《党员干部之友》创刊号开始,我就是他的“热心读者”。几年来,她已成为我离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朋友。新千年的第一期《之友》,我是1月21日晚饭前收到的。当晚,我阅读到深夜。第二天就通读完了这本“旧貌换新颜”的刊物。尽管才看了第一期,我已感到,《之友》的改版是成功的、有效的。首先,改版后,给读者  相似文献   

8.
问卷内容     
我是一名退休干部,原任烟台市芝区档案馆馆长,在职时和退休后一直喜欢阅读《党员干部之友》,她是我和老伴生活中的必需,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总的感觉是,《党员干部之友》内容丰富——尤以政策性,方向性和指导性文章为主,栏目突出——尤以党建经纬、  相似文献   

9.
曾秀琼,是双流县合江小学的一名女教师,执教17年来,因教学成绩突出,她先后30余次受到各级各部门的表彰奖励。现在,她又担任了双流合江信德小学的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我是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职务和荣誉的。”曾秀琼说,“这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因此除了当好教师外,我还要把为党分忧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职责,尽力资助贫困学生,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友》刊,我的精神食粮我是一名退休干部,原任烟台市芝罘区档案馆馆长,在职时和退休后一直喜欢阅读《党员干部之友》。她是我和老伴生活中的必需,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总的感觉是,《党员干部之友》内容丰富——尤以政策性、方向性和指导性文章为主;栏目突出——尤以党建经纬、领导科学为多;知识广泛——尤以党史、政史、社会人物领先。可称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教科书,衷心地希望她越办越好!在此,提几点建议:1.希望封面设计再活泼一些,如  相似文献   

11.
我是湖南省桂东县委组织部干部。为了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工作,我县建立了党员干部道德情况信息库。入库内容包括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品质测评情况,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娱乐圈考察记录,民主测评推荐数据,群众来信来访和执纪执法部门办案中涉及的问题等。目前,已将500名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和200名科级后备党员干部的有关资料收集入库。通过定性分析和调查取证,先后对7名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和娱乐圈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分别进行了诫勉谈话、警告、免职处理。我认为,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因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12.
正在疫情防控期间,记者采访了成都市多名纪检监察干部,在督查一线,发现问题是他们的首责,同时,他们还被基层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冲锋在前、勇于担当的精神感动着。他们和记者分享了几个故事。曾艳是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福圣社区的一名全职妈妈。疫情发生后,社区发布了征集志愿者的消息,曾当过护士的她立马报名,她说:"我是党员,我先上"。随后,她主动到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13.
<正>时光荏苒,一晃儿,《党的生活》杂志复刊已经40周年了。回想40年前,正值青春年少的我,手捧着书墨飘香的《党的生活》爱不释手。而今,已近花甲之年的我,仍对她情有独钟。在40年风雨路上,《党的生活》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篇文章,当属1995年6月刊登的《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事迹报告团报告材料  相似文献   

14.
各地传真     
登封市举办"我学我谈十八大"系列座谈会 为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更好地推进“三大主体”工作、“六项切入点”工作和“三年行动计划”,登封市在全市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了“我学我谈十八大”系列座谈会。  相似文献   

15.
朱志国 《奋斗》2021,(4):80-80
作为省直机关党员干部,多年来我一直把《奋斗》作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每年订阅报刊,我都毫不犹豫地选择《奋斗》。我喜欢《奋斗》,除了她是省委的机关刊,更重要的是她搭建起省委和基层沟通的桥梁,为我们传递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同时反映基层声音、回应社会关切。阅读《奋斗》,既可以了解黑龙江省改革发展的巨大变化,又可以使我开阔眼界、登高望远,走上一个又一个精神高地。《奋斗》是我拓宽视野的窗口。  相似文献   

16.
很庆幸,从2007年考入组织部工作以来,自己便与《党员干部之友》结缘。她精品多多、好文连连,知识面宽、指导性强,贴近实际、贴心群众,如同一位才华横溢、功底高深而又平易近人、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五年里,"友刊"伴我前行,使我一步步了解组工、熟悉组工、热爱组工。五年里,"友刊"助我成长,使我一点点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修养。五年里,"友刊"推我  相似文献   

17.
我与《党员干部之友》的结缘已有很长时间了。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末,我从教育系统改行来到县委组织部,负责组工信息调研工作。常言道:隔行如隔山,因为行业跨度较大,工作初始,我深感"压力山大"。面对繁重的研究任务,我成了一头在"认知沙漠"中负重前行的"骆驼"。为了储存"营养",积蓄"能量",我从资料室中借来了一批党建刊物,主动充电,启迪思维。当时有一份来自山东省委组织部的杂志深深地吸引了我。看着《党员干部之友》的刊名,我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也从心底里接受了这位特殊的"朋友"。  相似文献   

18.
正7月1日,六师一○六团三连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争抢有利天气,指导、帮助职工棉花打顶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该连贫困职工李圣东种植了75亩棉花,由于家里人手不足,棉花打顶工作迟迟没有完成,连队党员干部来到他的棉田为他义务打顶。"感谢连队的党员干部们到我地里来帮助,现在劳动力和生产资金比较紧张,谢谢他们为我解除了心头之忧。"李圣东激动的说。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在与一些基层干部交流中了解到:一些党员干部感觉到做群众工作枯燥、乏味,提不起神、攥不住劲;一些党员干部感觉到做群众工作没有进步,密切联系群众不如密切联系领导;一些党员干部搞不清楚对象,不明白做群众工作其实就是做具体人的工作,把群众工作简单等同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些党员干部还不习惯于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习惯于对群众发号施令或以主人自居;一些党员干部甚至把为群众做工作和为党做工作对立起来,不明白做好  相似文献   

20.
农三师四十九团农机二站副站长、工会主席李兆福嘴上经常有他自己的一句名言:"环保,我最有责任。"工作40余年的李兆福是一位党员干部,今年就要退休了。说实话,我调进本单位工作才两年,时间不长,可我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