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以“文明冲突”作为观察国际问题的主导思想之商榷谢益显1993年美国学者亨廷顿的《文明之冲突》一文,提出今后人类冲突之主导因素将是不同的文明。1996年底,亨廷顿发表了一篇关于“西方文明”的文章,提出所谓非西方社会因实现现代化而导致西方文化影响的削弱...  相似文献   

2.
一、科索沃战争———冷战后大国力量对比失衡的产物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北约组织以新的名义存活下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利用两极体制解体后出现的力量失衡状态,大肆向北约域外进行扩张,以巩固和发展其冷战胜利成果,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种由西方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西方的这种攻势,起初曾利用东欧国家要求“回归欧洲”的愿望,利用联合国和欧安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授权以合法的形式进行(如建立“和平伙伴关系”、接纳某些东欧国家为北约组织的新成员、对前南危机和波黑冲突进行干预)。随着…  相似文献   

3.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从中东现实问题可以看出西方文明正成为美国等大国控制中东甚至是全世界的有力武器,文明冲突下面掩盖不了国家利益冲突这一本质冲突;在当今,全球化也越来越强化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因此,要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跳出文明必定冲突的思维,寻求不同文明之间的积极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张勇 《工会论坛》2007,13(5):168-169
受根深蒂固的基督教新教和东正教文化背景的影响,杜鲁门和斯大林都怀有强烈宗教性的"大国使命感".两位领导人的"大国使命感"和因此而推行的国家对外战略在全球扩张阶段的尖锐对立和激烈碰撞,最终导致美苏走向了冷战.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片惊慌和愤怒,大多数国家政府同声谴责,唯有塞缨尔·亨廷顿一人陷人矛盾和尴尬的境地。 一、令人疑惑的自相矛盾 冷战结束后,亨廷顿于1993年在美国《外交》杂志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1996年又把他进一步研究的成果以《文明的冲突—世界秩序的重建》公开出版,一时名声大噪,群议汹汹。亨氏的中心观点  相似文献   

6.
西方殖民主义扩张历史贯穿着近代以来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来自西方的殖民冲击直接决定了殖民地诸国最近几百年的发展道路;直到今天,这种冲击的影响仍然在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继续存在。英国和俄国都曾经是这段历史上最庞大的殖民主义宗主国,它们的殖民主义扩张深刻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地缘政治的截然不同是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存在差异性的重要原因。英国的殖民主义管理体制一方面给西方以外的文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一方面也在客观上给全世界带来了资本主义的先进政治制度和先进文明;俄罗斯的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给它的东方殖民地带来的绝大多数都是俄罗斯式专制制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诸多质疑。针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德国学者迪特·森格哈斯提出了"文明内部冲突论"。他对世界各大传统文明进行历史性的透视,并将其放在现代化进程的坐标系中加以对照,从而使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在"文明的内在冲突上"处于平等地位。这对于人类文明从冲突过渡到和谐对话的发展趋势而言,可以说是一种超越。本文试从研究范式的角度,比较亨廷顿与森格哈斯的观点,并对其学术影响给予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全球文明倡议作为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机结合,生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探索,顺应于“和平、发展、公正、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文明倡议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时代潮流的洞悉把握中应运而生,是对西方渲染的“文明冲突论”和“文明优越论”的正本清源。全球文明倡议意涵丰富深远,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理论范式和实践范式,彰显了负责任大国担当和深厚的天下情怀,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注入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以全球文明倡议破解文明发展“困境”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做出中国贡献。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科学完整地阐释了中国对文明发展的新理念。面对全球“文明隔阂”的观念困境、全球“文明级差”的秩序困境和全球“文明冲突”的安全困境,全球文明倡议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在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供给多层面公共产品和破解“文明冲突”的迷思等方面促进文明的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化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0.
徐辉 《外交评论》2010,27(2):22-29
中美作为国际关系学者眼中的“守成大国”和“崛起大国”,其两军关系举世瞩目。曾作为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先行者”和政治关系“晴雨表”的军事关系,至今仍未实现“正常化”。两国领导人都认识到,无论是为了防止因意外或误判而导致冲突,还是为了扩大合作应对共同威胁,都需要建立两军之间的互信。然而,自冷战结束以来,两军之间跌宕起伏的交往过程表明,尽管两军之间防止冲突及合作应对共同威胁的需求和潜力很大,但由于两国关系性质定位不明、两军对互信的认知和路径选择不同、美国不断损害中国核心利益以及缺乏建立互信的紧迫感等原因,致使中美军事互信鲜有成效。  相似文献   

11.
法治文明,是一个国家实行法治的状态和程度所体现的文明,法治的发展史就是法治不断趋向文明的历史过程。在西方历史上,“法治”思想首先发端于古希腊、古罗马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人的学说,经过不断的承继和演进,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以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为代表,提出了资产阶级法治原则,并深刻影响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治国实践。中国古代法家提出了“以法治国”,把法律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国家和人民的御用工具,后世封建统治者采取儒表法里的学说。从法治的历史演进分析,中国与西方的法治产生的文化背景和基本涵义有着根本区别,目前,我国社会主义依法治国道路,只能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之路,只能建立在中国国情之上,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走循序发展的渐进之路。  相似文献   

