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凤荻草 《各界》2011,(9):84-85
张学良与日本关东军可谓仇深似海。日本关东军除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其父张作霖,还制造了一起与“皇姑屯事件”同样臭名昭著的爆炸杀人事件,这一事件夺去了张学良刚刚九岁的爱子性命。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1,(9):34-35
1936年5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东北,成为"日本开拓团"。到1945年,日本组织了共计14批次、总数为7万户、20万人的集团式开拓移民团侵略中国东北。  相似文献   

3.
近日报载日本广播协会记者采写的《张学良访谈录》。张氏历数往事、真实生动,爱国赤诚,情深意切。读来令人感奋,发人深思。在他谈到从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到同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这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与日本有关的两件事时,尤能显出当年这位“少帅”的铮铮铁骨和英雄本色。  相似文献   

4.
田晶 《侨园》2020,(2):19-21
妄图使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是日本大陆政策追求的第一目标,但是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达到这一目标?在日本有各种各样的"解决满蒙问题"的意见。到"九·一八"事变前,各种意见阐述的越加清晰。而为实现这一阴谋,日本关东军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和军事部署。武力侵占的策划。独占中国东北,是日本实现其大陆政策及称霸亚州和世界战略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1,(18):34-35
1936年5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东北,成为“日本开拓团”。  相似文献   

6.
《瞭望》1986,(34)
战前曾在侵华日军陆军特务机关“晋中公馆”任翻译的佐久间德一郎,保管有一套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日本关东军于沈阳皇姑屯附近的三洞桥炸毁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的现场照片。这组照片共六十一张,完整地纪录了从爆炸前的现场到张作霖的葬礼。佐久间德一郎最近将这组照片公诸于世,本刊现选登四幅。  相似文献   

7.
张作霖一生遭遇过多次暗杀,其中有3次鲜为人知.历史记载,影影绰绰,模模糊糊,几乎被人遗忘.有"杀人魔王"之称的徐树铮.是这3次暗杀张作霖的主谋.那么,徐树铮为什么要暗杀张作霖?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实施的暗杀?暗杀又为什么没有得逞?几年后,徐树铮又是怎样被别人枪杀的?现在,我们就来解开这个沉埋已久、并逐渐被人遗忘了的历史谜案.  相似文献   

8.
王华 《侨园》2012,(2):64
奉系军阀的东北空军,是张氏父子倾注心血、苦心营建的.1921年秋,张学良应邀赴日本参观,当他看到日本先进的技术、精良的装备、高超的训练后,痛下决心一定要建起自己的空军.于是,回到奉天后,他就对父亲张作霖说:"此行感想有二:一是气愤,二是发奋.日本当局有意炫耀日军威仪,蔑视我们中国人.不过,他们有些方面,如武器、军纪确实比我们好,文化也比我们高些.我们东北军在这些方面要赶上去,而且要力争超过他们."张作霖当然也早就认识到,要巩固东北非建立强大的空军不可.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1)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政最高长官张学良对东北军下达"不抵抗命令",致使日军6天即占领辽宁省三分之二及吉林省城与铁路沿线城市。笔者从张学良先生晚年的回忆口述史料入手,分析张学良本人对日本政局、东北局势、列强立场、中国时局、东北军自身等五个方面存在的主观误区,力争解析支撑张学良错误下达"不抵抗命令"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赵朗 《侨园》2013,(6):78-78
<正>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沙皇俄国手中攫取的中国旅大地区及南满铁路沿线的种种特权,开始在东北地区从事鸦片贩卖活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进一步加强和推广这一政策,建立了推行鸦片侵略政策的专门机构,在东北地区公开种植罂粟,并建立鸦片制造厂,从事贩卖活动。日本对东北实施的鸦片政策,不仅实现了其"以毒养战"的侵略目的,而且损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削弱了中国人民反抗意志,对中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毒害极其深重。需要深入研究和挖掘日本侵华实施的鸦片战争的罪行。日本在东北的贩毒活动由来已久。不过最初只是秘密地、分散地、小范围内进行。日俄战争以后,日本从沙皇俄国的手中攫取了东北的旅大地区(日本称为"关东州")以及南满铁路沿线的种种特权,为了巩固与扩展其既得的"权益",进一步占领全东北。1906年建立了统治机构"关东洲都督府"(1919年改称关东厅),开始在旅大地区、"满铁"及其所属沿线  相似文献   

