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家麟 《北京观察》2004,(12):20-21
公元1644年是甲申年.这年3月,明王朝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所推翻;刚夺了明朝帝祚40天的大顺朝皇帝李自成又被吴三桂和清军追赶,仓皇逃离北京.  相似文献   

2.
转瞬六十载,又逢甲申年。1944年3月,重庆《新华日报》发表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文章说的是,明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纪律严明,在人民的拥戴支持下,屡蹶屡起,经过16年的艰苦战斗,于1644年攻占北京城,建立大顺王朝。明帝崇祯(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进城后,李自成及其部属,居功自傲,贪图安逸,从将领到士兵,恣意掳掠勒索,劫夺金钱美女,军纪败坏,民怨沸腾。一支能征善战的大军,占领北京43天即被腐化侵蚀,变成了毫无战斗力的乌合之众。吴三桂勾引清军一到,大顺王朝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这一历史悲剧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思考。郭沫若由此写下《甲申三百年祭》。文中写道:"自然,假如从整个的运动历史来看,经历了十  相似文献   

3.
陈文兴 《创造》2004,(11):26-27
三百六十年前那个甲申之年,风云突变.在短短数月时间内,明朝灭亡、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入主北京,大顺政权将军刘宗敏在陈圆圆一事上处理不当,使正处在观望状态的吴三桂冲冠一怒、清军入关,李自成东征失败并率部仓皇出逃,败死九宫山,张献忠屠蜀并死于疏忽,清军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中国历史变得更加血雨腥风.  相似文献   

4.
不当李自成进京赶考要考个好成绩1944年3月,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解放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明王朝因腐败灭亡,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后,也因骄傲、腐化最后失败。中共中央把这篇文章定为整风文件,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防止因胜利而骄傲,因骄傲而贪腐,最终葬送革命事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党政军官员从日寇手中接收各大城市  相似文献   

5.
甲申本是个很平常的年头,因为有了郭沫若的历史名篇《甲申三百年祭》,又有了毛泽东同志将此文推荐给全党作为整风文件学习的按语,才变得格外有意义起来。当然,说到根上,这一切又都因为李自成的成功进京和迅速溃败都发生存这一年。今年.又逢甲申,鉴古思今,自然有很多感慨要发。  相似文献   

6.
六十年一轮回,又逢甲申。由此上溯一个甲子,1944年,伴随着抗日战争的节节胜利,我党和人民军队的力量日益壮大,根据地和人民政权兴旺发展,给了根据地军民和全国爱国人士巨大的鼓舞。在这个“唱赞歌”渐为风尚、“讲忧患”不太合时宜的时刻,郭沫若挥笔写下了他披肝沥胆的心血之作《甲申三百年祭》。从今年算起的前七个甲申年,即1644年,正值明末农民革命风起云涌。起义军领袖李自成领导的农民革命经过16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大半个中国。起义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下一鼓作气攻陷了北京城,结束了明王朝的黑暗统治,建立…  相似文献   

7.
夏佑新 《传承》2010,(16):48-49
早在建国以前,毛泽东就已大力提倡反对贪污腐败。他在阅读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后,为李自成的失败唏嘘不已:"实则自秦国以来2000余年推动社会  相似文献   

8.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1,(19):21-22
不当李自成进京赶考要考个好成绩 1944年3月,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解放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明王朝因腐败灭亡,李白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后,也因骄傲、腐化最后失败。中共中央把这篇文章定为“整风”文件,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防止因胜利而骄傲,因骄傲而贪腐,最终葬送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9.
闯王李自成死地,史料所载不一,三百多年来长期争论不休。自郭老所著《甲申三百年祭》问世和一九五五年为湖北通城县《李自成墓》题词之后,似乎趋于一致,于是在通城县郊修建了闯王陵;迨至《历史研究》一九五六年第六期发表一组“考证”文章和郭老注销“通城之说”后,又在通山县高湖公社境内再修闯王陵,并建有李自成生平展览馆,简介闯王业迹及殉难九宫山之经过。  相似文献   

10.
350年前,即公元1645年,一颗将星陨落在湖北通山九宫山下。时岁乙酉,是甲申(1644年)的次岁,正值明清王朝的交替之际。作为一代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领袖,李自成带着中华民族固有的英雄气概,抱着中国农民长期在封建压迫下所形成的“均平”理想,向封建王朝进行猛烈的冲击。他率领队伍纵横驰骋十余年,最初打败了明王朝,最后被明王朝的残余势力、主要是清王朝所打败,终至殉难并长眠于九宫山。有“闯王陵”(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十年前,即1985年,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文化厅、湖北大学、湖北通山县人民政府四…  相似文献   

