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其马 《创造》2010,(8):70-71
"官员作为执掌公共权力的特殊主体,应该还权力以公共性、开放性,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样执掌权力主体的心理也变得更加‘阳光'一些;让权力运行具有更多的合作性,减少暗箱操作和不透明,有利于官员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政治的清明。"  相似文献   

2.
所谓权力,通常可从两个方面诠释,即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力等;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分配上的决定权、业务上的审批权等。在我国,任何权力都是一定范围内的组织和人民赋予的,理当以大公无私为本分,以服务民众为天职。可现实生活里,不少地方和企业的当权者,大搞“权力致富”,制造“权力黑洞”,加剧了分配不公,极大地损伤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权力寻租”引发“官员暴利”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在对“中国收入差距为何拉大”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中国最富有的人中不仅有私营企业主、外资企业和国际机构的中方高级雇员、非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开发机构的项目经理、个体工商户、企业承包者和技术入股者、著名影星等,而且一些长  相似文献   

3.
无论在何种语境下把握现实,技术、资本作为"超级权力"与"政治权力"的"互动"都是一道绕不过去的"景观",但要正确理解两者的"互动逻辑"却绝非易事,它需要突破人类"底层思维"的局限,需要跨学科基础上的另一场认识论的"哥白尼革命"。如果说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会停留在某个阶段,主体与客体的相互理解和塑造势必要提升到更高层次,那么,突破认识论的难点,深入理解"超级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就要依托先进的自然科学,引入宇宙万物相互关联的大历史视野,在更新人类学叙事过程中,辩证地发挥"政治权力"与"超级权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阶段,一些地方腐败现象尤其是"一把手"的腐败现象较为严重."一把手"权力腐败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权力公有转化为权力私有;经济上政治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生活上腐朽浪费.霸道专断."一把手"权力腐败的主要原因有"一把手"权力的自蚀性;权力体制的疏漏和权力监督的失控.因此,必须从制度、关系、责任及监督方面对"一把手"的权力给予制约,惩治"一把手"的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5.
用权失序、失范遗患无穷。要管好领导干部和权力部门的用权问题 ,必须规范权力的运行程序。1 按领导体系和职责权限规范权力运行的程序。一是要明确权力的隶属关系和范围 ,让权力在一定的隶属关系和范围内有序运行 ,绝不可“越轨”。从行政上讲 ,要一级服从一级 ,一级对一级负责 ,不能搞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 ;从党组织领导上讲 ,党的各级代表大会是该级的最高权力机构 ,全委会对代表大会负责 ,常委会对全委会负责 ,书记、副书记对党委负责。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由党的委员会讨论决定 ,紧急情况下可由行政领导临机处置 ,但事后必须及时向党的委…  相似文献   

6.
论法治国家理论中的"小政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法治理论关注的核心是国家权力,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尤其是对政府权力的制约;权力受到制约的政府就是有限政府,"小政府"之"小",当是法治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基层"一把手依赖症"要提升到国家治理体系补短板的高度加以重视。从治理体系的权力运行视角看,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权力运行不规范、权力配置不科学是造成"一把手依赖症"的主要原因。为此,要始终坚持科学合理的授权机制,始终坚持权责透明、权责统一,并构建对公职人员全覆盖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儒学史上,周公、孔子的关系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周公"以德配天",在获得并试图保存政权、否定有常天命的前提下,以道德论证和捍卫权力;然而由于天人关系为王权阻隔,以致天人不通,道德沦为权力的附庸.孔子在周礼的基础上,突破性地"以仁释礼",翻转道德与权力的关系,以道德评判和制约权力,并跨越王权,以仁心沟通天命,重建天人关系.周公建制、孔子立言,儒家形而上学与政治哲学之格局基本形成,两圣可谓双峰并峙、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的政治体制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权力制约方式,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发挥的作用不同,但总的结论是"对权力的制约力量来自此种权力之外的权力".这种"权力之外的权力"来自"纵"、"横"两个方向.从历史的宏观视角,纵向权力制约虽然具有局部的有效性,但从整个政治架构中却容易导致集权,从而失去权力制约的终极功效;横向权力制约坚持了对等时抗性、突显利益冲突、法治等制衡原则,能够有效地制约权力的膨胀,实现权力制衡.  相似文献   

