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的民族由于文化渊源、社会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动物的认识和情感也不尽相同。动物词语除了具有字面意义代表动物本身外,还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和喻义。文章从三方面:即文化内涵重合,文化内涵碰撞,文化内涵空缺对动物词语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这些有助于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较大。汉语以意合法(parataxis)为主,无论词素组成词,词构成词组,词组组成句,联结手段主要不靠语法制约,而靠语义,语义的决定作用较大,语符表层服从于语义深层和语用修辞层的调动,语符的自足性较小。相反,英语以形合法(hypotaxis)为主,语义的决定作用比汉语要小些,语符虽服从于语义、语用的调动,但其自足性较大些。这种差异要求在两种语言转换中必须运用熔铸技巧。熔铸是翻译单位上升的翻译法。从大量英汉翻译实践中得出结论:大量的熔铸是在词组级上完成的。近来词组的研究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的重视,越来越明显的共识是词组在句子中占核心地位。英汉两种语言的词组构成有其共性一面,亦有个性一面,其个性一面要求使用熔铸。词组中词与词的修饰关系会产生内涵意义(connotation),在翻译转换中,这种内涵意义也要求适当运用熔铸  相似文献   

3.
汉语与日语语言属于同一语系,中国人和日本人在学习英语方面具有共性:虽投入大,但成效小;语言应用能力差。语言结构(中日对比英语)之间的巨大差异是造成我们学习英语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中国人而言,认真分析汉语结构,比较与英语的差异,转换思维惯性是学好英语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左宁  刘国伟 《工会论坛》2014,(3):157-159
在中英成语、习语中,动物词汇出现的频率极高,而且意义往往相去甚远,这既反映出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的审美情趣,也说明了动物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各异。因此,认识、了解英汉习语中动物词汇的差异,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取更多的文化差异信息,并有助于我们从文化源头上认识其异同之处,从文化内涵上把握其出入,从文化发展的脉络上理清文化之于语言的影响。同时,把握英汉习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的差异,对于我们英语教学以及对外交流实践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源泉,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具有的不同内涵的分析,说明了文化教学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文化赋予了动物词汇相应的文化内涵,来表达人们的情感。但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使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英汉两种语言的翻译中,应该注意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词块教学促进英语学习者口语交际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料库研究揭示了英语口语交际的组块现象,认知语言学证明了词块具有扩大短时记忆即时处理语言信息的容量,从而提高口语输出的质和量的作用。本实验吸纳了词汇法的理念,以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16周的词块教学课堂实践。又借鉴Swain & Canale的交际能力学说,对学生口语交际进行测试和评价。结果显示,在交互环境下进行的词块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现(流利度、准确度、复杂度)以及交际能力(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篇章能力、策略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 ,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离开词汇 ,语言就失去实际意义。词汇不仅有概念意义而且有联想意义。理解词汇的联想意义 ,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民族文化 ,因为同样一个词尽管在两种语言中具有完全相同的概念意义 ,却往往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生发不同的联想意义。这种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生发的词的联想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便是词的国俗语义。本文拟通过对英汉词汇在两个民族中所产生的不同的联想意义的探讨 ,说明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英语词汇国俗语义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中国法律法规名称英译版本缺少统一规范,英文译名混乱的状况常给来自法律界和学术界的人士带来诸多疑惑,特别是给外国读者带来一些理解上的困难。目前,中国具有较高效力层级的现行法律法规——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名称英译版本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有:(1)英译名称冗长且极具中国特色;(2)名称格式词后的介词使用混乱;(3)“Law”的前置定语表述形式多样。文章尝试以法律法规名称的英译文本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归类,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与普通法系国家的法律法规名称进行对比,分析中国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1)引用英文名称时参考权威机构编译的版本;(2)尽量简化译文名称的长度和结构;(3)制定不同格式词的一致结构标准;(4)尽量统一“Law”的表述形式。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或同情或厌恶或恐惧的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交际过程中由于各国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民族习惯和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不了解这些差异就会导致交际失败。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概括了文化的特征和中西方文化的内涵,最后对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如一个演员可以扮演不同角色一样,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也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不少词语除本意外,还有引申义或比喻义。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大量存在,为千姿百态丰富多采的表达方式提供了雄厚的基础。蓄词固然要求量的增加,但也要注意质的变化。掌握词语的不同义项,注意词义的发展变化,筛选不同义项的典型例句,才能取我所需,为我所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的双关语是一种有效的语言修辞手段。其特点是有意识地将同音异义词,或一词多义的现象运用到句子中,利用这些词或句子间相互的逻辑关系,来表达两层不同的含义,借以使语言诙谐幽默,生动有趣,读来令人感到新奇,意趣盎然。本文就英语双关中的谐音双关、语义双关、短语双关和句法双关进行探讨,并论述了它们的适用环境、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治与德治辨析——在传统与现代语境之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法治和德治需要澄清“法治”与“德治”二词在传统语境和现代语境下的不同内涵,历史地辨析法治与德治在传统条件和现代条件下的不同关系,以便正确地理解现代法治和现代德治及其相互关系,防止思想和实践因受到语言的异化而走向歧途。  相似文献   

15.