12.
对世界文明类型的研究,西方学者有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和《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国内近期有学者提出的一种文明类型理论,基于主导型整合要素的差异,对世界现有主要文明类型的划分,与西方自由民主理论语境下的文明类型说具有积极的应对意义,引起了某些关注.  相似文献   

13.
文明是决定和影响人类活动的长期的基本因素。冷战结束后,特别是随着“文明冲突论”的提出,各种文明观的讨论逐渐演化成“文明学”的各种派系。本文从政治学、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的角度,阐述了目前学术界关于“文明学”的三种基本的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和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概述了三种文明观影响下的外交理念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冯玉军 《外交评论》2022,(6):72-96+6-7
俄乌冲突是后冷战时代乃至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发展的一道分水岭,将引发欧洲、欧亚地区格局的深度演变,也将对世界秩序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相持不下的战事给冲突双方造成巨大损失,乌克兰饱受战火摧残,俄罗斯受到多方孤立和制裁。无论最终战局如何,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都已遭遇重挫,预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其在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将呈下行趋势。俄乌冲突也是后冷战时代欧洲安全体系所遭遇的最重大危机,将极大改变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相互认知,导致俄欧关系的急剧变化,并引发欧洲安全格局与秩序的历史性重组。受俄乌冲突刺激,原苏联国家的“离俄倾向”潜滋暗长,欧亚地区将呈现更加多元开放的发展态势。在全球层面,俄乌冲突导致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链的加速断裂与重组、全球贸易与投资规则的持续更新与再造、大国关系的进一步复杂化以及全球与地区安全架构的改革与重塑。  相似文献   

15.
胡欣  谷蕾 《外交评论》2023,(6):131-154+169
世界已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政治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调整变革。面对大变局的历史走势,美国意图以冷战时期的联合阵线推行大国博弈和战略竞争,重拾政治战作为大战略的重要手段。现代政治战不仅延续了意识形态争控、非战争冲突较量等传统模式,还结合时代之变、科技之变,综合运用舆论战、认知战、混合战等冲突形态,将西方的体系化霸权优势转化为全域政治战攻势,并在俄乌冲突中验证了其战法及效果。本文旨在分析研究政治战在美西方的历史传承和当代演变,呈现当前大国博弈在政治领域的复杂对抗态势,审视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中的政治战风险,为加强我国国家安全尤其是政治安全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俄乌冲突是后冷战时代乃至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发展的一道分水岭,将引发欧洲、欧亚地区格局的深度演变,也将对世界秩序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相持不下的战事给冲突双方造成巨大损失,乌克兰饱受战火摧残,俄罗斯受到多方孤立和制裁。无论最终战局如何,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都已遭遇重挫,预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其在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将呈下行趋势。俄乌冲突也是后冷战时代欧洲安全体系所遭遇的最重大危机,将极大改变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相互认知,导致俄欧关系的急剧变化,并引发欧洲安全格局与秩序的历史性重组。受俄乌冲突刺激,原苏联国家的“离俄倾向”潜滋暗长,欧亚地区将呈现更加多元开放的发展态势。在全球层面,俄乌冲突导致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链的加速断裂与重组、全球贸易与投资规则的持续更新与再造、大国关系的进一步复杂化以及全球与地区安全架构的改革与重塑。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俄罗斯政策主要由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实力地位、国内因素、美对俄认知等因素决定。冷战后 ,由于国力差距悬殊 ,美国掌握着美俄关系的主动权 ;2 1世纪初 ,美国共和党政府上台后 ,凭借“一超”的实力地位 ,追求主导世界秩序的“单极”战略 ,在对外政策中奉行美国利益至上的“单边主义” ,强调地缘政治利益、重视传统安全 ,以实力和对抗解决问题 ;俄罗斯大国倾向、外交战略、国家的“非民主”特征导致美对俄非良性认知等使得布什政府视俄为战略竞争对手 ,实行弱俄、防俄政策。  相似文献   

18.
文明的冲突本质上是归属不同文明的个体的冲突。个体为获取生存资源而斗争,根本矛盾在于资源的稀缺性。当自身不足以有效获取资源时,个体倾向于依一定方式或标准组合,文明是方式的一种。然而,不同文明之间并非如亨廷顿想象得那样易于起冲突,存在于文明间的缓冲区域便是冲突的掣肘因素之一。缓冲区域随着文明边界的出现而出现,在宏观和微观断面上均清晰可见;它是文明间共有知识的具体表现,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民族混居和通婚等因素则是其形成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美国作为独存的超级大国,为确保其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领导地位,不顾国际社会和俄罗斯的反对,不但继续坚持北约的存在,而且还把这个只限于保卫成员国领土安全的防御性军事组织变成了一个具有扩张性和进攻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成为以美国为主导、美欧协同在欧洲和全球推行强权政治的工具。“9·11”事件后,俄罗斯积极配合美国的反恐行动,使俄美关系大大改善,但美国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北约既定的续扩方针。一、北约东扩的背景。自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以来,北约作为冷战时期抵御苏联和华约…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关系层面,西方和非西方之间的文明冲突具体表现为沙特阿拉伯与美国之间的冲突。沙特选择与一个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国家———美国结盟,固然存在着文明冲突,但是又超越了彼此间的冲突。不论双方之间的冲突有多大,国家利益的诉求将使这种关系继续存在下去,并且最终实现文明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