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国对华投资起步虽晚,但已占韩国企业对外投资总额的42%,韩国企业已将中国视为“第二个产业前沿基地”。通过对韩国在我国28个省区直接投资及各地区市场环境等解释变量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地区性工资差异和较低的投资成本已不再是韩国对华投资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呈现出从传统的成本导向型逐步向市场导向型转移等一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走过了18年的历程,期间经历了4个阶段,掀起了3个高潮,总体投资规模呈逐渐扩大的趋势。近年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投资方式、投资方向和地域选择方面又有新的变化,表现出新的特点,同时也存在某些顾虑。系统地分析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态势,研究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对于加强中日两国经济合作,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开发以及实施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经历30多年的曲折发展,出现过两次高潮,现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地位和投资结构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而日本经济则陷入长期停滞,前景黯淡,日本企业纷纷以中国为中心开展海外事业,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可望进一步呈现波浪式向前发展的态势。为此,我国要采取积极的对策,进一步推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由于韩国政府保持广泛的资本控制制度,韩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较慢。80年代中后期,韩国政府逐渐放松对外直接投资控制,韩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才迅速发展,加之中韩两国1992年才建立外交关系,所以,韩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在对华直接投资方面属于起步较晚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不合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呈现出发展起伏、速度缓慢、产业结构技术构成偏低、地区分布集中、规模中小型化等特点。究其原因 ,一是日本对华投资动机的主流是利用低廉而丰富的劳动力 ;二是中国引资政策的调整及其导向 ,使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发展不平衡 ;三是日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过于谨慎 ,不积极 ,且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东盟区域内直接投资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在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东盟区域内直接投资流动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流量规模特征、国别分布特征和行业分布特征,并对其作出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影响日本企业对我国直接投资的因素可能有多种,本文拟从汇率因素切入,并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事实数据和特征为背景,研究日元与人民币双边真实汇率对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影响。首先通过GARCH模型对双边真实汇率的波动进行测算,然后以此变量和真实汇率变量为基础,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研究真实汇率水平及其波动对流入我国的日本FDI带来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双边真实汇率及其波动均对FDI产生了显著影响,而且该影响同理论预期相吻合,说明真实汇率是影响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现阶段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有利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自中韩建交并确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但是,近期以两国间贸易和相互直接投资情况为主的经贸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对韩国的直接投资却出现了减少的趋势。为了实现中韩两国的共同发展和整个东北亚的繁荣,需要探索加深中韩两国间的经贸关系,推动中韩在经济领域更高更深层次合作的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深入美对华政策决策的政治过程 ,寻找稳定两国关系的因素 ,显然具有特殊的意义。定性的研究表明 ,在华具有直接投资利益的美国跨国公司 ,最可能成为其国内“中国利益的代言人”。本文对跨国公司的实际作用作了定量的评估 ,其结果表明 :这种作用仅仅具有边际意义 ;中美关系的变动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增长之间几乎不存在相关性。最后 ,本文对此作了有意义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简析危机后韩国的外资引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自金融危机之后 ,在 IMF的压力下 ,改善投资环境 ,大幅度开放投资市场 ,把大规模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作为企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韩国政府采取积极的招商引资政策在取得了巨大成果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Although numerous studies document the effect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few works 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literature have investigated the link between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the mode of entry chosen by investors, be it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joint ventures, or greenfield investments. Using panel data for 111 developing countries covering 1980–2006, we find that countries with political institutions that uphold good governance tend to attract higher level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s opposed to joint ventures and greenfield investments, because such institutions help to mitigate the special risks faced by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nvestors. Our findings provide a nu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based on the particular mode of entry.  相似文献   

13.
《国际相互影响》2012,38(5):723-747
Although 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has many benefits for a country as a whole, like trade, it is a source of competition for producers in the host country, with concomitant effects on labor markets. The entrance of foreign multinationals increases demand for skilled labor at the expense of unskilled labor, and also increases the elasticity of demand for labor because multinationals are able to shift production across borders. This rais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or not labor has an impact on policy toward inward FDI. I suggest that organized labor is a key determinant of the influence of labor on inward FDI restrictions. Not only do unions mitigate the collective action problem facing labor, but unionized workers, regardless of skill level, have incentives to support restrictions on inward FDI because rising elasticity of demand restricts bargaining power. I expect that higher levels of unionization will lead to greater restrictions on inward FDI. I find support for this hypothesis in an analysis of U.S. industry-level formal restrictions on inward FDI between 1981 and 2000. Industry skill intensity, a proxy for the distributional consequences of FDI for labor, does not explain variation in barriers to inward FDI, suggesting that the confluence of interests and influence is necessary for labor to influence policy.  相似文献   

14.
薄扬 《东南亚纵横》2009,(12):103-106
本次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动荡。其原因有很多,其中金融监管不利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从金融监管的概念和模式入手,从金融监管角度来透析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同时对金融监管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东北振兴战略与中、朝、韩合作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启动的东北振兴战略,不仅对“东北现象”的解决是一次重大转机,而且也被朝鲜、韩国视为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的天赐良机。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毗邻的地缘优势决定了中国对朝、对韩经贸关系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今,借助东北振兴战略启动之东风,与朝鲜的“强盛大国”建设、韩国的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建设目标的提出,共同营造了有利于中、朝、韩三方加强经济合作的氛围和环境。  相似文献   

16.
徐行 《东北亚论坛》2007,16(2):41-47
自中韩建交以来,大批韩国企业在津投资设厂对天津经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对韩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促进作用。目前,韩资企业在津发展总体状态良好,但在经营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天津市各级政府要充分重视和尽快解决韩资企业存在的问题,为韩资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从韩资企业角度看,如何发挥特长、增强竞争力,更好地利用天津的优势,加快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天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对韩国企业界有很大的吸引力,而韩国企业家通过在天津的投资办厂和商贸活动也使自身大大获利。相信通过双方共同努力,一定会优势互补,共创双赢。  相似文献   

17.
随着韩流席卷中国大陆,赴韩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定量分析显示,韩国的影视产业对吸引中国潜在游客的贡献率最大。韩流直接影响着韩国旅游目的地形象,然而对游客的购买决策影响较弱。建议韩国旅游业通过"4S"策略整合韩流元素,打造"影视+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初,特别是2003年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结束了停滞和下降的局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连年衰退和中日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之所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乃是由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中国工业化进入以重化工业为主的新阶段等因素所决定的。这意味着中日关系出现的“政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热”,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热”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美国2008年发生的次贷危机现已扩散到全球范围,并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它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俄罗斯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股市暴跌、资本外逃、卢布贬值、失业增加等.要化解这场金融危机,就要采取标本兼治的原则,不仅要采取应急性的措施,如,救助经济体系、改善国际环境、恢复市场等;而且也要采取完善金融体系、优化金融体系和加强金融监管等措施,从根本上提高俄罗斯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只有短期措施和长远政策并举才能有效地克服这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各种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