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以来,“坦荡荡”的君子往往受欺于“常戚戚”的小人,其原因,除了“君子可欺以其方”外,还在于“穷斯滥也”的小人往往并非都是不学无术之徒,虽正经事儿不愿干、干不来,但是整人之术还是有的。 一是小人工于心计。表面上一言  相似文献   

2.
魏代邯郸淳的《笑林》有这样一则笑话:“东家丧妻母,往祭,托馆师撰文,乃按古本误抄祭妻父者与之。识者看出,主人大怪馆师。馆师日:‘古本上是刊定的,如何会错?只怕是他家错死了人。’” 那么,究竟是“他家错死了人?”还是书本上刊定的祭文有错误呢?显然两者都不错,错就错在书本上刊定的祭文款式男女有别,有的用以吊唁男的,有的用以吊唁女的。而这个代书祭文的馆师不问死者是男是女,照着它抄一篇完事。在他看来,“古书上是刊定的,如何会错?”不是我馆师抄错了文,而是他家“错死了人”! 这则笑话的“醒人”之处,就是它给…  相似文献   

3.
识人用人既是组织部长一项基本的工作职责,更是一种领导艺术.实际工作中,组织部长经常与之打交道和接触的大多是不同级别、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干部.那么“身在此山中”,怎样做到“小畏浮云遮望眼”,终识“庐山真面目”.从而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呢?笔者认为要做到“四个要看”。  相似文献   

4.
随着“三讲”教育的逐步深人,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对“三讲”教育重大意义的理解也逐步加深,自我改造的动力得到增强。但也存在一些领导干部投入不够,随便应付的情况。有的人一看到“必读篇目”,便认为这些文章都已读过,随便翻一翻了事。有的人一听到讲政治,便认为平时政治已讲得够多,自己又没有出现过什么大问题,因而对‘讲政治”不以为然。至于“讲正气”嘛,可能存在点“哥们”义气等小问题,改了就是了。其实,这些领导同志需要端正认识,否则会成为“三讲”教育的“擦边球”,“三讲’教育对他们真的是“徒有形式”。为什么一些领…  相似文献   

5.
一《鸿门宴》一文中“生彘肩”的“生”字,究竟如何理解,至今似乎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人将它释为“不熟的”;有的人将它释为与“胜”字同,反训为“又肥又香”;有的人将它释为“未食先留”之意;有的人将它释为系“全”字之误,作“全”解。最近,四川陈林俊先生撰文,将“生彘肩”的“生”释为“鲜”之义。在这诸多解释中,第一种说法尤为许多注、译者所采纳,因而影响也最为广泛。然而人们对这种说法也多有怀疑,因为项羽是个“为人不忍”、“生当作人杰”的磊落君子,他怎会将不熟的猪腿肉给被自己称之为“壮士”的樊哙吃呢?而早已习惯了…  相似文献   

6.
叶辉 《今日浙江》2006,(16):55-57
觅有识之士易寻有识之官难2006年5月16日,绍兴市召开古城保护座谈会,专家们对绍兴在古城保护上取得的独特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专家们指出,绍兴的古城保护已被业界誉为“绍兴模式”,“绍兴模式”适合我国古城保护的国情,值得向全国推广。专家们认为,在古城保护上“有识之士易得,有识之官难觅”。绍兴古城保护迹彰业显,关键是领导重视。在古城保护上,绍兴领导保护意识强,措施得力。市委书记王永昌对古城保护尤为重视,他第一次提出“全城保护”的概念,要求各级领导“做保护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薪火传人”,“要牢固树立保护也是建设、保护也是发…  相似文献   

7.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干部的选拔,自古便是政治大事。在现今“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口,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加强干部考察和识别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然而,干部的考察和识别并非易事。毛泽东同志曾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诗句,来说明识人之难。疫情发生后,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指出:要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考察、识别、评价、使用干部,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的实际表现作为考察其政治素质、宗旨意识、全局观念、驾驭能力、担当精神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考察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既是干部考察工作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但目前考察工作中有“三难”。一是方法难把握。干部考察是一  相似文献   

9.
一提到曾国藩办洋务,人们往往首先会注意到他办洋务的动机。那么,曾国藩办洋务的动机是什么呢?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曾国藩办洋务的动机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笔者认为,曾国藩办洋务镇压农民起义的动机是有的,但主要还是为了抵御外侮。  相似文献   

10.
饮食之味,大约不仅仅在于食物本身那点酸甜苦辣的味道。可口好吃的东西被文人以“美食”冠名,既谓之美,总得与美丽有些关系。望文生义,当是好看且食之有“美丽”之味。想来食物之“美”,定与美丽给人的感受相通,是为“美食”。能品出食物之“美”的吃客叫美食家。自然,好吃之徒算不上美食家,最多是个老携——传说中叫拉睿的怪鲁嘴大且极其能吃。美食家的“吃”,不但口中有味,心中也是有谱的。哪怕寻常的东西,他也能东西南北说出个道道来。遇上大文人,简简单单的食品,也会被写得笔下生花,似有鲜花那样好看、好品之味儿。说到此…  相似文献   

11.
勇改积习     
很多人都知道“积重难返”是怎么一回事 ,因而联系到“积习难改”和“积弊难除”。当然 ,难并不是不可能 ,只要真有认识 ,痛下决心 ,鼓足勇气 ,是完全可以克服困难 ,扭转局面的。否则 ,愈积愈难的趋势发展下去 ,难度不断加大 ,后果可想而知。但是 ,也有一种情况 ,即迫于形势 ,非改不可 ,会出现“奇迹” ,老习惯、老“规矩”很快就发生变化。抗击“非典”便是目前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仅个人、家庭、社会生活习惯有大改变 ,而且领导、机关作风也大变样。各种不讲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的坏习惯已开始改 ,有的地方还流行以点头、拱手、双掌合十和鞠…  相似文献   

