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最具标志性的社会活动。劳动的基本实现主体是广大直接参与改造自然和社会创造财富的人们。崇尚劳动是社会进步的主旋律。必须深刻认识劳动作为社会主流核心价值的地位。全面维护好劳动者的权益,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作为劳动文明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劳动关系的两大基本生产要素——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并具体运行的形式和表现,反映着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和解决的特点及要求。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的变革,其目的是要解决如何更好地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具体结合和具体运行的问题。因此,劳动关系的变革是社会经济变革中的最本质和最根本的变革,而变革就是劳动关系开始实现市场化。劳动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劳动关系的发展状况,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但劳动关系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关系,其状况也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  相似文献   

3.
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应该以推动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为突破口,切实履行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努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社会。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和内容。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来看,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文伟 《工友》2007,(2):6-7
主持人语:劳动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在今天,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之基础。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长治久安",企业就不能健康而稳步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卢青 《工友》2007,(2):7-7
主持人语:劳动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在今天,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之基础。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长治久安",企业就不能健康而稳步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肖汉良 《工友》2007,(2):4-5
主持人话:劳动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在今天,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之基础。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长治久安”,企业就不能健康而稳步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玉荣 《工友》2007,(2):6-6
主持人语:劳动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在今天,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之基础。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长治久安",企业就不能健康而稳步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濮磊 《中国工运》2006,(3):38-39
劳动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之一。理顺劳动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理顺劳动关系的基本要义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公平合理是和谐劳动关系的物质基础当前,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劳动关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职业、阶层、  相似文献   

9.
洪跃进 《工友》2007,(2):10-10
主持人语:劳动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在今天,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之基础。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长治久安",企业就不能健康而稳步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承才 《工友》2007,(2):9-10
主持人语:劳动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在今天,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之基础。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长治久安",企业就不能健康而稳步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平台零工劳动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技术创新的产物。平台众包型数据标注劳动 是平台零工劳动的一种典型形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等因素的 综合作用使其得以规模化兴起。它具有以互联网为主要劳动工具、工作任务的碎片化和简单化、劳动的高度灵 活性和自主性、社会关系的弱化和人的原子化等特点。这种“平台 + 个人”的新型用工形式对我国已有的劳动 雇佣模式、劳动关系认定框架、社会保障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使众多数据标注零工们面临着工作和 收入不稳定、缺乏社会保障的困境。因此,需要结合其劳动特点,调整已有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完善社会保障 体系、引导平台企业承担主体责任,从而更好地保障平台零工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期,标准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收入的降低成为德国劳动法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直指标准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稳定生计的核心功能。与此同时,非典型用工呈现上升趋势,加之老龄化、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新挑战,德国似有告别标准劳动关系及放弃劳动法与社会法规范之象。然而,无固定期限的标准劳动关系不仅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法律关系的命脉,同时也是德国社会法体系的逻辑起点。对德国而言,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如若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劳动关系与巩固社会保障,不仅不应告别标准劳动关系,而且必须由劳动法与社会法保障的标准劳动关系继续发挥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略论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及当前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指我国的劳动关系形态和调整劳动关系的模式正在从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影响劳动关系变化的三大体制性因素。当前中国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基本完成,劳动关系的法制化逐步加强,劳动关系的全球化初显端倪。劳动关系基本面的特征已演化为劳资关系,劳动关系所覆盖的人口已成为中国人口结构中的主体;劳动关系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关系,对中国社会发展方向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劳资关系成为现代经济中的常态,而没有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衰弱,很可能同劳资关系在演化中得到长足的改进有关.对数百年来劳资关系的演化进行回顾和分析,研究发现劳工权益的争取和保障通常呈现激进和渐进两种方式.研究认为,从演化视角观察,劳工权益的争取和保障以渐进方式为主,劳工组织、进步力量和法律制度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且法律制度的...  相似文献   

15.
经济结构调整与劳动关系重建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了劳动关系的重建。国企改制只是新的劳动关系重建的起点。一个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建立将是一个过程。政府要从计划经济的劳动关系中超脱出来,劳动者要从原有体制中转换身份。新型劳动关系的最终确立.还必须伴随法律主体的确立而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使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国企劳动关系转换出现了多元化特征,同时也带来了经济补偿上的差异。不解决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和包括社会保障金在内的历史欠债,政府就不能从旧有劳动关系中超脱出来,新的劳动关系将无法重建,社会不安定的隐患将无法消除。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在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的一系列重要变化,探讨劳动关系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创新。这些变化包括劳动力相对规模和绝对规模下降、劳动力队伍质量提高、新生代劳动力价值观转变、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及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社会环境变化(更注重公平正义、工人维权意识增强、更具流动性的社会)等,均对当代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带来了了一系列挑战。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视角讨论适应上述变化和挑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和谐劳动关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可靠动力,又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关于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多是从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视角进行的定性研究,从经济学视角进行的规范系统的定量研究较少。《和谐劳动关系论》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将理论和实证相结合,在归纳和提炼国内外劳动关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主要因素,最终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政策建议。其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1)提出了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劳动关系的“倒U型”变化规律;(2)基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依法治国的背景,评估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有效性,并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政府职责进行了强调。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维度回顾我国的劳动关系研究,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管理经验,对于指导中国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我国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将 1949—2021 年我 国劳动关系的研究划分为 5 个阶段,并进行分阶段的可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和劳动者 3 个劳 动关系核心主体回顾每个阶段的研究主题,梳理我国劳动关系研究的演进过程。本研究提出巩固中国共产党在 劳动关系工作中的领导地位、探究政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挖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方式等未来我国劳 动关系的主要研究命题,构建了中国情境下劳动关系的研究模型并提出了劳动关系实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提高劳动收入使劳动者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增大。劳动者作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在目前的收入分配体制下,只有通过取得更高的劳动收入才能够分享到经济发展的繁荣,而要实现这一点又有赖于工会矫正失衡的劳动关系和维权范围力度的加大。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保障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对于劳动者权益保护有着重大的意义.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背景不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缺失在一定程度上还很严重,这对经济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亟需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