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五四”运动80年华诞之时,广大有志青年都在进一步探寻“五四”运动的精神,深刻理解“五四”运动历史贡献,努力在新的形势下,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与改革同行,与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共同跨越新世纪。无论从什么角度观察,“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历史上都...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重视新民歌的搜集和创作活动,注重发挥其在革命与建设中的艺术武器作用。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毛泽东在全国发动了一场“新民歌运动”。毛泽东的政治理想主义左右着“新民歌运动”的发展,新民歌的夸张色彩是受毛泽东浪漫主义气质的影响,而毛泽东强调政治性与艺术性统一的思想,直接导致了这场运动的终结。  相似文献   

3.
张昭国 《长白学刊》2009,(5):134-137
建国之初中共发动的“三反”运动,严惩了党内贪污腐败分子,树立了廉洁自律的良好社会风气,但同时也在“打虎”阶段出现了“逼、供、信”等偏差。这种偏差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群众运动中的非理性所致。考察运动的整个过程,不难发现,其实根源在于运动中所制订、分配的“打虎”指标。当“硬性量化”成为衡量工作绩效的惟一指标时。往往就会存在程度不同的弄虚作假或行动中的过激。  相似文献   

4.
唐国平 《求索》2010,(3):210-212,105
在中央苏区的“扩红“运动中,对群众开展宣传鼓动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各类宣传组织和媒体,广泛宣传“扩红”的目的和意义,让群众明白为什么要去当红军,当红军有什么好处;宣传党和政府的“扩红”政策,展示各地“扩红”运动中的成就、经验,指出某些地区“扩红”中存在的问题和纠正办法等,使苏区“扩红”组织和群众懂得如何“扩红”,从而推动了“扩红”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童庆钧 《台声》2023,(5):99-103
<正>吴国祯是上世纪70年代“保钓”运动和中国统一运动中的一员。他于1971年8月赴美国留学,当时的“保钓”运动已开始转向“中国统一运动”。本文结合吴国祯的个人经历回顾了“保钓”运动的发展。吴国祯,1947年生于台湾花莲,小学四年级举家迁居台北。他在建国中学毕业后,1966年考入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入学前的暑假,他先去成功岭军训了8个星期。大三暑期,吴国祯抽签抽到步兵科,又到凤山的步兵学校受训12个星期。  相似文献   

6.
何玉 《台声》2023,(7):98-103
<正>在20世纪70年代海外“保钓”运动期间,中国港台留学生为了更好地对“保钓”运动进行宣传,创作了脍炙人口的《钓鱼台战歌》。与此同时,多首格律相同而填词各异的《满江红》出现在海外“保钓”运动的不同时空中,亦曾作为插曲响彻“保钓”游行的队伍。这些《满江红》留下了他们的爱国激情与慷慨悲歌,本文聊举数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海丰县是中国农民运动的发源地、杰出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的故乡,还是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中国十三块红色根据地之一,海丰被称为“红都”“红城”“小莫斯科”。在这块红土地上,海丰军民谱写了一曲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双拥颂歌。  相似文献   

8.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迄今已80周年了。为纪念“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五四”运动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五四”运动是在当时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  相似文献   

9.
赵梅 《人民论坛》2023,(3):93-96
“取消文化”已经成为今日美国的一种文化现象,并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运动,对美国政治和社会文化产生着深刻影响。公众人物或知名公司因不当言论而被抵制、被“取消”的事件时有发生。“取消文化”源于美国历史上的多元文化主义和反种族歧视运动,在表现上与“政治正确”“觉醒文化”和重塑历史运动密切联系。我们看到,“取消文化”在捍卫女性、少数族裔及其他弱势群体的平等权利,在追求多元、平等和正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另一方面,矫枉过正的“取消文化”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和极化,使美国社会深陷“文化战争”。  相似文献   

10.
丁小强 《政策》2009,(5):51-53
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这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也催生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青团。90年来,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和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中国共青团坚持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相似文献   

