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督法》第7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公开原则,也是各级人大常委会面对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监督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公开原则。这一原则在监督法条文中体现在“五个向社会公布”上。因此,坚持公开原则,应落实好“五个公布“。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公开原则,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4.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监督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公开原则。这一原则,把人大监督的运行过程原原本本置于阳光下,敞开大门接受群众监督,广开言路动员社会参与,从制度安排上保障监督工作取得实  相似文献   

5.
随着今年1月1日监督法的正式施行,各级人大常委会越来越多的监督工作将依法向全社会公开。监督法在总则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坛》2009,(3):1-1
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监督法首次明确规定的公开原则。《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办法》对此又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规范,使公开原则的实现有了依据。一个时期以来,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在行使监督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方面做了许多突破性的工作,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将有利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坚持、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梁燕 《时代主人》2007,(9):39-39
公开是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前提。没有公开,人民群众就没有对政治事务的知情权;没有知情权,人民群众也就不可能有较高水平的政治参与。监督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首次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公开原则。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要向社会公开,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确保人大常委会的监督符合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同时也把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8.
2006年8月27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公开原则。  相似文献   

9.
监督法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情况,要向社会公开。贯彻落实好这一规定,既是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责任和义务,又是保障人大监督效果的有力措施。笔者认为,各级人大常委会应站在贯彻实施法律的高度,采取三项举措,切实  相似文献   

10.
孟凌斌 《辽宁人大》2008,(11):16-16
监督法提出,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情况要向社会公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因此,各级人大常委会要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把公开人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采取措施,抓实抓好。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坛》2009,(3):12-13
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监督法首次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公开原则。公开,从法律文本走向现实,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操作层面,都面临着许多需要突破的禁锢、框框。公开原则的实现,并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并不是因为有了法律的依据就“万事大吉”了。恰恰相反,不仅需要用新的理念去厘清思想认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公开性实现的各种制度保障,使人大监督公开不仅具备稳定性、动态性,且具备长期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12.
公开是监督法的重要原则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监督法明确规定,监督公开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项重要原则。监督法从三个层面规范监督公开。首先是总则规定了监督公开原则。该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  相似文献   

13.
监督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  相似文献   

14.
监督法明确规定,监督公开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项重要原则。人大常委会监督公开由此而成为一项义务性要求。监督法总则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分则有5个条款对监督公开进行了具体设计,主要内容体现在: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5.
准确把握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原则,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正确行使宪法赋予的监督职权,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是至关重要的。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农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规定了常委会对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相似文献   

16.
监督法的一项制度创新,是将人大监督情况向社会公开。监督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监督法还规定,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年度计  相似文献   

17.
监督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在法律上首次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公开原则,也是人大常委会多年来首次遇到的新课题,还需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以研究和完善。现就如何公开、公开什么、怎么公开等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促进人大监督与论监督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督法的颁布不仅为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也给人大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监督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把舆论监督引用到人大监督机制中,增强了监督工作的透明度和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监督法不仅在总则明确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而且在各章也多次对这种公开化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如,第六条、第十条、第十四  相似文献   

19.
宋云发 《云南人大》2007,(12):14-1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一条第二款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大常委会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人代会闭会期间,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否真正认识好、掌握好和履行好了人民通过制定宪法和法律来赋予的权力了呢?这是一个值得从事人大工作的人们应该深思、迫在眉睫和应该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公开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监督法为切实提高监督实效所采取的新对策,,更是推进民主政治进程的重大制度创新,是监督工作内容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施好监督法的监督公开原则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实践中亟需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本文试就德宏州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公开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