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砚歌     
1994年,我赴安徽屯溪为三百砚斋写了一首《歙砚歌》,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广东肇庆友人来京,望我为我国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写一首“端砚歌”。十年后,我赴广州开会余暇,去了古端砚产地(今辖肇庆市),浏览了端砚老坑、宋坑等产地,观博物馆精品,看制砚作坊,随即吟出此歌,以了夙愿。肇  相似文献   

2.
我的书法缘     
姬学友 《海内与海外》2014,(6):67+66-66
正现代散文家、艺术家丰子恺先生有一个观点,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聚散关联,都是由于偶然的机缘。我近来常想,我的业余习字,不也是一种偶然的机缘么?虽然平日里好信手涂鸦,也曾有人说我写字还不算太差。但当1986年10月,一位偶然看见我写教案的朋友、于书法早有成就的朱彦民兄对我说,我的字可以参加比赛时,我还是吃了一惊,因为我压根没敢想我的字还能参加比赛。亏了他热心的催促,我绞尽脑汁、点灯熬油写坏了几十张纸,才勉强挑出  相似文献   

3.
客串艺术家熬夜又喝酒菲总统写歌出唱片 熬了几个夜晚,喝了不知多少烈酒,菲律宾总统埃斯特拉达终于完成了自己31年来一直没有完成的事——为他写的第一首乐曲填上歌词,并在乐队伴奏下公开演唱了自己的歌。这首新歌已被收入一张民歌专辑。 埃斯特拉达在为他举行的专辑发行礼上对数百名乐迷和商界人士说:“这是我第一次得到作词的灵感。但这首歌依然让我几个晚上没睡好,也喝了不少酒。”  相似文献   

4.
题记:萌生写刘忻光老师的念头已有两年之久了,那是由于他小屋里的琴声每每引起我心灵的共鸣。现在,不能不动笔了,这是在一种激烈情感的冲撞下。他半靠在床上,倒捏着一件艺术家常穿的布满了很多兜的马甲,逐个摸索他要找寻的那个兜儿,红色的药片散落在身边,他全然不知。就在我躬身捡拾药片的刹那间,一股热血伴随着这个标题涌上心头:他的世界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5.
感谢失恋     
能感知痛苦的人生 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摘自诗集《唇边》 写这诗的女人失恋过。 不错,我有过一次失败的恋爱经历。由于我和他的名气不小,便在不小的范围内很是哗然了一阵。怎么啦?究竟谁抛弃了谁?关切者不乏其人。 如果也像球赛似的有个“发球权”的话,可以说第一回是他,那“飘球”棒极玄极妙极了;而末一回轮到我,却将“球”掂了半天也没能发出去。咬  相似文献   

6.
少年     
这已经是我第五次把包裹退给眼前这位老人了,他每月的第一个周二都会准备一个包裹在家门口等我,连续半年,从未间断,我和他说过他写的地址查无此人,但老人执意要寄. 这一次,老人仍不例外地拿着包裹在门口等我,我有点忍不住,我说:“老人家,这个包裹我不能再给你寄,寄包裹是要钱的,您浪费您的钱,也浪费我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总理一生留给我们的诗作并不多。我所看到的也就几首,有旧体诗也有白话诗。就他的旧体诗来说,虽然都是他青年学生时期写的,但诗写得很娴熟,意蕴深刻,境界开阔,诗味浓郁,有书卷气。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据周总理南开学校的同班同学后来又都在日本留学的张鸿诰先生说,1919年  相似文献   

8.
门口响起了钥匙在锁孔里转动的声音,先生回来了。他没有像往常一样闯进厨房来拥我,而是半躺在沙发上发呆,衣服上血迹斑斑。我惊住了。忙问他:“发生什么事情了?”他吸了一口烟,“没什么,你先吃吧,我休息一下。”“我不想吃。”我坐在他的旁边沉默起来,这是我对先生不理我最大的惩罚。我知道今天他又遇上车祸了。先生是个交通警察,在事故科工作已经五六年了,对于生离死别、阴阳两隔,已经有些麻木了。其实不用说他,就连我,对那些卷宗里血淋淋的照片都已经有些漠然。但是今天有些不同,他分明是掉过泪了。他好像是看出了我的无奈…  相似文献   

9.
张虎 《海内与海外》2012,(11):78-79
自古以来,凡是有大成就者,我以为:一是对其有兴趣,二是对其勤奋努力,三是对其有悟性。舍此,难也。以中国画大师齐白石为例,少年时家境贫寒,学习木匠,19岁出师后,为提高雕工画技,用了半年的时间勾影描摹完《芥子园画谱》,后来,为了加强记忆,他又临摹了好多遍,原本是为了做木工出图样心中有谱,未想到却成为他后来走上画家之路的起点。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他又熟读背习《唐诗三百首》,临写书法,学习篆刻,"身行万里半天下",70岁以后名震画坛。一路走来之努力、之艰辛是非同一般的。  相似文献   