文化定义·文化差异·文化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莲 《理论前沿》2001,(24):20-21
(一)文化定义及层面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通常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而一般大众所理解的狭义文化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得见的语言、文学、艺术等活动 ,而作为文化研究领域里所指的文化则是广泛意义上的大文化。国内外的学者都先后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出发 ,对文化给予了多种界定与解释。英国学者威廉斯曾说过“文化”一词是英语语言中最复杂的二、三个词之一。大英百科全书在对文化一词解释时 ,引用了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 :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一书中所收集的对文化的164条定义 ,以表示世界各国对文化一词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6.
直译和意译是古今中外翻译界长期争论而至今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过去的翻译家普遍认为语言和思想(意义)是统一体,语言是形式而思想是内容,但是,在翻译中要求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都一致是不可能的,因而产生了形式与内容的矛盾问题,也就是直译与意译的矛盾问题。现代的科学发展证明语言与思想并不是统一体,两者并不构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语言只不过是表达思想的一种符号系统。翻译就是以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表达同一的思想。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直接进行对等的转换是不可能的。任何翻译都必须经过(1)语言符号还原为思想(理解),(2)思想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符号(表达)这两个步骤。这样,就比较容易地解决翻译中长期存在的形式与内容的矛盾问题;直译与意译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是婉约词派之宗,而且还具有其他词派的某些特点,这就使她的词具有婉约、洁新、刚健、隽永的艺术特色。这些艺术特色主要是通过语言体现出来的。李清照词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真正诗的语言,在精炼、准确和富有表现力方面,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娴熟程度。《醉花阴》、《声声慢》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这些多半是写闺情幽怨,它的风格含蓄、委婉,语言明白如话,较少粉饰,又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文化赋予了颜色词不同的内涵,这无疑给跨文化交际制造了障碍。通过归纳得出,英汉基本颜色词的对应关系可分为四种模式。英汉基本颜色词的翻译则可以根据不同的对应情况,结合语境运用各种文化翻译手段来进行:语义基本对应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对于特定文化中的专有表达,音译比较适合。有时直译会让读者觉得晦涩难懂,但为保留源语文化,则可采用直译加注。语义不对应或零对应时,需要用到意译。部分对应的,可以将颜色词进行替换。增加或删减颜色词的方法也可以用于语义不对应时或颜色词的含义与颜色无关时。合理运用这些方法,能更有效、更翔实地传递文化信息,实现文化功能对等,获得最大程度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正确理解暗喻对于理解说话者的意思十分重要。不同的语言中隐喻的差异经常造成误解。本文讨论中英文中隐喻的差异和暗喻的文化根源。这里提到的隐喻的差异一方面是的含义差异。通过英语和汉语的暗喻比较,。另一点不同是暗喻的文化根源。中英文暗喻共同特点反映在形式上是喻体的相对应性。文化差异也在暗喻中反映,所以同一喻体在中英文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暗喻不是独立的,它与文化与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理解暗喻的含义和交流,我们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跨文化交流时只学习语言本身,了解暗喻的字面意思是不够的,还应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法律中的语言失范现象比较严重,《宪法》第49条第1款中的"母亲"一词的使用即是一例。法律语言失范主要是社会变迁、立法语言规范意识、立法语言研究等因素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律的不确定。《宪法》第49条第1款中的"母亲"应当为更为准确的"妇女"一词所代替,从而明确宪法保护对象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