11.
(一)李自成墓从通城搬到 通山的由来和经过 一九五五年,湖北通城县根据郭老沫若 《甲申三百年祭》和《明史》等书所说,着手在湖北通城县修建闯王陵,并约请郭老为通城新建李自成墓碑题词。可是就在这时,湖北通山县的同志提出了异议。最先是通山县杨芳小学历史教师王如江同志,他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口碑,收集并整理了一些关于李自成殉难于九宫山牛迹岭的传说资料,送请天津《历史教学》月刊社研究和解答。《历史教学》为此约请李文治先生作了一篇考证,以“编辑部答读者问”的栏目,刊登在该刊一九五五年第十二期上。这篇考证一开始就提出:  相似文献   

12.
1985年5月,湖南石门县举行了一次关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归宿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通山、通城、石门、米脂等县文化部门的同志和一些大学、科研机构的史学工作者。这次讨论会可以说是近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研究的一个缩影。现简略述评如下: 关于李自成的死地,按照清初吴伟业《绥寇记略》的记载和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说法,是湖北通城县九宫山。五十年代中期,通山县有人提出异议,后来经过几位史学专家认定,郭沫若也将通城说“注销并改正”,于是将已修  相似文献   

13.
徐娜 《中国减灾》2003,(4):16-19
两年前的12月7日,一场小雪让许多北京人记忆犹新。区区1.8毫米的降雪,却引起了城市交通大拥堵。由于路面积雪结冰,北京市区的一些街道成为巨大的“停车场”,交通全面瘫痪,许多北京人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才疲惫地回到家中。政府吃惊不小,百姓也怨声载道:一场小雪,竟能如此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两年后的今年11月6日,一场23毫米的大雪不期而至。北京会不会重蹈两年前的覆辙?当许多北京人带着问号战战兢兢地走出家门时,他们发现:下雪,即便是大雪,也并不可怕———  相似文献   

14.
正凝心聚力继往开来求真务实共创未来2017年12月22日,注定是个特殊的日子,是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36年前的1981年12月22日,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在北京成立,36年后的2017年12月22日,第十次全国台湾同胞代表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历史就是这样,让我们肃然起敬,也让我们感念万分,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创造历史的人民。  相似文献   

15.
李自成最后失败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个谜,人们众说纷纭,争议颇多。近来,有人揭秘。原来——占领北京时,李自成的军队浩浩荡荡一百余万,为何进京40天后部队竟然突然间失去了战斗力——遇清军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而且从此一蹶不振?李自成大军遭鼠疫  相似文献   

16.
<正>时光荏苒岁月如流,70年前的1949年3月23日,中国共产党党中央机关离开河北西柏坡向北平进发,准备筹备新中国的建立,出发前一晚毛泽东同志辗转难眠,他将此行形象而深刻地喻为是"进京赶考"。他指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进京赶考"命题提出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书写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丽诗篇,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  相似文献   

17.
熊坤静 《传承》2009,(3):9-11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毛泽东在进北平城不久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随着旧政权的被推翻,新中国的曙光从东方冉冉升起,党中央将要向京城转移了。临行前毛泽东多次以李自成进北京的史实教育和警戒党内同志和身边的人,要求大家保持谦虚,不要做李自成,并诙谐地称这次为"进京赶考"。  相似文献   

18.
40年前,金平人民终于盼来了各族人民的大救星──中国共产党。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送走了千百年来一直缠绕着各族人民的痛苦和不幸,金平,第一次露出了灿烂的笑脸。为了让金平的笑脸更灿烂,让幸福文明之花早日开遍金平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沟,1985年12月7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宣告建立了。自治县的建立,翻开了金平历史的新的一页。自治县建立10年了。自治县走过的10年,是改革开放的10年,是奋发图强的10年.是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10年。县委、政府针对金平是一个多民族边疆县.长期贫穷落后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9.
正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听政府工作报告,总有一些字句让人温暖。温暖来自政府工作报告所体现的情怀与责任,"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总有一些字句让人共鸣,共鸣是因为认同,"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也总有一些字句让人振奋,振奋源于期待,  相似文献   

20.
关于李自成的死事问题,一年来,湖南、湖北、北京、吉林有十种以上的报刊杂志发表了许多同志的文章。各自在引证大量史料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前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死于通山是否可信。我们的观点明确,是持怀疑和否定说的。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应从如下两方面考虑:一是通过全面考察一六四五年一月李自成率部南下湖广以后的政治军事形势和大顺军当时采取的战略、策略及行军路线,来看看李自成及其主力部队是否或有无可能东下九江并到过通山;二是从那些谣传李自成走死通山的史料本身进行具体分析,追查其来源,考验其信值。因此,再次提出我们的见解,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