10.
宋代名砚 美不胜收 宋代文治大兴,朝野对砚的需求量激增,促使更多的地域跻身制砚行列,制砚材质也更趋多样,且制作工艺有了更高的提升,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1.
小包子     
正小包子是我大儿子的外号。小家伙今年四岁,我们这样叫他,一半是因为他长得圆啾啾,感觉如刚出笼的包子一枚,一半是因为他对起话来简直犹如一个天生的段子手,有抖不完的包袱,童稚里挟带着一股浑然天成的冷幽默,经常把人逗得外焦里嫩,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12.
一 一直都用了嬉笑怒骂的态度对待子寒,只是因为认为这辈子吃定了他.他从16岁便给我写情书,我10年的骄傲和矜持差点儿就成就了一名爱情诗人.  相似文献   

13.
正艾芜是一位流浪型作家。流浪,说明他走过的地方比常人多。我前些年在一本书里谈艾芜的创作,把他的《大佛岩》看了数遍,那是写他们四川一处胜迹的散文。我知道不少人也写乐山大佛,好像胜不过他的这一篇。艾芜前半生,在漂泊中过去。这会儿,我在他的故居——一个四合院的阳光下站定。这里有他的生命,那颗文学灵魂不曾一刻离去。四围填满宁谧,不出什么声响,  相似文献   

14.
母语     
小杨迈进朝北大厝的石门槛,白白的灯光照向他稚嫩秀气的脸,两道光从镜片上反射出去,他的心头一震--一个词经由他的胸腔滚了出来--连他自己也吃了一惊。飞机从新加坡斜插蓝天,半小时后。  相似文献   

15.
朋友别哭     
好长时间没听这首歌,也好长时间没与朋友们联络了。歌是老歌,人是故人。达子,干什么呢?忽然好怀念以前,咱俩在一起聊天的日子,我有什么话都对你说,毫无顾忌。现在很孤独,才记起以前是多么好!”收到冬冬这条短信的晚上,寝室里正放着吕方的《朋友别哭》。“有没有一扇窗/能让你不绝望/看一看花花世界/原来像梦一场……”吕方算不算明星呢?他很出名,因为这首歌,但我没听过他其它的歌,甚至没看过他的样子。那忧伤的曲调,那让人宽慰的声音,那引人落泪的歌词,我便想到江瑞,高中的同桌,说同桌不如说是知己。我是不擅表达感情的人,可以倾心交谈的人…  相似文献   

16.
高桥虫麻吕论──《万叶集》研究之一赵乐高桥虫麻吕在“万叶”诗人里是颇有个性的。由于他写了较多的以传说故事为题材的和歌作品,在日本有“传说歌人”、“叙事诗人”之称。我国读者对高桥虫麻吕还不甚熟悉,因此,本文拟对他的主要作品加以翻译介绍,并就其诗歌创作的...  相似文献   

17.
张虎 《海内与海外》2006,(12):63-63
自商殷出现石墨,砚便应运而生。不过秦汉开始是土石砚,后为片石,直至享誉于世的端砚、歙砚、洮砚、红丝(后为澄泥)砚的四大名砚之后,千百年来,古人喜砚,以砚为田,文墨一方面为生计,一方面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古人还为文房四宝“封侯”,将纸封为“好侯”,笔封为“管城侯”,墨  相似文献   

18.
林双是我朋友的舍友,但并没有说过多少话,而且看上去她人也骄傲,不太乐意与我这低一年级的校友有更深的交往,因此一直连她的名字都没有记住。所以有一天,当她突然热情洋溢地从另一个校区赶来,找我给她安排住宿时,我很是吃了一惊,想,怎么这次,她这么快地就将我视作朋友,而且竟是连我宿舍人的名姓都记得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19.
人间天籁     
正对音乐的认识我写过文章,在人们大谈音乐"形而上"理论时,我则以一个下里巴人写些"形而下"。我的主张很明确,就是音乐之于人,好听而且能抒发传递情感,那么它就是好音乐。好的音乐是交流与对话,旋律和节奏便是人们娓娓的倾诉。我宽泛地说音乐而不说歌曲,这里面也有原因,归其一,乃是听不清和记不住歌词。这方面的误区让我差不多就是一个歌盲。虽然我一直不愿承认,并努力锻炼自己的听力,可终于还是气馁,对歌词的排斥使我转而  相似文献   

20.
谁是瘪三     
雨桦 《新青年》2005,(8):58-59
去年10月1日,分别半年的先生终于回到我身边。他说很想吃我包的瘦肉馅饺子。我二话没说,很贤慧地响应先生的号召,跟他去菜市场。由于先生很“木讷”买菜这一行,我只好奋不顾身在菜市场里挤来挤去,买他想吃的瘦肉、鲜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