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杀人犯罪是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人际互动的过程,也是两者之间利益冲突的结果。被害人方面存在的被害因素在杀人犯罪的结构、罪前情景中具有了一定的促使杀人犯罪产生的作用。我国杀人犯罪中存在易被害群体。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被害预防对于控制、减少杀人犯罪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进程中的利益冲突与制度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利益追求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进程。有利益追求,就有利益冲突,但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中人们对利益追求及冲突的认识是不同的。传统社会通过人性的教化贬低利益追求以求消灭利益冲突,现代社会承认利益追求并通过制度协调来维护和保障正当的利益追求。通过理性的制度协调,现代社会比传统社会在利益追求方面有更强的保障能力,在利益冲突方面有更强的负荷和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人类社会开始就有的,它是特定社会的历史现象。它同其它犯罪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社会危害性,是犯罪学的一种特殊形式。马克思说:“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产生的。相反,犯罪和现行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马恩全集》第3卷P379)由此而知,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形式的犯罪,青少年犯罪也不例外,有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既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想象,也不是改革开放固有的产物,早就存在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只是在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色罢了。只有抓住改革开放中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问题,经过分析研究,掌握商品经济下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发展变化的特点及规律,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及措施,才能达到预防、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犯罪遏制理论认为:人类个体存在着两个遏制系统,即内遏系统和外遏系统。个体犯罪的可能性取决于这两个系统和犯罪诱因之间的力量对比。在现代社会日益复杂化、多元化的环境刺激和犯罪诱因的情况下,内遏系统对犯罪的遏制,比之外遏系统更为重要。个体内遏系统的形成是个体和环境因素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是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内化的过程;个体通过内化了的社会行为规范并以由此形成的心理品质来实现对犯罪的遏制。其内遏机制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5.
当前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基本特点与生成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在主体上多表现为无业人员、共同犯罪,且前科、累犯率明显增加,在犯罪类型上表现为侵财犯罪突出等;犯罪现象是研究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前提,青少年犯罪的生成规律符合历史合力法则并受相关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犯罪现象在演化上契合质量互变规律与犯罪饱和定律。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改变严重阻碍和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一场跨世纪的伟大革命。毫无疑问,采取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改革战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由于新旧体制交替并存,新旧观念碰撞融合,不同群体和个人间利益冲突加剧,各种弊端和漏洞难免产生,社会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必然增多,犯罪因素也相应增多。从宏观观察,主要有十大诱发犯罪新因素。  相似文献   

7.
犯罪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的时间学可谓是一门科学。犯罪时间的方方面面,大至一个历史年代,小至一分一秒,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从犯罪的多发期与类型结构随着时间的变化所呈现的年代、月季、日时特征与规律,到不同犯罪分子在不同犯罪中对不同作案时间的具体选择,再到公安机关在侦破中的时间效应等等,其间蕴含着较深的学问,诸多规律性的东西,堪称一门“科学”。姑且称之为“犯罪的时间科学”。 犯罪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综合性社会现象。它是一个历史概念,又是社会的一个较好反映。犯罪不是从来就有的,也非永不可灭,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随着国家和法的产生而产生。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年代、月季,甚至不同的日时,犯罪有着不同的自身表现。其多发期的更替、当量烈度的高低起伏与类型结构的组成变化等均要因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思想道德等因素的不同影响而各具特色,实乃当时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全球背景下的犯罪形态发展与刑事制裁方式演变初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在震惊全球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后,有必要启动对犯罪发展问题的研究。作者依据社会危害程度等级,将犯罪分为“无组织性犯罪”、“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犯罪三种形态,并分析了针对三种犯罪形态所采取的刑事制裁方式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9.
犯罪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中国古代的前贤先哲们就有许多关于犯罪预防思想的精辟论断。而作为一门学科,犯罪学发端于西方,中国古代犯罪预防思想与西方犯罪控制理论既有较大差异,又有很多内在的联系。当前为解决西方犯罪学在我国的本土化问题,就有必要把我国传统中有关犯罪的思想融入到西方犯罪学理论中,进而为西方犯罪学在我国的本土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历史链接。  相似文献   

10.
犯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病态社会现象,自从犯罪现象产生以来,人们便不停的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孔子作为伟大中华民族的儒家文化代表,在几千年前便提出了预防犯罪思想。本文便在对孔子儒文化中的预防犯罪思想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当前的预防犯罪体系的完善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被犯罪分子用来危害社会。现代技术犯罪已成为继恐怖主义犯罪、黑社会犯罪、毒品犯罪之后的又一种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新型犯罪。技术型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或所精通的专业知识而实施的犯罪。技术型犯罪已成为未来社会中犯罪发展的基本趋势。本文仅就当前技术型犯罪的特点和发展变动规律作一简要分析。一、现代社会技术型犯罪的基本特点现代社会技术型犯罪和传统犯罪相比较,存在如下明显特点:1、犯罪主体的高智能化和年轻化与传统犯罪主体相比较,现在社…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未成年人参与涉黑涉恶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未成年人参与涉黑恶组织的占近20%,涉黑涉恶犯罪人的低龄化趋势令人担忧。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犯罪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忽视青少年健康发展欠下的一笔债。大量留守儿童失教,从学校江湖社会野蛮生长演化为校园越轨团伙,走上社会更进一步恶质化,变为犯罪团伙,其中有一部分更分化成黑恶势力犯罪。校园江湖的出现肇因于社会治理的结构缺失,需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推动建立未成年人涉黑涉恶预警机制,落实边打边治边建,对涉黑恶犯罪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落实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管理、专门学校矫治、开展社会化帮教等措施,做好教育挽救和犯罪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李丽萍 《法制博览》2014,(2):126+125
人类的发展并不总是带来美好的东西,随着人类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犯罪的组织化趋势愈演愈烈,如何减少和消除有组织犯罪,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司法课题。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组织犯罪越来越突出,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和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藉此,本文旨在分析当下有组织犯罪现状和新特点,探寻有组织犯罪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理对策,达到有效预防和减少有组织犯罪的目的,从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4.
论跨国犯罪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犯罪,说到底是跨区域犯罪概念的一种延伸,事实上,跨国犯罪的历史已很久远.对日趋猖獗的超越国界的犯罪,各国政府都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素质良好的人才来对付.但就现实性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跨国犯罪变得如此普遍,膨胀着的跨国犯罪是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机制才发展到现实这种地步,需要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跨国犯罪原因的理论模式犯罪,作为一种违反现实社会法律规范的行为,在其行为发生机制中必然是欲挣脱现实社会规范的约束,或是逃避法律的惩罚.所以,根据犯罪经济学分析,犯罪行为发生之前,存在着行为人是否实施犯罪,采用何种方式,以及时间、地点、环境进行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必然影响现实地表现出来的犯罪现象的特点,为了实现犯罪目标(较多形态下是为了追逐  相似文献   