11.
关伟 《侨园》2020,(2):10-13
辽西义勇军的抗日烈火,迅速蔓延到辽宁全省以及东北大地,白山黑水到处燃起抗日烽火。这就是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产生的基础。这充满爱国主义激情、慷慨激昂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中华民族战胜外族入侵和鼓舞中国人民与时俱进!一、辽西抗日义勇军的兴起与发展"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关东军占领沈阳以后,向东北实施全面进攻。  相似文献   

12.
砺石 《瞭望》1991,(37)
60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蓄谋已久的“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起攻击,使沈阳一夜之间全城陷落。这就是日本侵略者发动的吞并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临近“九一八”事变60周年纪念日,到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采访,所见所闻,深深感到,爱好和平的人们应永远记取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16,(8)
正石本鏆太郎是早期日本在"关东州"实行鸦片特许专卖制的特许专卖人,也是当时代表日本国操纵"关东州"鸦片专卖掌握实权的重要人物。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作为战胜国,日本继承了原来沙俄在中国东北南满铁路及其附属地的租借权,并在旅大地区建立了关东都督府,开始其殖民统治。受老牌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启发,日本殖民当局决定首先在"关东州"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实行鸦片侵略政策。20世纪初,鸦片毒品在国际上早已臭名昭著,为了逃避国际舆论和中国人民的谴责,日本殖民当局决  相似文献   

14.
于力 《瞭望》2001,(38)
今年是“9·18事变”70周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以借口突然袭击沈阳,进而霸占我东北三省,拉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残酷统治和奴化教育,给东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是,战后日本总有一些人不愿正视历史,妄图歪曲篡改历史。在“9·18事变”70周年前夕,本刊特发两篇记者专访,再揭真相,警示后人。  相似文献   

15.
正1931年9月18日夜,蓄谋已久的日本关东军自爆南满铁路沈阳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炮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由于不抵抗政策,时为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北最大城市沈阳,一夜之间陷于敌手。在侵占沈阳的过程中,嗜杀成性、丧心病狂的日军肆意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  相似文献   

16.
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帝国主义强驻在我国东北的所谓关东军,按照预定的阴谋,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炸毁,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日军当即向沈阳进攻。6小时后,将沈阳全城占领。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侵华战争的军事战略是根据日本的基本国策制定的。日本的基本国策就是自明治维新以来历届政府所推行的大陆政策,即日本的国家战略。日本图谋侵略中国的计划由来已久,1894年在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17.
《各界》2010,(4):F0002-F0002
1、“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对中国东北地区发动了武装进攻。19日凌晨4时,日军向长春发动总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相似文献   

18.
张洁 《学理论》2008,(24):25-27
"满业"是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到40年代前半期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的掠夺东北经济资源的超级垄断组织,全称是"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简称"满业"。"满业"是在日本政府和伪满当局及军方的大力支持下创立的垄断伪满重工业的"国策"会社,服务于日本不断扩大的侵略战争的需求。本文主要从"满业"的建立、"满业"对东北重工业的垄断、"满业"垄断东北重工业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王宇  宫文婧 《学理论》2023,(3):47-50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迅速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以关东军化学部(通称号:满洲第五一六部队)为核心的化学战基地,公然违反国际公约研发、使用化学武器,中国人民深受日军化学毒剂之害并延续至今。关于满洲第五一六部队的历史沿革、人员编成等问题是研究日本化学战史的重要内容,囿于部队的特殊性、绝密性和隐蔽性,且关键证据链缺失致使相关研究难以深入开展。新近发现保存在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的《关东军化学部略历》等新资料、新证据,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可与我国馆藏档案相互印证,也为解决满洲第五一六部队存疑问题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正1928年,在大兴安岭北麓的茂密森林里,驻扎着一支部队,这支部队编制相当于一个旅,有三个边防团,被称作兴安屯垦军。其统帅就是张学良,第三团团长叫关玉衡。1929年,日本政府趁中国东北军兵力空虚,蒋介石忙于"剿共",没有精力出兵抵抗,决定占领东北。对于日军来说,最神秘的对手就是屯垦军。为了刺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