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米·谢·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正式访问,是中苏关系史上、也是当今国际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这次访问举世瞩目,是因为在这次访问过程中,中苏两国领导人正式宣布了中苏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以及中共和苏共两党关系的正常化。 中国和苏联是有着7000多公里共同边界、山水相连的两个伟大邻国,两国人民之间一直存在着传统的友谊。但是,在以往的年代里,两国关系也有过曲折的历程。现在,两个敌对了30年的大国终于和解了,两国关系中的一个崭新的阶段开始了。两国决心结束  相似文献   

2.
1969年,中苏双方棘马厉兵,7千多公里的边界,出现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军事对抗带和可能引发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中苏互相指责对方破坏边界外交关系降到临时代办中苏两国50年代前期是十分亲密的友好邻邦,然而,世界上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没有永恒的友谊。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中苏两党之间出现意识形态分歧,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利益纠纷逐渐暴露,关系日趋紧张。从1962年起,中苏相互指责对方破坏边界,边境地区的磨擦不断加剧。中方认为,  相似文献   

3.
李敏捷 《学理论》2012,(21):11-12
中苏两国与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建立了中苏同盟关系,两国相互协商,相互支持,扩大了中苏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提升了国际地位。然而,这种友好同盟并没有长久的维持下去,中苏两国经历了短暂的蜜月期后,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便频繁显现,关系逐步走向恶化。其中中苏两国的国内政策的矛盾,成为其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使两国关系渐行渐远,最终走向破裂。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0,(5)
二战时期,美国出于战争局势变化以及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需要,根据《租借法案》分别对中国、苏联进行物资援助。中美两国开辟的"驼峰航线"与美苏双方开辟的"阿拉斯加—西伯利亚空中走廊",不仅缓解了中苏两国战时物资短缺的压力,同时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无法抹杀的贡献。这两条物资援助航线的开辟与运行经历了艰辛的过程,都需要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但是在航线的开辟、运行以及影响上各有千秋,这不仅折射出中苏两国在国情方面存在的差异,而且也是美国基于自身利益诉求,所采取不同的战时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5.
潘承生 《学理论》2009,(17):45-47
中苏同盟的破裂,既源于中苏意识形态内在的深刻的分岐,也与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的传统以及中俄两国文化差异性有莫大的关系,同时也与冷战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在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华前夕,记者来到了被外国记者称为“中苏和解最前线”的黑河市,了解近年来中苏边境贸易的发展及其给国界两边所带来的变化。 西瓜:“炸”开了冰封的黑龙江 隔江相望的我国黑河市、苏联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是中苏万里边境线上唯一相对应的较大的城市。据史料记载,黑河与阿州之间有着100多年的经济交往史。从  相似文献   

7.
鲁维 《瞭望》1988,(29)
中国和苏联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近几年来获得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从1981年到1985年,中苏贸易额累计达100亿瑞士法郎,超过了70年代两国贸易额的总和,1986年和1987年两国贸易额超过了79.3亿瑞士法郎。目前中苏两国经济体制和经贸管理体制的改革,正在促进这种关系在新的领域内进行合作。 中苏贸易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双方根据需要和可能所提供的商品,在结构上具有互相补充的性质。双方相互供应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均占70%  相似文献   