15.
犯罪预防是人类社会针对犯罪这一社会病态现象所采取的一项根本性对策,受到了以往的立法、执法、犯罪治理机构及人员的重视,并被总结和创建出了一系列犯罪预防的具体对策与理论。西方国家历史上曾出现了古典犯罪学派、实证主义犯罪学派、犯罪社会学学派等犯罪预防理论,随着西方犯罪现象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促使一些西方国家努力寻求新的、更行之有效的犯罪预防的对策与理论,出现了诸种新犯罪预防理论。本文即拟对西方近代史上曾经存在的犯罪预防理论作一番梳理,在反思的基础上希图发展,在宽容与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以求对当今我国犯罪预防对策及其理论的走向有些许助益。  相似文献   

16.
一般而言,推动人类思想和实践发生重大演化的原因无外乎两端:或者是自身知识系统的跳跃性进步,或是人类生活与生存的历史发生了极端重大的事件,这些事件有时发生在人与人之间,比如政治或科技的划时代进步,有时发生在人与自然之间,比如危及人类种群的自然灾害--当然,有时也有第三种情形,即人与自然间的事件很快就演变为人与人之间的事件,比如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  相似文献   

17.
经过对受访青少年犯罪情境的分析后,发现青少年以同伴圈的方式集聚在一起,当一个具体情境出现的时候,他们长期以来在街头社会生活所形成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角色分工等立即在具体情境中呈现和发生作用,其结果是导致了一个犯罪事件及犯罪青少年的产生。即时的具体情境,反映出的是一群青少年在长期街头社会生活的缩影,犯罪是他们的边缘化社会互动过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犯罪预防是人类社会针对犯罪这一社会病态现象所采取的一项根本性对策,受到了以往的立法、执法、犯罪治理机构及人员的重视,并被总结和创建出了一系列犯罪预防的具体对策与理论。西方国家历史上曾出现了古典犯罪学派、实证主义犯罪学派、犯罪社会学学派等犯罪预防理论,随着西方犯罪现象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促使一些西方国家努力寻求新的、更行之有效的犯罪预防的对策与理论,出现了诸种新犯罪预防理论。作者力图对西方近代(见《现代西方犯罪预防理论考察》,载于本刊今年第三期——编者)、现代及当代的犯罪预防理论进行考察整理,在反思的基础上希图发展,在宽容与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以求对当今我国犯罪预防对策及其理论的走向有所益助。  相似文献   

19.
犯罪根源是犯罪原因论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是整个犯罪原因体系的出发点和基础,而且对犯罪本质的认识和犯罪治理采取的样本途径也有决定性影响。《论人类社会产生犯罪的根源》(载《犯罪与对策》1993年第1期)的作者认为,本体意义上的犯罪在私有制建立以前即原始社会就存在,所以犯罪的根源并不是私有制,而是“一定社会历史生产力发展阶段的‘物质生产方式’”。对此观点,很有再探讨的必要。 该文开始就提出要建立本体意义上的犯罪学,并以这个“新概念”为基础展开论述。遗憾的是该文竟没有明确解释“本体意义上的犯罪”这一全文赖以生存的基本概念。不过,细读之下,笔者觉得该文作者是想提出一个涵盖一切的在任何社会任何制度下都能成立的犯罪概念。那么现实中是否存在这样一个犯罪概念?该文作者希望突破以往犯罪学研究中的犯罪概念,建立以“社会危害性”为唯一标准的犯罪概念究竟能否成功? 犯罪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犯罪的专门学科,总要有自己确定的犯罪概念。该文为了强调所谓本体意义上的犯罪,特别选择了“罪”与“法”的衍生关系为切入点进行探讨,那么我们也由此入手,作一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一、犯罪"四问"说起来,自己也是在犯罪学门前踯躅了近30年的学人,年轻时以为捧着鼻祖加罗法洛的《犯罪学》衣钵,就踏入了"犯罪学"的神圣殿堂,一路走来到了知天命之年环顾四周,却越发疑惑了——什么是犯罪?谁在定义犯罪?谁在犯罪?敢问路在何方?(一)什么是犯罪动物界自然法则中是没有犯罪概念的,不能说狮子吃了羚羊就犯罪了。人类社会为了自身的发展,在长期利益争斗过程中互相妥协地形成社会管理及管理规则。人们让渡出自己的部分权利给智者、强势集团或他们组成的政府,以制定包括政策法律在内的管理规则,并用权威保证这些有效规则得到普遍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