11.
谢婷 《长白学刊》2023,(3):60-68
中央环保督察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核心制度安排,在推动地方落实环境保护责任、改进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环境督察全过程,在科层治理与运动式治理既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科层-运动”双轨耦合的分析框架,观察中央环保督察在J省的具体实施情况。研究发现:环保督察呈现出科层与运动混合化的治理逻辑,环保督察前期科层组织体系对运动式治理要素的“吸纳”,环保督察整改过程中科层与运动的“共生”以及环保督察结束后二者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了地方环境治理行为逻辑的调适与变化,有效提升了环境治理效用。双轨耦合治理逻辑下的环保督察,发挥出科层治理与运动式治理的双重优势,既为地方的环境治理提供了动力来源,又保障了其组织规范,进而实现了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与推动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的双重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李清聚  范迎春 《前沿》2010,(11):35-38
在黑格尔看来,和谐社会应该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国家的和谐,和谐社会的实现是“绝对精神”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产物,理性国家是和谐社会的最高追求。马克思在继承黑格尔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观点的基础上,用实践的观点改造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抽象运动,用“自由人联合体”取代了黑格尔的理性国家,从而建立起了科学的和谐社会理论,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李登辉、陈水扁大搞“台独”,分裂祖国的行径,激起华侨华人的极大义愤。他们纷纷拍案而起,在世界各地建立众多的反“独”促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掀起一个反对“台独”,促进祖(籍)国和平统一的运动。这是一场由华侨华人自发组织、自愿参加的政治运动;也是一场以民间力量为主导,得到各界华侨华人大力支持、广泛参与的全侨性运动;从而形成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之后,华侨华人的又一次爱(祖籍)国主义浪潮。这个运动在祖(籍)国和平统一政治斗争中,发挥了“以侨制‘独’”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日本军国主义在残酷武力镇压台湾人民的反抗后,即着力推行“皇民化运动”(日本化运动),施行一系列同化政策,欲从思想上、精神上征服台湾人民。台湾“大百科全书”将“皇民化运动”定义为:“让殖民地台湾走向‘皇国臣民化’的总体改造运动。”  相似文献   

15.
评毛泽东在公社化运动中纠“左”的努力及作用钟康模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  相似文献   

16.
安东 《台声》2007,(11):51-51
为了抗议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片面宣布要把中国的神圣领土钓鱼岛(台湾叫钓鱼台)连同琉球群岛交给日本管辖,从1970年到80年代初.前后近10年,海外台湾,香港留学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海外”保钓”运动.后转变为“中国统一运动“。这段时期.这些爱国的台湾,香港学生在世界各地自办刊物.使台湾同胞有机会重新认识已经隔离了20多年的祖国大陆,这些刊物无疑是中国现代历史的宝贵文献。如今这场海外华人学子掀起的“保钓”运动已经过去3。多年,当年参加”保钓“运动的海外学子们早已华年逝去.但对他们来说那段岁月青春无悔。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又是一场文化运动。爱国运动以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学生运动为标志,而文化运动则早于此_它以195年9月清年》(第二年改名《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这一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文化运动与爱国运动互为因果c陈独秀说:’‘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平国民性质行为的改善。”以我之爱国主义》衡青年》二卷2号)这正是《新青年》创办的目的所在。也正是为了这一场启…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在国内抵制日货“运动”高涨的时候,有朋友也对我提到美国的华人社团也要加入抵制运动,我笑答:“也许我有一点点资格.因为我们家两辆车都是美国车,其他人就难说了。”其实,我买美国车并非出于对日本车有感情上的“歧视”,而是因为美国车宽大、舒适。  相似文献   

19.
张树伟 《春秋》2010,(3):30-31
1956年;在除四害运动当中,麻雀被戴上了“四害”的帽子,将要在中国被消灭掉。所谓“四害”,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共同维系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在三919年祖国大陆爆发“五四”运动之时,台湾已被[1本霸占了24个年头。当时,澎湃兴起的世界新思潮和祖国大陆磅榜的“五四”文化革命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冲破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重重隔绝封锁,传入台湾岛内,迅即掀起以反对日本殖民统治为核心的文化启蒙运动。1919年,在日本留学的台湾知识分子,成立了第一个民族运动团体“应声社”,表示要同祖国“五四”运动“同声相应”。不久,台胞在东京成立的“启蒙会”扩展为“新民会”,出版《台湾青年报》,弘扬民主、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