8.
吴晋 《瞭望》1988,(41)
中苏两国外长最近在联合国会谈后宣布:中国外长钱其琛将在今年内访问苏联。消息传出,立即成为国际舆论广泛议论的热门话题。国际上这种级别的访问每年何止百十次,唯独这次访问尚未成行就引起举世瞩目,这大概是由于人们普遍认为,这次访问可能预示着酝酿已久的中苏两国高级领导人的会晤已经为期不远,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时机已接近成熟。在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极具影响力的重大国际性事件,但是两国改革的结局却截然相反,苏联的改革没能挽救苏联解体的命运,中国的改革却使得国家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主要通过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对中苏两国的改革进行比较,对两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赴苏联进行友好访问,并与斯大林会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会晤。毛泽东这次访问的目的,主要是废除苏联与蒋介石政府在1945年签订的中苏旧条约,订立中苏新条约,并争取苏联对华经济援助。苏联既是抗日战争中帮助中国人民打败日本的友邦,又是以雅尔塔密约攫取中国东北若干权益的邻国;既是解放战争时期给中国共产党大力支持和援助的兄弟党,又是曾与蒋介石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军事强国。毛泽东此行成功与否,关系到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尊严,关系到中苏两党、两国的友谊…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3)
顶层设计,是中国新的政治名词。这个工程学术语,在政治中是指对未来改革的整体谋划。中苏改革不同的顶层设计致使两国走上不同的改革之路:中国改革选择了以农村为突破口;改革中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同时注意使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改革注重循序渐进。苏联改革以企业改革为突破口;改革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改革较为激进。通过比较中苏两国改革的顶层设计,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为中国今后的深化改革之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十月十日至十八日,由联盟院主席托尔库诺夫率领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对我国的访问,是两国议会中断交往二十多年后的首次访华。这对增进两国议会和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起了积极作用。正如国家主席李先念和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在会见代表团时所说的,中苏两国扩大交往是好事,增强和发展两国人民的友谊是中苏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托尔库诺夫抵达北京后发表的书面讲话中表示,他们这次访华目的是希望了解中国最高权力机构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情况,了解当今中国人民生活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从美丽的边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出发,沿着宽阔平坦的沥青公路西行九十多公里,便到了我国最西部的边境口岸霍尔果斯。这是一座绿荫环抱、整洁雅致的小镇,面积不足四平方公里。霍尔果斯是中苏两国边境交往的一个重要口岸。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为新疆对苏联贸易进出口货物的主要陆运口岸之一。一九六二年中苏关  相似文献   

14.
《各界》2010,(6):F0002-F0002
1.中苏正式结盟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订。该条约于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30年。条约内容大意:防止帝国主义侵略以巩固远东和世界和平,发展和巩固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互助合作关系。与此同时,两国还签订了一些协定。根据这些协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  相似文献   

15.
中苏经济贸易往来,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而得到迅速发展。1986年至1988年的3年中,中苏贸易额在中国外贸总额中已名列第五,1988年两国贸易总额达41亿瑞士法郎,苏联已成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 今年3月中苏双方在莫斯科签署了议定书,其中规定的贸易额比上一年的贸易额又有进一步增长。从商品结构来看,仍是以传统商品为主,双方出口的原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06,(12):44-44
上海合作组织由“上海五国”发展而来,而后者又是从中苏边境谈判发展而来。1991年。原苏联解体后,各加盥共和国纷纷独立。根据国际法的继承原则。新独立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均承认早先中苏边界谈判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边界谈判继续进行,只是谈判主体由解体前的中苏两国变成了中国和这4个国家。随着谈判的不断进展,同时为了更好地维护边界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五国元首于1996年在上海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并于1997年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此后。元首的这种年度会晤形式被固定下来上,轮流在五国举行。由于首次会晤是在上海举行的。因此后来被称作“上海五国”机制。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5,(38)
9月18日,对中日两国及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64年前的今天,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在沈阳柳条湖爆破铁路,尔后贼喊捉贼,悍然发动了自甲午战争之后对中国的第二次大规模武装进攻.“九·一八”事变不仅是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日本向世界扩张的开始.它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点燃了使人类遭受巨大浩劫的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第一把战火.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的改善,经济贸易交往也日益活跃起来。位于中苏边境的黑龙江省黑河市和绥芬河市,作为我国东北两个重要的口岸城市,就仿佛是中苏经济的两扇大门。透过这两扇门;可以窥见中苏经济、技术、贸易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两个多月了,战争的发动者和预期最大受益者——美国和英国——恐怕在感受到胜利者滋味的同时,也尝到了尴尬的滋味。特别是布什和布莱尔这两位“战争英雄”,正在为获得“英雄”桂冠而付出沉重的代价。伊拉克战争所留下的诸多后遗症正在不断地袭击美英两国,并且已渡过潜伏期,症状趋于表面化。  相似文献   

20.
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统治权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毫无正义可言.它不仅对甘、俄两国,而且对世界历史都具有重大的影响.日俄战争后,东北亚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很大变化.朝鲜和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俄日关系也由对立转为同盟.而英、美等垂诞这一地区的帝国主义国家也纠缠其中,使东北亚局势异于从前,美日矛盾代替原日俄矛盾.而英日原同盟关系则日益紧张,英国在二战期间最终退出东北亚地区的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