12.
最后的疯狂     
太阳狂徒,竟敢对遭抢的事主嗥叫:“我们就是通缉令上要抓的三个人!”甚至面对追来的群众,这伙人还举枪拿刀巾在路中央,疯狂地叫嚣:“你们哪个要敢上来,我就要把他全家斩尽杀绝!”就是这伙胆大唐朝为之徒,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先后在涪陵、南川、巴南等地杀死四人、杀伤十多人,当地群众天黑就关门,有的人家甚至在大门上加上六根顶门杠。乡镇领导联名上书上级党委政府,要求严惩这伙不法之徒。一张明华是个地道的农民,他黝黑的脸上一只大而厚的嘴巴给人以木讷憨厚的感觉。然而,就是这么个人,却从1987年就开始与公安机关打交道…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流长;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财富。在识人、用人方面,古人在实践中探索积累了一套丰富的经验,至今仍能给我们的干部人事工作者以许多有益的借鉴与启示。具体地归纳概括起来就是“五视”; 一是“居而视其所亲”。就是要注意观察一个人平时跟谁在一起。如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 二是“富而视其所为”。就是要看他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果只是满足私欲,大肆挥霍,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反之,救济贫困,栽培有为之士,兴办利国利民的实业,方可委以重任。是“达而视其所举”。就是要看…  相似文献   

14.
全孝华 《今日海南》2006,(11):47-47
大风过后,一棵巨大的橡树被狂风连根拔起,橡树躺在地上却看到芦苇依然在风中舞蹈,就奇怪地问道:“为什么你们这么低矮弱小却能抵御大风而不被摧毁呢?”芦苇平静地答道:“正因为你粗壮有力敢与狂风抗衡,结果被刮断了。而我们则相反,我们自知软弱,风来时我们弯腰让它过去,所以才会一次次地逃过劫难。”这也许就是树大招风的来历吧。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木强则折。虽然老子的观念在现在看来有其片面性,但我们还是能从其中得到很多的启示。柔弱也是一种智慧。思想过…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在改革、开放声中,出现了这样一种议论:“社会科学各个学派的学说都含有真理的成份,马克思主义也是一个学派,只不过它含有的真理多些罢了。”这么去谈论这个问题的人,出发点、动机并不都是一样的。有的是自身就乏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又受了错误宣传的影响,竟以为它是不无道理的。于是人云亦云之,但对其所去究竟意味着什么,则是十分朦胧的。有的则直接的就是这种观点的制造者和  相似文献   

16.
眼下提起腐败现象和歪风邪气,几乎无人不切齿,无人不憎恶;然而,具体到实践中,不少人又往往屈服于现实,还以暖昧甚至相反的态度了。不是吗?比如说请客送礼,原本是一种纯洁友好的交往和贺仪形式,可如今变成了用来搞不正之风的交易,几乎成了许多人的行为模式,甚至到了不“请”好事难成、无“礼”寸步难行的地步;倘若不行此道,因此事未办成,许多人非但不愤慨,反而会笑你“不懂世故人情”,“太迂腐”。再比如贪污受贿,这原本是那些坏家伙偷偷摸摸干的勾当,大多是“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伎俩,可如今有些人则是明目张胆地干,有的还是明码标价,“透明度”高;倘不愿“出血”,那对不起,办事之难可称“难于上青天”,而且不少人会笑你“不通世道”。至于孩子转  相似文献   

17.
在人才选拔过程中,识人有误,察事不明,用人失当,以致贤才落选,庸才被用,这除了世事复杂,人心多变,识辩之难外,人才选拔工作往往还受到来自许多方面的阻力和干扰,导致选拔工作“难产”,甚至失败。如何减少或消除人才选拔机制的阻力,是我们需要认  相似文献   

18.
当产妇难产的时候 ,医生通常问其丈夫“保大人还是保孩子” ?有的丈夫会说“保大人” ,有的丈夫会说“保孩子”。孰对孰错 ?我们会展开激烈的争论。有些人首先会提出问题 ,丈夫有什么权利做这样的决定 ?他说保大人就保大人 ,他说保孩子就保孩子 ?他凭什么能够决定妻与子的生死 ?谁给他这样的权利 ?如果丈夫把妻子当作传宗接代的工具 ,根本无视妻子的生命 ,他选择“保孩子” ,其妻子就被剥夺了“活”的机会 ;如果丈夫“深明大义”选择“保妻子” ,妻子因此而获得了“新生” ,他就成了她的救世主 ,她的生命是他“恩赐”的 ,因为他的明智、大度…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09,(5):85-85
识人难,识别干部中的“巧伪人”更难。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原局长郑通卫,被刑事拘留前1个月,面对媒体记者义正词严地说:我从不接受贿赂,一直坚持公正执法,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行得正坐得端。然而今年2月,他被刑事拘留时,办案人员打开其存放在亲戚家的2个自称是“收藏的书”的木箱,  相似文献   

20.
“陈寅恪热”已渐渐冷却,提起陈寅恪,或许人们会想起他那句洪钟落地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想起他的学究天人及“教授之教授”的称誉。不太有人会进一步留意他和他所处的时代到底是什么关系,也不太有人把目光投向他和他的同时代人。但离开了陈寅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