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沅沅 《理论视野》2012,(11):61-63
将小说《双城记》置于其诞生的历史背景之中,结合狄更斯的创作经历和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探讨狄更斯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解,解析他所塑造的有争议的革命者和群众形象以及他对大革命所持态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狄更斯作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工业小说"创作者的代表,其作品历来受到评论家的极大关注.与其他作品相比较,<荒凉山庄>在我国处于相对冷落的地位.重新审视作品中众多人物间的人际关系,可以揭示出狄更斯既批判了中产阶级以钱财为主导的价值观,又塑造了伊斯特和乔治这样的正面人物,作为对卡莱尔所批评的"现金哲学"的有力呼应.以此证明<荒凉山庄>是狄更斯回应"进步"话语的又一部巨著.  相似文献   

3.
张旭东 《求知》2013,(4):60-61
狄更斯,作为英国伟大的文学家,曾在他的名著《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对于那些长期以来期待着社会福利改革的广大美国民众而言,这样颇具反讽意味的警句恰是他们如今所处时代的  相似文献   

4.
"你认识我不?"客人问。"不认识。"搓澡工说。"好,今天我就让你认识认识。"《水官马超群的水暴利》刊发后,读者和网友怀疑是个段子。但在北戴河官场商界,人们都相信是真的,因为马超群就是这样一个人。论职位和级别,马超群是个小官,个子也不高,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凭借"有后  相似文献   

5.
马妍  许颖 《学理论》2013,(15):178-179
阿瑟·米勒的作品是现实主义手法的悲剧作品,对于戏剧的理解鲜明而具有个性,他将普通人推向戏剧的主角,用平凡人、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情人生来反映残酷的社会现实。在阿瑟.米勒的作品中,小人物不能主宰世界,他们是时代的牺牲品,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用自己的方式去不断挣扎,往往陷入痛苦的泥沼。阿瑟.米勒用独到的视角去审视小人物的生存环境,体现了他对"人的生态意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1,(10):26
一天,英国作家狄更斯坐在江边垂钓,一个陌生人走到他的面前问他:"怎么,您在钓鱼?""是啊,"狄更斯随口回答,"今天运气真槽,这时候了,还不见一条呢。可是昨天也是在这里,我钓了15条呢!"  相似文献   

7.
白雪  张金宝 《学理论》2013,(17):219-220
从狄更斯所著《双城记》中人物的情节设定与结构安排入手,提出了阅读经典文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阐述了文学鉴赏与评判过程中期待心理在阅读与鉴赏中所具有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29)
《红尘》是霍达继《穆斯林葬礼》之后的又一部优秀中篇小说。与《穆葬》不同的是,《红尘》隐去了史诗性和民族性的特质,将视角切换在北京的一个胡同里,表现了大杂院内几个小人物平凡而琐屑的人生故事。小说《红尘》蕴藉着作家细腻的情感,渗透了她对于人性透辟的认识。霍达以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描摹了人生百态,演绎着世间的沧海桑田。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5)
当代女作家迟子建在多部作品中涉及小人物叙述。论文从迟子建的四部小说入手,分析迟子建笔下的小人物世界,探究小人物的深层内涵,展现当下生活中男女情感困顿,解读女性作家作品中塑造的男性角色及他们的存在价值,挖掘迟子建作品中的"死亡题材",对生死主题的再解读。  相似文献   

10.
陈伟伟 《学理论》2012,(6):99-100
《越过云层的晴朗》以一条大黄狗的视角展现几个小人物的命运。通过这一特殊视角,作者迟子建表现了对自然的关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人性的颂扬,使小说充满了一股感人的力量。试图从作者对自然、人性的关注、作者自身的经历三个层面,解析小说透露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万物,总是在对立统一中充满了哲学的色彩和辩证的智慧。中国文明网《好人365》栏目,每天一个好人故事,每天都有正能量,使网友们眼有所见,心有所悟,其中的大与小、得与失、知与行,以其无所不在的辩证观勾勒出《好人365》的独特气质,并被不断地调和、统一,产生了美妙的节奏感和意境。大与小的诠释:于无声处听惊雷《好人365》的主人公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叙述的都  相似文献   