10.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思想基础,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基本前提.党政"一把手"必须深入思考与认真研究执政为民这一重大课题,自觉警惕权力的变异.与此同时,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加强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制约机制,才能保证权力的正确运行与使用.  相似文献   

11.
陈孝军 《重庆行政》2010,12(1):49-50
全国总计有500万名包括村委会主任在内的村官,领导着全国68万个行政村和9亿农民,在缺乏有效监督与制衡的情况下,这个群体微小的权力通过自我膨胀、自我扩张,完全可形成一种虽无名分却能量巨大的“隐权力”。在我国迅速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形势下,国家对“三农”的投人大幅增加,一个有着无限“隐权力”的村官所制造的腐败规模,恐怕不会丝毫逊色于权力较之大得多的官员。  相似文献   

12.
令人喜爱比让人惧怕更重要 "软实力"或曰"软权力"(soft power)已成为国际政治的关键词,被视为21世纪大国竞争的核心.一国的外交与其内政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内在的实力,在国际上也难当大任. "软实力"是前哈佛大学政府学院院长、克林顿政府的阁僚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1990年出版的<命中注定的领袖:美国权力的本质性变化>一书中提出的.约瑟夫·奈认为,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势力仍然独步于世,是能够领导世界的超级大国.但是,要保持这一地位,美国在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或日实力)性质就必须起本质性的变化.权力有两种.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一些基金会等民间组织事实上成了行政和事业单位退职领导和其它"老弱闲散"人员的养老院.我们的一些政府将基金会视为政府的附庸,将其作为安置单位中未到退休年龄富余人员的中转站,使其成为看报休闲的养老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空架子.这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变相延伸,既阻碍了公民和政府之间"通道"的顺畅,也为权力寻租等腐败行为提供了额外的门道.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存在的"议行合一"两种不同的理解,认为我国"议行合一"的提法并不能恰当地反映我国政体的组织形式,相反,对于"议行合一"的争论,我们既要回归历史,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还原其本真含义,同时,又要立足我国现实,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要准确理解我国政体形式的建立是历史的产物,更要在客观认识权力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破解我国政治体制运行中的权力有效制约难题.  相似文献   

15.
加强监督是防止公共权力腐败的重要措施,我国对公共权力的监督非常重视,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建立了大量的监督机构,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监督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相当一些权力部门仍然存在监督死角,有些执掌公共权力的人包括一些较高级别的领导干部长期进行、持续恶化的腐败行为没能被及时发现和制止,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恶劣的政治影响。由此可见,对腐败行为的监督亟待加强。但加强监督不能简单地依靠增加机构和人员,因为这样做既会进一步加重已经不堪重负的财政负担,同时,也未必就能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当前怎样来加…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热"中的地方政府"经济人"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热"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治理房地产市场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合作共同治理。由于房地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公共行政目标达成等方面的影响作用,地方政府凭借公权力强势介入房地产业实施的各种"经济人"行为,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升温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从减少政府诱因、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出发,加大对行政权力行使的监控力度,严厉惩治并减少地方政府的各种"经济人"行为,以实现对房地产市场的全面综合治理,从而使房地产业沿着满足公共利益和保障社会福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媒介权力的运用,足以干预个人或社会生活,它可以通过为社会设置议程,形成评价规范,从而支配和左右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以来,省纪委、省监察厅、省纠风办深入开展以促进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为目标的"阳光工程"建设。以纠风专项治理为切入点,着力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以深化政务公开为着力点,充分发挥阳光政务在践行群众路线、服务经济发展、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反腐倡廉中的作用。截至目前,47个省级部门共梳理出2645项行政权力事项和68项重点事项向全社会公开,省"阳光工程网"上线运行,"阳光工程"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地向纵深推  相似文献   

19.
标语口号因其简短句式特征以及能宣传公共权力的政策主张同时又能起到一定的警示等作用,成为"暴力"诉求的主要方式.其"暴力"诉求与标语口号的传播功能--说服、权力、环境直接有关.标语口号发布者如能充分把握说服、权力及环境三个传播功能,标语口号不仅不再成为"暴力"诉求的手段,还会起到很好的宣传鼓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洛克是近代资产阶级第一个提出权力分立理论的启蒙思想家,通过阅读<政府论>下篇,并结合洛克的政治思想,尝试探析洛克权力理论的内涵,主要从洛克的立法权至上、立法权与行政权分立、执行权与对外权联结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