12.
《民主》2017,(6)
正反腐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一度成为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该剧打破了以往反腐剧脸谱化的特点,用跌宕起伏的剧情让观众"躁"起来了,一心只为GDP的达康书记、满口清廉却受贿两亿多的赵处长、一心为民老当益壮的老检察长……一个个脍炙人口的角色深深触动着观众的心。其中有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他的表现既让人啼笑皆非也令人印象深刻,他就是京州市光明区区长孙连城。这位孙区长很有意思,每天掐表  相似文献   

13.
白杨林 《民主》2013,(11):56-56
近日,一场以领导干部读书为主题的座谈会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举行。这项活动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和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以促进领导干部读书学习,引领全民阅读风气。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有句非常著名的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孙大光 《侨园》2013,(9):20-21
本文中的被采访者是个非常传奇的小人物,但他却是一个张志新烈士式的"大人物"。他曾是县城一家工厂里的工人,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小学还没毕业就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的他,经过苦读,不但掌握了大量文化知识,还自学了马克思等中外名家丰富的经典著作和书籍。他学以致用,以自己掌握的理论联系到当年混乱的社会现实,不仅对"四人帮"里张春桥的文章提出了尖锐批评,还对那场文化大革命旗帜鲜明地表示了反对。更难能可贵的是,1968年他16岁时,竟然第一次喊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振聋发聩的响亮声音。比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早了整整10年。对于他的"倒行逆施",领导曾发动全厂3000多工人批判他;公安局以"现行反革命"罪逮捕了他,在身陷囹圄中,他以大义凛然的豪迈气概,始终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理想,继续写出大量批判"四人帮"和质疑文革的文章。最后,实践证明他是对的,他就是铁骨铮铮的唐春翔。最近,记者有幸和他面对面,访谈中,唐春翔提出"永远在一切领域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王强 《民主》2013,(11):59-60
周啸虹短篇小说集《周啸虹短篇小说选》和《逝水》共计收录短篇小说42篇,这些作品着意记录、刻画大时代下一众小人物的悲喜人生,在作者笔下他们仿佛各自驾着一己扁舟在时代的洪流中自主沉浮,操舵抡桨应对不断出现的暗涌、险滩、跌宕与断流,时代的洪流为他们提供了不同命运之可能,他们的悲喜苦乐也反之试探出时代洪流的深浅、缓急、动静与安危。再进一步看,时代或社会或许必然经历不可避免的断裂、变迁与转型,  相似文献   

16.
钱海敏 《学理论》2009,(15):166-167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是其作品的内在蕴藉。在人物塑造上,狄更斯也以道德为角度进行塑造,因而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的基调化、人物性格的单层次以及人物本质的确定化三个方面来重点探讨在狄更斯道德观和人性观主导下其小说创作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刘磊 《学理论》2013,(6):150-152
《孟子》一书中多处引用《诗经》相关篇目。对于《诗经》的引用和解读,孟子遵循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两大基本原则。就《梁惠王》上、下篇中的几处对《诗经》的引述情况做深入的剖析,来探讨孟子如何引用《诗经》以为己用来展开论辩和《诗经》在孟子哲学思想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爽 《学理论》2013,(18):182-183
卡夫卡受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与文化环境影响,其笔下的小人物多是缺失安全感与归属感的"异乡人",卡夫卡对异乡人的书写与其自身"异乡人"的心理体验有很大关系,他作品中的"异乡人"缺失对自我的身份认同,展现出焦虑惶恐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论语》虽然是一部语录体散文,但其中有大量对"六廉"的道德要求、行为、教育方式的经典表述。通过梳理、比较发现,《论语》涉及的廉政内容与《周礼》"六廉"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周礼"六廉"的全面展开和具体阐释。更重要的是,《论语》确立了"六廉"的教育内容和实现途径,并突出了通过教育、自我认知和实践,最终形成以"六廉"为核心的自发的心理模式,对现代廉政教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法》中的危机管理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诞生于春秋末期的《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提出了生死、进退、强弱、奇正、虚实、攻守、治乱等辨证且矛盾的对立项。时至今日,《孙子兵法》仍是最受推崇的军事战争经典著作之一。《孙子兵法》中的危机管理思想对当代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危机事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